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Perlman和作者进入抗生素研究以来,约在1953年抗生素的领域扩大到抗肿瘤抗生素,六十年代未扩大到酶抑制剂。低分子量酶抑制剂没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这些化合物和抗生素均称为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分离、结构测定和遗传研究表明,微生物是具有不同生物和药理作用的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宝库。据此原理,如果能建立正确的筛选方法,在微生物的培养滤液中寻找低分子量免疫调节剂是合理的。本文评述了筛选免疫调节剂和bestatin临床研究的最新结果。筛选免疫调节剂的新方法以很小剂量的革盖菌素类(Coriolingroup)抗生素及其活性衍生物(图1)给药,可增加小鼠脾内的抗体形成细胞数。在体外也观察到此作用;在1.5×10~7鼠脾中添加0.1ng二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来源的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系统筛选特异的小分子酶抑制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是抗生素经典筛选的发展和扩大,也是开发微生物资源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它不仅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药理学等基础学科提供了有效的分析研究工具,并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更有意义的是发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非抗菌性临床有效的微生物药物。本文仅就这一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产生的酶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梅泽滨夫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把抗生素的研究扩大到酶抑制剂的新领域,他认为在微生物有机体内酶和其抑制剂是共存的。对微生物来说,它的生长,发育直至自溶过程,酶和抑制剂之间的相互消长,既不断平衡又不断破坏的生化反应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多样结构的抗生素一样,酶抑制剂也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虽有一种舆论认为抗生素筛选工作已处于停滞状态,其理由是在微生物的产物里欲发现新的抗生素变得更加困难了。但作者认为,抗生素是次级代谢产物,它是微生物的基础代谢产物,如糖、核糖、氨基酸、甲羟戊酸等变化而产生的。照此组合,可以生成无数产物。根据最近的研究,明确质体  相似文献   

5.
突变生物合成作为产生抗生素衍生物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已开发出许多至今在临床上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品种。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突变生物合成技术可直接对次级代谢途径中一特定酶基因进行改造获得突变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综述了突变生物合成技术在微生物药物领域的应用,特别是结合基因技术进行突变生物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约100年前开始的对拮抗现象研究曾一度中断,但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抗生素研究迅速发展,50年代开始研究抗癌抗生素,60年代开始研究对耐药菌有效的衍生物,从60年代末起研究酶抑制剂。在抗生素用作细菌性疾病、癌和其他各种疾病的治疗药物的同时,随之扩大到作为有用的药理活性物质的研究。由于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的进展,已能了解各种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现将100年来抗生素研究的历史和目前开展的研究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晓迎 《云南医药》2013,(3):272-274
<正>抗生素是某些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性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随着医学和药理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药物这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特效药”是指微生物化学制品对于致病细菌、真菌和肿瘤的选择性作用。它的发现开创了“抗生素时代”。四十多年来我们已成了抗生素的卓越疗效的受益者。微生物次级代谢物的应用成功率竟如此之高,在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的化学治疗上占有优势。但不幸地,认为微生物次级代谢物的潜力有限的观点已妨碍了发酵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工业微生物学家子感到抗生素的活性几乎  相似文献   

