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根据索洛余值法推导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产出增长型速度方程,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10年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出发,针对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区域旅游的研究模型;根据研究模型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环境支持力、产业组织管理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相关指标的内涵及权重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指出区域创新系统中科技创新子系统对于区域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提升的巨大作用,归纳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域创新、科技创新、指数的研究及科技创新评价实践,提出构建珠江三角洲科技创新指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30个省市2009-2018共十年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⑴ 中国整体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较低,但进化空间较大,发展趋势较好;⑵ 中国的创新引领地区和创新领先地区共涵盖20%的省市,其余为创新落后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呈现区域不均衡;⑶ 在区域分布方面,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递减趋势。此外,采用GM(1,1)模型预测系统对2020-2024五年的生态位适宜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⑴ 2020-2024年,中国整体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将有所提升;⑵ 在权重方面,2020-2024年,生境生态位将继续占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系统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地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和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推动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我国未来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深入研究,是科学指导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对国外区域创新系统主流理论的研究背景、理论体系基础、研究单元、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对区域创新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指出了目前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系统处于不同的阶段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引领方式不同,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也不一样.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和特征刻画,据此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要素驱动、质量驱动、创新驱动、网络驱动四个阶段,建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定量判定.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通过构建区域人力资本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人力资本进行整体评价,并考察区域人力资本与创新效率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需进一步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的聚集程度与创新效率的高低呈现空间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以提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与智力支撑为使命,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提升了服务发展水平,增强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和贡献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凯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139-141
在简单评述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定量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对中国30个省的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的效率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比较和排序,并为制定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物流产业创新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文章以基于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区域物流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系统对武汉市物流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整体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给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产业知识基础为视角,以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为区域划分依据,从理论上构建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该区域创新体系以产业知识基础为创新资源、制度为外部因素、总部经济特性为内部禀赋,综合作用影响创新配置进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构建前向支撑型、后向支撑型和网络支撑型区域创新体系,以成都、上海、北京为典型总部经济中心城市进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共同体是加强城市群空间尺度上协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创新共同体跨区域协同和溢出效应等特征,引入了空间因素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构建了协同视阈下长三角创新共同体演化博弈模型,以案例仿真刻画动态演化过程和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政府介入对创新共同体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支持等因素对系统趋于协同创新方向演化具有正向作用,力度越大,系统收敛速度越快;地方保护主义和空间距离对系统向协同创新演化有负向作用,超过一定阈值后,难以结成创新共同体;学研方的学术质量对系统趋于协同创新方向演进具有正向作用,学术质量越高,系统收敛速度越快;企业和学研方的努力程度存在一定最优区间,区间内可促使博弈方向协同创新演进。本研究结论对全面认识创新共同体建设与演化,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完善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西部经济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市场的区域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正视区域差距,倡导区域创新,是西部赶超东部,乃至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据此,探讨西部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02-2016年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总体上不断发展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它们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下降;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两元系统跟三元系统协调均呈上升趋势。直到2016年全国各地区三元系统协调等级未达到优质耦合协调等级;科技创新、经济和环境的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增长在2009年之前主要是由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在2009年之后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引领。未来需加大对科技、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以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测度的新探索——三螺旋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区域创新战略的推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定和创新过程的监测日益重要,只有进行深入的创新测度与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然而目前国内对区域创新测度的研究缺少基础理论指导和切合实际的测度方法,特别是在省市级层次。本文提出基于区域创新系统概念,采用三螺旋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综合借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测度方法,尝试设计合适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和功效进行详细的测度,为进一步开展区域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al support policies on the innovation of SMEs in the regional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South Korea. We use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unds as a proxy for governmental support policies for SMEs in the regional industries in Korea. The innovation of SMEs is measured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ent, utility model, trademark, and new design registrations. Before empirically testing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al support policies on the innovation of SMEs, this study reviews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innovation and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policies of SMEs in regional industries. Results from empirical models, which simultaneously control for factors which were thought to affect the innovation of regional SMEs, indicate tha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exists among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by the Korean government and patent acquisitions and new design registrations of regional SMEs. Networks with universities also ha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patent acquisitions and new design registrations of regional SM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re is an importance to governmental financial aids for regional SME innovations, and there is an importance to the need to build a strong social relationship in today's networked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北京区域技术创新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贵生  王毅 《科学学研究》2002,20(3):276-280
重构北京市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加速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知识经济发展基地的进程 ,是北京市近期面临的一项关键任务。要建设技术创新体系 ,首先要明确技术创新战略 ,这是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前提。本文从制订北京区域技术创新战略的背景出发 ,提出一些基本战略思路 ,最后给出战略模式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研究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涵义并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