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每日饮水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健康饮水行为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连续7d饮水调查法对58名学生的饮水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天气情况。结果:医学生的日均摄水量约1.64±0.49 L,男女生无显著差异。日均饮水量男生少于女生(0.82±0.28、1.21±0.57 L,P=0.004)。仅有1 2.5%的男生每日饮水超过1200mL,女生则是47.1%。男生每日摄入白水较女生少(0.78±0.26、1.15±0.54L),但摄入更多的饮料(0.21±0.16、0.10±0.04L)。结论:大学生每日饮水量不足,男生含糖饮料摄入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饮水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大学生饮水情况,分析日常饮水习惯、对饮水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饮水方面存在的误区。方法:2016年4—5月,采用分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云南省昆明市7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饮水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人数697人,有上课带水杯习惯为64.7%,女生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级升高,上课带水杯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女生经常饮用温热水,在饮水温度方面的习惯好于男生(P0.05);随着年级升高,饮用温热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购买饮料时,女生关注外观和生产日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P0.01);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是大学生最不关注的,分别为21.8%和21.4%;茶饮品饮用较少,占32.9%;而碳酸饮品深受男生喜欢,占38.2%,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高校学生健康饮水意识较弱,科学饮水相关知识欠缺,应开展健康饮水知识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温和气候下轻体力活动人群的水摄入情况。方法:2010年3-5月,共调查54名集体就餐的健康成年学生,29名男生、25名女生。用称重法结合记录法收集8d的膳食及饮水情况,计算水摄入量及分布状况。同时以日记法记录24h身体活动,测量身高、体重、晨尿比重,记录天气情况。结果:男生日均总水摄入量为2.40±0.58 L.d-1,日均饮水量为1.35±0.50 L.d-1。女生日均总摄水量为2.33±0.56 L.d-1,日均饮水量为1.30±0.56 L.d-1。男女生总摄水量中均有44%为白水、45%来自食物、11%来自饮料。调查日及次日晨尿比重分别为1.021、1.020,前后尿比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温和气候下,日常饮食和基本正常水合状态下,日均摄水量2.36L,饮水量约1.32L。食物水是供水的重要因素,而白水是最主要的饮品。总水、白水摄入量均与尿比重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现状.方法:对北京海淀区4所不同类型大学,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20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饮食习惯和行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被调查对象中,女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同一学校的男生;女生为保持体重而节食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坚持每日饮用牛奶的大学生约为29.5%,每天饮用碳酸饮料的为8.5%,经常食用西式快餐的为8.2%;男生中每天饮用碳酸饮料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每月生活费水平与家庭居住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状况不佳,应加强合理膳食知识的普及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九城区中小学生的含糖饮料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科普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九城区中小学生中,抽取6~18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25 359人参与调查,收回问卷24 731份,其中有效问卷24 339份,有效率98. 4%。调查对象对含糖饮料的分类、成分、疾病风险、如何选择、能否代替水共5条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34. 5%、54. 2%、77. 3%、20. 9%、96. 4%。调查对象饮用饮料频率为基本不喝、每周1~3次、每周4~6次、每天1次、每天至少2次的比例分别为57. 4%、32. 4%、4. 6%、3. 3%、2. 3%;城区学生每周至少喝1次的比例高于远郊县区学生(44%VS 42. 2%),男生高于女生(45. 2%VS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0%的调查对象午餐时经常饮用饮料,高于早餐(4. 1%)和晚餐(6. 7%)。学生最常饮用和最喜欢饮用的饮品均为水。饮用饮料的原因主要为味道好和同学朋友们喝。结论:北京市九城区中小学生存在含糖饮料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饮用饮料频率高的问题,需进行含糖饮料相关科普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大学生食用方便面情况,分析其原因,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匿名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6所高校6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在被调查的606名大学生中,食用方便面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13%,其中男生的食用率为54.96%、女生的食用率为81.69%,女生的食用率显著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食用方便面主要是为了充饥,影响大学生购买的主要因素是方便性和口味好。结论:目前大学生方便面食用率高,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儿童少年饮水的现状,研究表明,我国缺乏对儿童少年实际每日饮水的调查研究,需要根据实际饮水量及参考摄入量制定适宜我国儿童少年的饮水推荐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群试食试验评价核桃植物蛋白饮料改善记忆的功能。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将1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饮用核桃植物蛋白饮料,对照组饮用外型包装口感均与受试样品相同的产品,每日2罐(240 m L/罐),连续饮用60 d。试验前、后分别使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评价记忆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男生和女生在饮用核桃植物蛋白饮料后,指向记忆年龄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表明,在排除迁移学习和心理暗示的影响后,试验组明显改善了图像自由记忆、人像特点回忆和记忆商方面的记忆水平(P0.05)。结果表明,核桃植物蛋白饮料具有一定改善记忆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某高校大学生BMI及减肥行为现状,为采用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某高校共415名学生,使用"BMI和减肥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BMI在地区和性别上分布存在差异(P0.01);39.51%的城市男生和60.98%的城市女生认为自己需要减肥,分别高于农村男生(P0.01)和女生(P0.05);男女生减肥比例分别为22.32%和50.79%,女生减肥比例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减肥比例分别为44.79%和29.37%,城市学生减肥比例高于农村(P0.01)。调查人群中77.56%的减肥者BMI为正常;42.18%的减肥者是为了提高自信和形象而减肥,73.46%的减肥者的减肥时间不超过1个月,有氧运动减肥为大学生减肥的首选方法,89.12%的减肥者有吃早餐的习惯;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减肥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认为自己有减肥需要(P0.01)和性别(P0.05)。结论:男生体格好于女生,城市学生体格好于农村学生。城市大学生的减肥比例大于农村,女生减肥比例大于男生。减肥人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体重正常人群上,存在盲目减肥和减肥方式不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现状,探讨与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485份调查问卷,收回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其中大一249名(51.66%)、大二104名(21.58%)、大三129名(26.76%);男生317名(65.77%)、女生165名(34.23%)。