9.
莽草酸(shikimic acid)是存在于高等植物或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自陆续发现了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含莽草酸类结构的天然产物后,对它的衍生物的合成和药理研究已渐引起人们注意[Jung M:J Antibiot 1987,40:720]。为了开展此项研究,作者从市售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物活性,抗生素是人们熟悉的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随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在发展抗生素的同时,国外很多大制药公司的研究机构和有关的科研院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找其他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如: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发展趋向。文章分(1)具有新型母核的β-内酰胺抗生素,(2)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3)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三个方面,通过对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两大类抗生素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从而发展了青霉烯类衍生物、碳杂青霉烯衍生物(如硫霉素)、氧杂青霉烯衍生物、碳杂和氧杂头孢菌素以及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如诺卡霉素)等过程进行了阐述。同时择要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已经应用于临床或将应用于临床的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文引用主要参考文献64篇。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来源的淀粉酶和糖苷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20世纪60年代初,梅沢滨夫将抗生素的研究扩大到酶抑制剂的新领域,认为在微生物有机体内酶及其抑制剂是共存的,拓展了新抗生素筛选的思路,导致了许多新的筛选模型与方法的建立,开拓了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领域。他于1965年起开展对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于1969年取得初步成果,陆续发表了由微生物产生的各种小分子酶抑制剂100多种,推动世界各地筛选研究机构开展类似的筛选工作,从而使微生物代谢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的筛选、遗传、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及作用机制等的研究正在继续取得进展,衍生物与类似物的化学合成以及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导致重要抗生素的构效关系的阐明和治疗耐药性感染与肿瘤的有效药物的发展,抗生素研究并延伸到了具有各种药理活性的低分子量酶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领域。本文综述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研究的最近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50年中,青霉素是最早得到认可和开发的最重要化学治疗剂先驱。已作了大量关于产青霉素真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工业化研究使描述该抗生素生物合成模式成为可能。而且,由研究产黄青霉及其它产生与青霉素相关抗生素的真菌,得出的许多原理,同样适用于合成其它次级代谢物的微生物。这些研究使工业用真菌的抗生素产量比原始青霉菌株提高了1000多倍。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从土壤中筛选新的抗生素仍是一条发现新抗生素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更新筛选方法和流程受到各国新抗生素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报告一种应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原理而着重于筛选微生物的发酵前期中所产生抗生素的新的筛选方法,从而获得了一些如SIPI-84-Z-41、SIPI 84-5993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作者自1944年以来一直从事于抗生素的研究工作。到1951年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被应用于临床上,建立了由细菌、立克次氏体引起疾病的化疗方法。1953年,抗生素的研究扩展到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在1957年抗性菌株在病人身上出现,使得抗细菌抗生素的研究得以发展。通过对β-内酰胺抗生素、氨基糖苷抗生素类的研究,从而对用于抗感染治疗的β-内酰胺、氨基糖苷类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肽,无论在化学结构或生物活性上都具有多样性.这类代谢产物包括着抗生素、酶抑制剂、植物或动物毒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在医学、农学和生物学研究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早己鉴定过两种氨基酸拼入活性多肽的机理.譬如,多环抗生素是由基因编码的肽前体核糖体合成的,而这些肽前体经复合的翻译后加工(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被广泛加以修饰.另一些肽则是以一种非核糖体的机理,在蛋白质的模板上合成的.这种合成提供了结构多种多样的肽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可由线状的、环状的或分支的肽链组成;可含有D型-、羟基-或N甲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又可做酰基化或糖基化等修饰.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抗生素是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可口服、肌注、静注等的各种抗生药物,包括中草药。1940年青霉素问世后,至1954年才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后陆续研究试制许多种类及品种的抗生素,目前已超过5000种。 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抗菌药物与细  相似文献   

19.
自1929年发现青霉素并于40年代用于临床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用抗生素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抗生素已成为当今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化学药品。随着抗生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作用对象的不断扩大,人们在“抗菌”抗生素之外又找到抗肿瘤、抗原虫、抗寄生虫等用于人、畜及农业的抗生素。60年代后期,Umezawa等用新抗生素筛选相似的程序,以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特殊酶为靶子,筛选微生物产生的低分子酶抑制剂。日本学者十分重视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分离具有某种生理活性的物质。由他们编辑出版的国际性抗生素杂志《Journal of Antibiotics》于70年代初即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农用抗生素研究和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在低浓度时即能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近年来对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抗菌”的范围,人们已越来越多地研究利用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来防治作物的虫害、草害,甚至从中筛选植物生长调节素和抗病毒剂,因此原来农用抗菌素的概念已不能确切反映出这一类微生物产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农用抗生素”这一名称就更为恰当。它可以包括:抗菌、杀虫、除草、抗病毒和生长调节等几方面的内容。 农用抗生素和化学农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生物合成的,而后者是人工合成的产物。农用抗生素和一般化学农药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 1.活性高,用量少(为一般化学农药用量的1/10),因此对环境的污染少; 2.易被其它生物或自然因素所分解破坏,在环境中不易积累; 3.生产原料大多为农付产品,为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产物,消耗人类的贮存能量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