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B群链球菌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00例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设为研究组,300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设为对照组,采集孕妇宫颈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B群链球菌。结果对照组宫颈分泌物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为7.00%(21/300);研究组宫颈分泌物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为20.00%(60/300)。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为13.50%(81/600);显色细菌培养法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为10.00%(60/600);传统细菌培养法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6.67%(40/600)。结论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密切,应加强孕晚期B群链球菌的筛查,降低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群链球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用时短,准确度高。尽早检出B群链球菌感染有可能降低或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及其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B 群链球菌能引起母子间垂直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或其他化脓性炎症,据统计新生儿脑膜炎31%由B 群链球菌所致,因此必须提高对B 群链球菌的认识与检测.B 群链球菌在分类学上代表菌种是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3.
一种B群链球菌显色平板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 B 群链球菌显色平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10份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同时接种 B 群链球菌显色平板和血平板,以 VITEK ?2 COMPACT 鉴定结果为准。结果血平板培养检出152株 B 群链球菌阳性,B 群链球菌显色平板检出155株 B 群链球菌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 群链球菌显色平板能够满足临床检测需要,操作方便,准确可靠,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式检测B群链球菌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500例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细菌培养法、普通培养法及显色平板法,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另两种方式的结果准确性差异。结果细菌培养法下B群链球菌阳性发生率为11.6%,显色平板法下阳性率为12.4%,与细菌培养结果更接近,普通培养法为7.2%。结论B群链球菌采用显色平板法检测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妊娠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以便加强预防措施,减低新生儿发病率.方法对1056名怀孕35-37周的妇女进行阴道拭子培养,筛查B群链球菌,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79份标本培养出B群链球菌,阳性率为7.5%.其中两例新生儿出生后患严重B群链球菌感染,一人死亡.药敏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孕产妇B群链球菌感染非常普遍,是引起胎儿早产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对孕妇进行阴道B群链球菌常规培养,如发现阳性,应立即治疗,保证胎儿健康.  相似文献   

6.
孕妇B型链球菌感染率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妊娠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以便加强预防措施,减低新生儿发病率。方法 对1056名怀孕35-37周的妇女进行阴道拭子培养,筛查B群链球菌,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79份标本培养出B群链球菌,阳性率为7.5%。其中两例新生儿出生后患严重B群链球菌感染,一人死亡。药敏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 孕产妇B群链球菌感染非常普遍,是引起胎儿早产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对孕妇进行阴道B群链球菌常规培养,如发现阳性,应立即治疗,保证胎儿健康。  相似文献   

7.
吴建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369-370,388
目的探讨孕龄女性生殖道B群链球菌的实验室诊断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送检的孕龄女性生殖道标本366例,采用VITEK-2细菌鉴定仪、GP鉴定卡、GPA67药敏卡对52株B群链球菌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6例标本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52株,阳性率为14.2%,52株B群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率低为0%,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为9.6%,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6%、23.1%、32.7%,四环素耐药率为69.2%,克林霉素耐药率为94.2%。结论临床医生和微生物人员均应高度重视孕产妇B群链球菌筛查,加强药敏试验的检测,评估其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并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081978孕妇生殖道B群链球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黄欢佳…∥江西医学检验.-2007,25(6).-528~530,527根据B群链球菌(GBS)保守序列cf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优化PCR反应,通过电泳判断结果,同时使用UNG酶、dUTP避免PCR产物污染,建立筛查孕妇生殖道GBS的PCR方法。结果:成功建立了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B群链球菌是引起新生儿脓毒症和致命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尽管一些临床特征已证实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但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B群链球菌感染中形成的作用尚未定论。作者应用免疫球蛋白待异Clq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了16个患有B群链球菌脑膜炎(非致命Ⅲ型)婴儿,并设置10个年龄匹配的健康儿作对照。结果25%(4/16)的B群链球菌脑膜炎婴儿血清中含IgM免疫复合物(IgM-CIC)升高,在这4例中用GBS竞争性酶联免疫吸收试验(ELISA)在沉积的含IgM的免疫复合物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0.
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又名无乳链球菌,是围生期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新生儿期重症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新生儿的GBS感染临床进展迅速,具有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已引起世界范围内广大学者的深切关注.细菌培养是检测GBS的标准方法,但此菌营养要求较高,培养鉴定耗时较长(至少2 d)且阳性率较低.如何在感染早期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B群链球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概述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为围产期母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GBS传统检测方法费时费力,且存在假阴性。本研究旨在对一种新型的B群链球菌显色平板进行应用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10月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35~37孕周进行GBS筛查的孕妇共计1 108例,分别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  相似文献   

12.
D试验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CLSI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406株葡萄球菌和75株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eMLS)分别为232株(57.1%)和64株(85.3%);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的分剐为103株(25.4%)和4株(5.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的分别为71株(17.5%)和7株(9.3%).结论 临床徽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结果。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东莞东华医院就诊的10 141例孕期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标本分离菌培养阳性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09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141例围产期孕妇阴道、直肠标本检出B群链球菌925株,阳性率为9.1%。药敏试验显示,B群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5.7%、65.0%和53.1%。结论围产期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B群链球菌的寄殖部位,两部位的标本应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率;青霉素仍可作为孕妇治疗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B群链球菌阳性的孕妇应立即进行抗菌药物干预治疗,以保证胎儿健康。  相似文献   

