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候及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和频率的统计描述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1046例患者中出现了28个证候,其中频率与构成比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分别为60.23%、8.77%,其次是肺气虚证,分别为46.18%、6.73%。COPD急性加重期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外寒内饮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并对其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常见证候有8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收集4所三甲医院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300例,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选取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运用MATLAB6.5软件进行编程。采用动态kehonen网络,通过增加动态神经元形成动态自适应神经网络,形成最优模糊规则。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结果获取慢性呼吸衰竭证候常见证候特征,并检验其合理性。结果:通过规则转换,主次症的筛选,明确7个证候及其对应的主、次症,分别为: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阳虚水犯证、痰湿壅肺证、气阴两虚证、痰瘀阻肺兼阴虚证、痰蒙神窍证。证候诊断标准检验结果诊断符合率为74.6%。结论:该方法所获取的模糊分类规则以较高的精度反映了学习样本集中存在的规律性,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说明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可用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探讨其中医常见证候本质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集4所三甲医院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MATLAB 6.5软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及其特征。结果:719例患者中最终获取23个模糊规则,通过规则转换及设定的证候主次症标准,辨证为6个常见证候: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痰瘀阻肺证、阳虚水犯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等,常见证候诊断标准检验结果符合率为72.2%。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的属性有一定规律性,数据挖掘技术可应用于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模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调查资料475份。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糊系统(fuzzy system,FS),构建基于动态Kohonen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模型。通过Fisher-iris数据检验模型可靠性。最后用该模型对临床数据挖掘,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获得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常见证候诊断标准,并检验其合理性。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常见有痰瘀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等5个证候。证候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73.8%。结论:该模型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了近13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文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症状证候要素统计描述及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和肺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的主症:咳喘、痰黄或痰黏难以咯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瘀阻肺证的主症:咯痰气喘、唇甲紫绀、舌质暗红、苔腻、脉沉涩;肺肾气虚证的主症:咳喘、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畏风、脉虚弱。结论上述3个证型可作为该病辨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sthma-COPD overlap,ACO)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住院的ACO急性加重期患者,制定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因子等信息资料,统计及描述中医证候因子的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证候规律。结果:330例患者中出现了51个中医证候因子,频率较高的中医证候因子是气促、咯痰、咳嗽、痰多、喘粗息高;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涵盖69.5%的中医证候因子信息。结合聚类分析结果,ACO急性加重期常见证候有4种,分别为痰热壅肺;风袭肺卫、内引痰浊;肺脾气虚;阳虚水饮;分布占比为32.4%、24.6%、23.5%、19.6%。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肾、肺卫;病性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候因子以痰饮证为主。结论:ACO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规律兼有哮喘和COPD的特征,更接近于AECOPD,但其风邪表证较AECOPD更为常见,虚证、表里同病较哮喘急性发作更为常见。临证应抓住ACO肺虚痰饮的主要病机,同时注意表里同治。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多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发病率较高。该病呈进行性发展,当发展至急性加重期时,病情危重,易导致死亡。COPD在中医属"喘证"、"肺胀"范畴,病位主要在肺,主要致病因素为"痰",痰浊阻肺,易化热伤阴,故痰热壅肺证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证候。笔者采用协定方清肺化痰汤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中医证候演变特点。方法收集8家医院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稳定期患者500例,制定AECOPD危险窗中医证候临床研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中医四诊信息指标,分别观察并记录COPD急性加重期、危险窗及稳定期各阶段基础证、临床证候的分布及演变情况。结果收回急性加重期、危险窗期有效调查表各406份,稳定期有效调查表370份。病性:COPD在急性加重期,病性虚实比为1∶2.86,证候以实为主;危险窗时,病性虚实比为1∶1.06,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稳定期,病性虚实比为1∶0.09,证候以虚为主。