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1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d的检测结果差于术前1d及术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明显,应重视术后对此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IL-6、CRP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术后3d、10d和对照组的血清IL-6、CRP水平及血流变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3d、10d的血清IL-6、CRP水平及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d则高于术前,而术后10d则低于术前,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IL-6、CRP及血流变指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抗帕颗粒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36例 ,单用美多巴 ,研究组VP患者32例在美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帕颗粒 ,分别检测加药前、后第7 ,15 ,30d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使用抗帕颗粒第7d后,除红细胞压积外 ,所有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到第15d继续下降 ,直至第30d(P<0.01) ;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第7d达最低 (P<0.01) ,一直延续至第30d(P<0.05)。结论 :抗帕颗粒可明显改善VP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 ,达到病因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异常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后复查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流变、甲襞微循环的比较,两组间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变、甲襞微循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比较,血流变、甲襞微循环变化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老年患者血流变、甲襞微循环异常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中层得血流变和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1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同时以桂木斯地区无心,脑疾患的健康人104例的血流变学,甲襞微循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中风组血流变的还原粘度,全血粘度的低切变率,中风组甲襞微循环袢形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血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康艾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影响.方法观察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康艾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经康艾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和甲襞微循环各加权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康艾注射液具有降黏、降凝、降聚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流变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35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5例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及术后7 d和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12 h、术后3 d血流变指标中的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及全血黏度(低切)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12 h明显高于本组其他时间的检测结果,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术后7 d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上述血流变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血流变状态的变化较大,应注意对孕产妇围术期进行血流变指标的干预及改善。  相似文献   

8.
邵春林 《河北医药》2013,(18):2771-2772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常规治疗的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加奥曲肽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2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的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14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而治疗后的血流变与甲襞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奥曲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院后立即静滴灯盏花素30mg,每日1次,疗程14d,连用两个疗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4d、治疗28d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各种项指标变化,结果:用灯盏花素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甲襞微循环的输出支管径,管袢顶内径,流速等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情况,人而能防治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蒲参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应用蒲参胶囊后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发病72h内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经应用蒲参胶囊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参胶囊有较强的活血化淤作用,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黏稠度,对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6,(5):1154-1156
目的:考察血栓通注射液对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相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骨一科收治的髋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和术后30 d时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 d时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用对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流变学有较大影响,降低了血黏度,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围术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1d与术后1d、3d、5d的EAI及η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的EAI及ηb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1d、3d及5d的EAI及η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及并发症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 4 8例 ,给巴曲抗栓酶治疗 ,d 1给 10BU ,以后 5BU ,qod ,ivgtt ,总剂量 2 0BU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 ,但管攀模糊、微静脉口径、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微血栓数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临床总有效率 96 %。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改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可起到“微血管疏通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29名检查示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7d、14d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3d、7d的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4d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随时间推移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术后14d达到相对正常的范围,在此之前应注意给予炎性状态充分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微循环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治疗的不伴有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72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微循环指标及血流变指标。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管襻畸形率、红细胞聚集及白微栓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液流速、毛细血管流速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管襻形态积分、血液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襻顶血管直径观察组为(13.25±1.24)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8±2.27)μm(P0.05);(3)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变指标较高,而微循环状态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疗效.方法住院的36例PAOD患者,给予Lipo-PGE110ug/次/日静脉滴注,共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变化、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的改变、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指标等.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值明显降低(P<0.01),血粘度降低(p<0.05).踝肱指数增加,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明显改善.结论Lipo-PGE1可明显降低血粘度,改善甲襞微循环,改善PAOD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PAOD的治疗.甲襞微循环明显障碍,可作为其诊治和判断疗效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41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 d和对照组的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从术前1 d至术后1、3、7 d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后1、3 d的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1 d及术后7 d,观察组术前至术后3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患者术后早期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次骨折后血液流变学与第一次骨折后血流变学的差别,探讨骨折病史对于二次骨折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A,B,C三组,首先建立B,C组白兔右髋部骨折模型,A组只麻醉,但不造骨折,分别于术后1d、3d、7d心脏采血,比较两组之间血流变学改变,术后12周待各组血流变学恢复正常后,建立C组白兔左髋部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1d、3d、7d心脏采血,比较C组第一次骨折与第二次骨折后血流变学指标的差别。结果第一次骨折后B、C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各血流变学指标均较A组升高,C组在二次骨折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较第一次骨折时升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骨折后血液流变学较第一次升高,血液更加处于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12):902-905
目的:研究和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降低伤口出血量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4月骨科收入院的外伤性股骨颈骨折、发育性关节不良(DDH)、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以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8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缝合伤口完毕后,经潘式引流管注入剂量为1 g的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50 m L,夹闭引流管2 h。对照组同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缝合伤口完毕后夹闭引流管2 h。两组术后48 h都拔出引流管。对比两组术后总引流量、输血率、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术前术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并在术前及术后3 d给予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比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VTE)及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结果:两组病例中术后总引流量、输血率、24 h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复查双下肢彩超无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降低输血率,未增加双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48例,给巴曲抗栓酶治疗,d1给药10BU,以后5BU,qod,gtt,总剂量20BU,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均有明显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后异常指标得到改善,但管攀模型、微静脉口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