14.
咽部A群链球菌感染快速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准确的A群链球菌感染的诊断依据,从而达到正确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方法:用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咽拭子的A群链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Latex)鉴定分纯的β-溶血链球菌菌落的A群链球菌抗原;ATBexpress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361份标本进行了A群链球菌快速EIA检测,阳性42份,阳性率为11.6%。用Latex法检测348份培养标本,阳性51份,阳性率为14.7%。其中77例病人标本同时进行了A群链球菌抗原快速EIA检测和培养后的A群链球菌Latex法检测,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为阳性的标本为10例;结果:均为阴性的标本为60例。A群链球菌培养阳性标本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菌素敏感率为100%;其次是克林霉素为97%;复方新诺明为93%。结论:用EIA法测定咽拭子的A群链球菌抗原方法简便、结果快速可靠,Latex法检测咽拭子培养物的A群链球菌抗原结果准确。临床实验室可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使用。药敏结果显示:对A群链球菌感染,临床应首选青霉素类、苯唑西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S r DNA测序法鉴定β-溶血性G群链球菌的价值,通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G群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确定红霉素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采用API 20 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兰氏抗原血清分型和16S r DNA测序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50株β-溶血性G群链球菌进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该50株G群链球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纸片法D试验测定红霉素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 B和mef A。结果 50株链球菌经手工API 20 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鉴定,均为停乳链球菌。16S r DNA PCR扩增及测序,42株为停乳链球菌,8株为咽峡炎链球菌,鉴定概率97%。以测序结果为标准,API 20 Strep链球菌鉴定系统鉴定的准确率为84%。兰氏抗原血清分型均为G群。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0株G群链球菌中没有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的菌株。红霉素耐药菌株共28株(56%),其中c MLs型耐药菌株26株(52%),Ms型耐药菌株2株(4%),没有发现i MLs型耐药菌株,红霉素中介菌株4株(8%)。克林霉素耐药菌株共31株(62%),其中红霉素敏感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3株(6%),红霉素中介而克林霉素耐药菌株2株(4%)。c MLs型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到erm B基因,2株Ms型耐药由mef A基因介导,4株红霉素中介菌株中检出erm B和mef A基因各1株。结论 16S r DNA测序法能准确鉴定G群链球菌。G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所提高,但对青霉素敏感,β-内酰胺类药物可以作为治疗G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鉴别血清群6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的能力,了解血清群6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与分子特征。 方法 采用荚膜肿胀分型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方法鉴别33株血清群6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型及相应的基因型;检测菌株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基因组特征。 结果 PCR分型方法与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方法结果一致。全部菌株对阿奇霉素均耐药,对利福平及左氧氟沙星均敏感;6B型菌株呈现较高的多重耐药特征。根据PFGE带型特征,所有菌株可分为2个簇,6C菌株之间、6B菌株之间带型呈现较高相似性。 结论 PCR分型方法可用于鉴别血清群6菌株的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情况严重,且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特征;PFGE对鉴别肺炎链球菌不同菌株间的差异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B群链球菌(GBS)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收集202例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作为金标准对标本的GBS进行检测,同时采用以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研制出B群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作为对照,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计算Kappa值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免疫层析法检测GBS的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97.54%;与细菌分离培养法的总符合率为97.52%,Kappa值为0.948。结论免疫层析法检测GB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简便准确,对GBS的筛查和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1997—2007年分离自北京儿童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的6群肺炎链球菌的型别构成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状况,及其年代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荚膜肿胀试验鉴定6群、6A和6B型;采用multi-bead assay分型方法从6A型中鉴定6C型;用E试验法检测青霉素等8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结果 1997—2007年分离到肺炎链球菌893株,从中鉴定出6群119株(13.3%),包括6A型71株(59.7%)、6B型39株(32.7%)和6C型9株(7.6%)。6群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和红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从1997—2000年的3.4%、1.7%和86.2%上升到2005—2007年的29.4%、23.5%和100%,MIC90和最大MIC值也升高。6A、6B和6C型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2%、24.3%和0。结论北京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病原菌6群肺炎链球菌以6A型(59.7%)为主,存在新发现的6C型;6群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在增加,6B型菌株抗生素耐药性较6A型、6C型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妊娠35~37周孕妇生殖道及直肠分泌物样本及相同孕妇分娩婴儿中的B族溶血性链球菌DNA进行检测,用于临床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选取孕35~37周早产、分娩前胎膜破裂的孕妇43例,同时采集阴道下1/3分泌物及直肠分泌物作为检测标本。对标本进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同时在分娩时采集28株相同孕妇分娩婴儿咽喉部分泌物进行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分别观察孕妇及胎膜早破、早产婴儿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71株临产妇及初生儿采样标本中,检测到13株感染携带者标本。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作为临床检测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CR实时荧光检测和细菌培养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孕妇产前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8年1月在我院产科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选出2907例,采集两份生殖道分泌物、直肠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PCR检测B族链球菌感染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族链球菌阳性者的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宫内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行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有助于早期检出孕妇是否有B族链球菌感染,对感染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PCR为检测GBS感染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