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应用~(131)I-MIBG(~(131)I-间位碘苄胍)闪烁扫描术,作者对16例成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作了分析。结果:施行~(131)I-MIBG闪烁扫描术11例中,8倒尿VMA为阳性,其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100%。尿VMA阳性者可见~(131)I-MIBG明显聚集,二者呈明显相关者为94%(15/16)。~(131)I-MIBG闪烁扫描术11例中9例诊断为成神经细胞瘤,其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100%,正确性达88%。成神经细胞瘤原发肿瘤~(131)I-MIBG闪烁扫描术敏感性为88%(7/8),显示原发肿瘤最小直径为1.0cm。  相似文献   

2.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中第三种最常见的实本瘤,2岁为发病高峰期,占儿童恶性瘤的7%~14%.介绍神经母细胞瘤(NB)~(131)I-3F8显像结果,并与~(131)I-MIBG、~(99m)Tc-MDP和CT/MRI检查结果比较.方法:42例Ⅲ或Ⅳ期患者(男21例,女21例,1~24岁),均曾手术和化疗,按临床状况分四组:A.病情进展,骨髓检查阳性;B.病情进展,骨髓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道了6例成神经细胞瘤用大剂量~(131)I-MIBG治疗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方法:Ⅳ期成神经细胞瘤患者(2例接受2次~(131)I-MIBG治疗,1例接受3次治疗,另3例均接受1次治疗)6例,~(131)I-MIBG治疗剂量为4.9~8.1GBq。全身扫描时取血,以不同时间血中放射性浓度来计算β吸收剂量,血液γ吸收剂量被认为与全身γ吸收剂量相同,有3例病人抽取骨髓,以比较单位体积骨髓和血液放射性。结果:由于~(131)I-MTBG排泄快,病人体内48小  相似文献   

4.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侵犯儿童、恶性程度高、对射线敏感的肿瘤,近年来主要用131I-问碘苄胍(131I-MIBG)与化疗进行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综述131I-MIBG与化疗、免疫治疗等联合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几个不同方法和路径,并讨论了联合治疗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131)I-MIBG(~(131)I-间位碘代苄胍)是一种生物胺前身物的类似物。为了评价它在诊断治疗类癌中的作用,作者用~(131)I-MIBG对20例类癌患者进行了显像,并用此药对5例病人进行了治疗。病人和方法:20例类癌患者都经病理学证实,其中7人有转移病灶而原发灶不明,仅有7例表现类癌综合征,7例尿中有5-HIAA分泌升高。患者经静脉注射37MBq~(131)I-MIBG后,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全身闪烁显像检查,注射  相似文献   

6.
儿童的神经母细胞瘤常转移到骨骼.本文比较了~(123)I-MIBG和~(99m)Tc-MDP两种显像方法检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灶的效果.患儿年龄为1周到11.5岁,中位数为3岁.~(123)I-MIBG显像剂量是120 MBq(<2岁)或160MBq(>2岁).静脉注射后18~24小时作全身显像5分钟.检查前适当用镇静药.~(99m)Tc-MDP显像剂量是260MBq.两种方法用同一型号的γ照相机.90%病例的两种检查在一周内进行,最多相隔四周.28例患儿在诊断过程中作检查,结果如下:其中6例骨髓检查结果正常的一期至三期患儿的两种核素显像均阴性,在诊断和治疗后平均16个月时,全部存活.19例第四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骨髓检查均呈阳性改变,~(99m)Tc-MDP显像见19例都有骨转移灶;而用~(123)I-MIBG显像仅15例阳性.另外还有3例~(99m)Tc-MDP显像阳性而骨髓检查结果正常的患儿,其中1例是~(123)I-MIBG显像阳性.即使不计这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间质内~(192)Ir后装治疗了头颈部肿瘤77例。其中首次治疗的55例。组织学上鳞癌53例,淋巴上皮癌2例。口咽癌23例,口腔癌30例,鼻咽癌喉癌各1例。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8例,Ⅳ期25例,平均随访了18个月(10~28月)。复发/再次治疗22例。手术和/或化疗后,对原发肿瘤部位外照射肿瘤量50Gy,颈部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50~60Gy。再给间质内~(192)Ir疗20~30Gy 2~3  相似文献   

8.
作者介绍了五年期间用碘标记MIBG显像检查1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经验.患者年龄为1周~12岁(半数在3岁以下),15例在诊断时尿儿茶酚胺含量高于正常.~(131)I-MI-BG剂量为18.5MBq(0.5mCi),静脉注射后48小时显像.~(123)I-MIBG剂量为74MBq(2mCi),注射后24小时显像.注射前患者均口服碘剂以封闭甲状腺.部分病人加做~(99m)Tc-DTPA肾显像或~(99m)Tc-胶体肝脾显像以协助定位,加做~(99m)Tc-MDP显像诊断骨转移.  相似文献   

