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医体质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中医体质分类的历史源流,列举从古至今多种中医体质分类,指出了中医体质分类存在各自为阵、体质类型命名与证雷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不相统一问题。明确提出体质分类应理清纲目、求同存异,有所侧重、有所淡化,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分类,有助于提升中医体质学说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内经》体质理论的形成与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耳鸣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耳鸣的病因病机也较为复杂。现在很多学者从耳鸣的中医体质出发,从中医辨证论治入手,把耳鸣的诊疗和中医体质、证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探讨耳鸣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加深对耳鸣患者中医体质的认识,以及探索耳鸣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此综述介绍了中医体质学说的起源、发展和成熟,以及现代中医体质的发展与定义;总结了近年来耳鸣患者从中医体质和证型方向出发研究的成果,比如大多学者研究显示耳鸣患者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阳虚质、气虚质多见;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证型间的联系与差异,及耳鸣及其他疾病有关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得出了研究耳鸣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研究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耳鸣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以期对耳鸣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泽  韩旭 《中医临床研究》2023,(22):120-124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特征及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学说。现代医家对中医体质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还是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基础,分类较全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王琦的体质九分法。总体来说,中医体质学说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明确疾病的类型及传变趋势,从而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南京中医药大学韩旭教授在长期研究体质学说的基础上,将辨证论治与辨体质论治相结合治疗多种内科疾病,效果显著。韩旭教授认为,虽然汗证是由机体阴阳失调导致的,但不能盲从阴虚或者阳虚论,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及临床表现论治,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韩旭教授辨体质论治汗证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体质分类研究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是开展体质学说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前提.通过对体质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对体质分类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剖析,认为目前体质分类研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维度不全、分型缺失;体质生理与疾病病理混淆、体质类型与证候分型混淆、体质类型与病理产物混淆、体质调养与疾病的治...  相似文献   

7.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厦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8.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但是某些研究还停留在文献整理上,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度不够,学科研究队伍人数也明显不足。目前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体质分型的标准模型,以更好地为临床证治服务。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论述了体质与中医病证的关系,认为体质是决定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体质能影响证候类型、性质及转归从化.同时从防治层面结合系统生物学阐述了体质学说对冠心病血瘀证研究的影响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庞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近年来不断完善.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临证时善于运用体质学说.通过对朱丹溪医案的分析,从特定体质发病具倾向性、诊断以体质为先、治则治法皆因体质而宜、治疗中注重保护体质、据体质判断疾病预后五个方面阐述了朱丹溪在临床诊疗时运用体质学说的特色,对帮助临证诊断,确定治疗法则,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医关于"体质学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妮  逯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094-1095
中医对于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体质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分类、发病、病性,治疗等多个因素,通过研究中医体质学说的源流及发展,探讨体质对于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卵巢早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病例组,20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卵巢早衰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卵巢早衰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气虚质与气血虚弱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肾虚肝郁证、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血瘀质与肾虚血瘀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卵巢早衰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是卵巢早衰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卵巢早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医体质学的创始人 ,王琦教授在中医体质的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相继于 1982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 ,1995年主编出版了《中医体质学》 ,完成了中医体质理论由学说到学科门类的转变。王琦教授十分重视中医体质学的临床应用 ,形成了以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的诊疗特色。笔者有幸随王教授学习 ,亲聆教诲 ,受益匪浅 ,下面将王教授辨体论治的思想作一介绍 ,以飨读者。1 体质与治病求本的关系病和证都不能离开机体而出现 ,从某种意义来说 ,病和证都是以体质为基础并以其为机转的。中医治病 ,常以患者的体质情况作为立法处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医体质的定义、分类、中医体质与证的内涵、中医体质学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防治和个体的养生康复等,认为研究增强体质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正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因不同体质其生理特性不同,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不同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产生病变的类型不同,疾病转变或转归中的倾向性也不同[1]。随着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的深入,小儿体质的分类及其科学评价对小儿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小儿体质的分型不仅对小儿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对中医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中医体质分型现状  相似文献   

17.
陈智慧  李萍  吕晓霞 《陕西中医》2007,28(5):612-613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体质学说的进一步探讨,中医体系学说更加广泛运用于临床,为中医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拓展了新的视野,笔者就中医体质分类及结合体质类型进行诊治的体会,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方人学说是黄煌教授提出的通过经方方证对体质进行分类的中医体质学说,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应用性学说。通过对方人学说进行解读,分析其人本性、实证性、系统性、开放性、易传播性的特点,提示方人学说能使中医传统理论从实证出发,去伪存真,也使中医更容易与现代科学实证主义的理念对接,更容易接受现代科学成果的滋养并易被以科学为信仰的现代文化所接受,为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新思路。方人学说虽不能涵盖中医学的全部,但它却是中医实证思维的原点,是中医学实用、真实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围绝经期失眠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为观察组,200例无临床症状者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围绝经期失眠症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围绝经期失眠症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肝郁化火证存在对应关系,阳虚质与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气虚质与心脾两虚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围绝经期失眠症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是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可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上,与疾病发病、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疾病预后等方面有密切联系。本文从疾病易感性、中医证型、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探讨张仲景体质学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治过程的指导作用,对临床防治PCOS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