病位:痰热壅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痰热壅肺兼肺肾气虚、痰热壅肺兼血瘀和痰湿阻肺兼肺脾气虚为急性加重期的6个主要证候,急性加重期病位以肺为主,进入危险窗后新增病位心和脾,进入稳定期后,病位以肺肾和肺脾多见。急性加重期共出现54种证候类型,危险窗期53种,稳定期44种。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危险窗虚实兼半,病位在肺、脾及肾;稳定期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肺、脾及肾,体现了本病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证候要素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0余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构成COPD急性加重期的证候要素有13种,但主要以痰(71.54%)、热(53.85%)、血瘀(36.92%)为主,其累计构成比为71.53%;作用靶点以肺为主(61.54%)。证素组合规律,多见两证素组合(43.08%),其次为三证素组合(21.54%)。两证素组合中,痰热壅肺出现的频率最高(64.29%);三证素组合中,肺热痰瘀出现的频率最高(39.29%)。结论:痰(瘀)热壅肺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特征,为相关证候标准规范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COPD文献并提取证候类型,将复合证型分解成基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候分布比例及证素出现频次、频率。结果:COPD病例数分布较高的中医证候为痰热壅肺、肺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稳定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肺脾肾虚,急性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肺、痰浊阻肺、肺脾肾虚。本病病位类证素为肺、肾、脾、心、肝,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痰、阳虚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肺脾肾虚贯穿于疾病始终,肺肾气虚可能成为COPD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11.
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采用低硒饲料喂养13周,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第8周时,模型组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以E-C3bR和E-ACCR低下为主。至第13周时更为明显,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明显下降,E-IC含量明显增高。与此同时,红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结论:13周时,该模型表现为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2.
廖利平 《世界中医药》2010,5(3):225-226
笔者从中医哲学观点影响世界,中医人文思想影响世界,中医精湛医术影响世界,中医药教育科研影响世界,中医“治未病”理念引领新方向,以及如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经据典来论证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第五大发明,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世界造成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氮酮对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盛山  吕志平  刘强 《中成药》2003,25(9):694-695
目的 :研究氮酮对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体外渗透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 ,研究氮酮浓度分别为 0 % ,2 % ,4% ,6 % ,8% ,1 0 %时蟾毒内酯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 :氮酮浓度为 0 % ,2 % ,4% ,6 % ,8% ,1 0 %时蟾毒内酯的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 81 .2 5 ,1 1 4 .92 ,1 69.63 ,1 96 .31 ,2 0 8.2 7,2 61 .35(μg/cm2 ·h)。结论 :氮酮可以促进蟾毒内酯的透皮吸收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 ,氮酮浓度为 1 0 %时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对清金宁气汤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先采用HPD600型大孔树脂处理样品,以黄芩苷为对照品,在278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线性范围2.4~12μg/ml,回归方程为C=0.016A 0.0001,r=0.999 2,平均回收率99.1%。结论不同煎煮方法的清金宁气汤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舌诊显示出鲜明的特殊性。从甲骨文中对舌的最早记载,到秦汉时期舌诊的萌芽,从元代第一部舌诊专著的诞生,到明清时期对舌诊的极大发挥,中医舌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而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医舌诊特殊性形成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机理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颈椎病形成的机理研究和针灸、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思维进行融合,从多个直接或间接的角度对针灸、针刀、中药、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胰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能显著降低患者腹痛缓解,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对于胆结石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予以全面护理支持,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为9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1.25%,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全面护理干预能缩短胆结石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新的药理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方剂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 传统组方的局限性前人已制定出大批的方剂,数千年来沿用已久,但这些方在临床中还需要据证立法组方选药,现今临床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往往有不少的患者是经西药治疗无效或者是现代医学处理棘手的病人,更为难的是有些病人按传统的四诊八纲也很难进行辨证,这就给传统的立法和组方遣药带来困难,譬如急慢性肾炎治疗后只剩下蛋白尿或血尿、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传统组方有一定的局限性。2 中医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