9.
由于能被肾上腺组织摄取的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已经能对肾上腺髓质的良恶性肿瘤以及异位的嗜铬细胞瘤做闪烁扫描。扫描剂~(131)Ⅰ-间碘苯甲基胍(~(131)Ⅰ-MIBG)在分子结构及性质上与正肾上腺素相类似。本文作者观察到,一个发生在儿童与个体发育有关的肿瘤—一神经母细胞瘤,对~(131)Ⅰ-MIBG亦有亲和力,因此也可以用它作闪烁扫描。病例报告:一个两岁半的儿童因腹内肿瘤收入院。临床及生化资料怀疑为神经母细胞瘤。血压、心率都经常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110mmHg,心率  相似文献   

10.
对于神经母细胞瘤复发或顽症而其它治疗手段又无效的患者,131I-MIBG(131I-间碘苄胍)曾作为一种缓解性治疗手段。因其治疗效果颇佳,就产生了将它与其它治疗手段联用,或作为首期治疗(UP-fronttreatment)的想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131I-MIBG的辐射效应与化疗的协同作用将会成为最佳的临床治疗手段,可避免采用那些更具毒性和侵袭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静注~(131)I-MIBG可缓解恶性嗜铬细胞瘤,而去甲肾上腺素与MIBG经同一途径进入嗜铬细胞瘤,因此心痛定可以延长MIBG在肿瘤内的储存时间,以提高治疗的放射剂量。作者报告了5例患者接受该研究的结果。方法:5例扩散的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治疗前一周作示踪检查(20MBq)以测定~(131)I-MIBG肿瘤摄取和生物半衰期,7天后作第二次示踪检查,并提前48小时眼心痛定20mg。选择转移灶作为定量分析点。用屏蔽型全身计数器每日测定全身储留  相似文献   

12.
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以及CT在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神经母细胞瘤,研究不同部位肿瘤的CT征象.结果 肿瘤腹膜后腔16例,少见部位6例,其中颈部2例,肾脏、腹腔、后纵隔及眼眶各1例.腹膜后腔肿瘤单发居多,瘤体巨大,多数密度不均,常见钙化及囊变坏死,增强后大多数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易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转移多见.少见部位神经母细胞瘤除部分CT征象接近上述腹膜后腔肿瘤外,仍具有自身特有的CT表现.肿瘤临床分期处于Ⅰ期的有3例,Ⅱ期及Ⅲ期各2例,Ⅳ期14例,其中13例位于腹膜后腔,Ⅳs期1例.结论 CT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临床分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量化对比~(68)Ga-DOTA-TATE-PET/CT与增强CT对未知原发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CUP-NET)原发肿瘤检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2014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CUP-NET的38例病人(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岁),行~(68)Ga-DOTA-TATE-PET/CT扫描对原发性肿瘤检测和分期。采用双盲法独立分析增强CT和~(68)Ga-DOTATATE-PET/CT扫描结果 ,记录疑似原发肿瘤。如果结果不一致,就达成共识。24例病人经术后病理证实,14例病人经  相似文献   

14.
放射免疫显象(Radioimmunoimaging RⅡ)是肿瘤定位诊断的一项新技术,自1978年Goldenberg等首先用~(131)Ⅰ标记抗癌胚抗原(CEA)的IgG对消化道肿瘤作定位显象获得成功以来,近年来,国外已采用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及McAb片段[F(ab)_2]作肿瘤特异性显象,并认为具有肿瘤定位迅速,组织本底低等优点。本院自1985年3月开始用~(131)Ⅰ-CEA-Mcab作人结肠癌定位显象。抗体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惠赠,为3株(C_5,C_6,C_(47))混合的无菌无热源制剂,含免疫球蛋白7.5mg/ml,  相似文献   

15.
胸骨后异位甲状腺,虽仅占所有纵膈肿物的10%,但诊断纵膈肿物时应给予注意。临床上呈现与可触及甲状腺有关的纵膈压迫症状及胸部X线显示的纵膈肿物,可诊断为非特异性的甲状腺肿物。但术前诊断需要各种显象检查,如核素闪烁显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TCT)及NMR等单独或联合应用。本文叙述~(123)Ⅰ闪烁照像及NMR显象在纵膈甲状腺术前诊断的应用。病例报告:一例60岁白人妇女,于1968年有咽下困难,经~(99m)Tc甲状腺闪烁照相显示为对称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于1970年再次行~(99m)Tc检查呈现腺体轻度增大,双叶放射性活性均匀一致,胸骨后则无放射性  相似文献   

16.
以往,著者曾指出,~(131)I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Monoclone Antibodies)可使裸鼠中异体移植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显像,并且肿瘤与非肿瘤组织之比值高。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报道了用放射性标记的Mab3F8扫描6例已知有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材料和方法:Cheung等描述了小鼠Mab3F8对  相似文献   

17.
增强MRI对小儿成神经细胞瘤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强MRI对成神经细胞瘤分期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12年经手术或骨髓针吸检查证实的成神经细胞瘤的增强MRI表现。年龄7个月至5岁,平均3.7岁。全部病例行MR平扫与双倍剂量增强、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MRA)检查,其中6例同期行CT检查。参照国际成神经细胞瘤分期方案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影像分期。结果:平扫MRI与CT判断原发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能力相近似。10例骨髓转移中,CT扫描6例均显著阴性,平扫MRI显示1例1个病灶,增强MRI显示10例46个病灶。6例CT分期:Ⅰ-Ⅱ期2例;Ⅲ期4例;无Ⅳ期病例。12例平扫MRI分期:Ⅰ-Ⅱ期2例;Ⅲ期9例;Ⅳ期1例。12例增强MRI分期:Ⅰ-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10例。结论:增强MRI是成神经细胞瘤最好的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显示远隔转移、椎管内生长的哑铃形肿瘤、骨髓针吸检查不能探及的转移病灶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和评价~(99)Tc~m-奥曲肽(HTOC)和~(131)Ⅱ-间碘苄胍(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临床疑嗜铬细胞瘤患者先后进行~(99)Tc~m-HTOC 和~(131)Ⅰ-MIBG 全身显像,如全身显像发现异位病灶则加做同机 CT 融合检查。结果 28例中最终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19例,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生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28例患者中9例~(99)Tc~m-HTOC 和~(131)Ⅰ-MIBG 显像均阳性,病灶位于心脏1例、腹主动脉旁3例、肾上腺3例,恶性多发病灶2例;恶性多发患者~(99)Tc~m-HTOC 显像发现的病灶多于~(131)Ⅰ-MIBG。~(99)Tc~m-HTOC 显像阳性而~(131)I-MIBG 显像阴性患者共5例,病灶位于心脏3例,恶性多发病灶2例。~(99)Tc~m-HTOC 显像阴性而~(131)Ⅰ-MIBG 显像阳性4例,病灶均位于肾上腺。两种显像均阴性10例,1例为嗜铬细胞瘤伴囊性变,其他9例均除外嗜铬细胞瘤。~(99)Tc~m-HTOC 和~(131)Ⅰ-MIBG 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3.7%、100%、82.1%和68.4%、100%、78.5%。~(99)Tc~m-HTOC 显像对异位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多发病灶的诊断明显优于~(131)I-MIBG,但对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的检出不如~(131)Ⅰ-MIBG。结论 ~(131)Ⅰ-MIBG 显像仍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检查,但结果阴性时需进行~(99)Tc~m-HTOC 显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09例初诊的神经母细胞瘤(NB)和节神经母细胞瘤(GNB)患儿及59例其它肿瘤患者的~(123)I-间磺苄呱(MIBG)显像结果,~(123)I-MIBG检出神经母细胞瘤的准确率是92%,与其它影像学方法(CT、超声、X线)以及骨髓组织细胞学检查方法相比较,~(123)I-MIBG的灵敏度对原发瘤是90%,对骨或骨髓转移是83%,对于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正常的患者检出病灶的灵敏度是80%,本研究证明~(123)I-MIBG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示踪剂在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恶性肿瘤骨闪烁照相的应用业已扩大,它在发现转移性病变、监测治疗效果及早期发现复发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报告1974~1982年三种常见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作骨闪烁照相研究的经验,目的在于分析它们各自的显象特点,试图提出明确的诊断,从而促进正确处理。方法:注入~(99m)Tc焦磷酸盐(350μCi/kg),用一大视野γ照相机作为闪烁照相。某些病人在注入放射性核素后还作即刻的血池显象,但在2~4小时均作全身扫描,有任何异常区亦作局部观察。根据闪烁照相图特征分为四个等级:(1)肿瘤浓聚放射性的强度;(2)放射性分布的类型;(3)骨外形改变;(4)病灶边缘闪烁图象。每个等级中根据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