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资料,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482例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83±0.95)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3.85±0.9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2.84±0.95)分。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得分与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相关(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97(P0.05),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也存在相关关系(r=0.258,P0.05)。73.24%的大学生体重正常,9.13%的大学生体重过轻,17.63%的大学生体重超重或肥胖,男女大学生体质指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正常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及营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体重过轻及体重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受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对男生、低年级学生、理科生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营养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调查首都医科大学166名本科生日常膳食摄入情况。分析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有严重缺乏的情况。男生食物净重、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尼克酸、磷和铁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比较,食物净重、能量、脂肪、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脂肪(男生27.78%、女生29.05%)、蛋白质(男生17.10%、女生15.66%)提供能量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男生55.12%、女生55.29%)提供能量比例偏低。三餐能量分配基本合理,男女生间差别较小。结论:大学生营养素的摄入不够合理,应提高奶、蛋、瘦肉、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膳食习惯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不良早餐习惯,每日饮水量严重不足,牛奶或奶制品、蛋类、豆制品、粗粮或杂粮、蔬菜及水果摄入不足。建议: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膳食指导,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向大学生传播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法(HIIT)运动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某校大学生12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HIIT运动干预分为2组,组别为对照组60名,研究组60名。对照组未进行HIIT运动干预,每周上1次体育课,研究组进行HIIT运动干预,对2组干预前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健康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男生、女生腰臀比明显小于对照组男生、女生(P<0.05)。干预后,研究组男生50m跑、1000m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男生,立定跳远距离明显远于对照组男生,引体向上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男生(P<0.05);研究组女生50m跑、800m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女生,立定跳远距离明显远于对照组女生(P<0.05)。干预后,研究组男生体脂百分比、脂肪明显低于对照组男生,基础代谢率、综合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男生(P<0.05);研究组女生体脂百分比、脂肪明显低于对照组女生,基础代谢率、综合健康评分、骨折风险系数、骨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女生(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HIIT运动干预后,能够显著改善大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和分析2016—2017年中国中学生饮料消费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275个监测点29584名中学生。通过食物频率法的膳食调查问卷收集中学生的饮料消费情况。结果:2016—2017年中国中学生不同类型饮料总的消费率为72.8%,男生(75.3%)高于女生(70.3%),城市(76.9%)高于农村(69.1%),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不同类型的饮料消费率依次降低。消费率最高的三类饮料依次是碳酸饮料(39.8%)、茶饮料(31.2%)和非100%果蔬汁饮料(26.0%)。消费饮料的中学生不同类型饮料总的消费频次的百分比依次为≥1次/天占29.9%、4~6次/周占18.5%、1~3次/周占40.0%、<1次/周占11.6%,1~3次/周百分比最高;消费饮料的中学生不同类型饮料总的日均消费量为267.6 g,男生(300 g/d)高于女生(233 g/d),城市(286.4 g/d)高于农村(248.5 g/d)。结论:2016—2017年中国中学生饮料消费水平较高,尤其是男生和城市中学生,需加强中学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科学地引导其饮料消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黔北3所高校393人,其中男生117人(29.8%)、女生276人(70.2%),进行问卷调查,以BMI来评价大学生营养状况。结果:每月饮食费500元占64.6%;大部分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营养不良筛检率28.8%、营养过剩6.4%,女生(34.8%)营养不良筛检率明显高于男生(1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大学生高于营养正常及过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与挑食/偏食不良饮食行为及经济水平有限有关。应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学校餐饮质量,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关于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所有在校大学生,对其营养标签的KAP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834名大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4.9±1.1分,及格率48.9%,女生、二年级学生、城市户籍学生、月生活费较高的学生得分较高(P0.05),他们对某些重要的营养标签知识答对率较低,主要是通过上课、专业书籍获得知识,仍有26.7%人未获得相关知识,他们希望从网络、专业书中获得知识。营养标签态度得分8.8±2.4分,56.3%认为很有必要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营养标签。对于营养标签的使用,只有9.3%表示每次都会查看、23.1%经常查看,关注的内容主要是"能量"、"脂肪",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二年级学生、知识得分越高,行为得分就越高。结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不高,不能很好地利用营养标签指导健康,应强化高职学生特别是男生、低年级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据报道,《英国医学期刊》上一篇研究报告显示,每日摄入100 m L以上的含糖饮料(含糖量超过5%)或纯果汁,将增加18%患癌风险。同样条件下,100 m L以上的苏打饮料摄入还将提升22%的乳腺癌患病率。据报道,这项研究历时9年,从2009—2018年,共取样于10万1 257名法国成年人,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为21︰79,  相似文献   

18.
随着饮料生产的不断增加,我国居民饮料的消费在不断增加,其中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含糖饮料通常是指在饮料制作过程中人工添加单糖(葡萄糖、果糖)或双糖(蔗糖、乳糖或麦芽糖)并且糖含量在5%以上的饮料,其中添加糖对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过量的饮用含糖饮料容易造成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龋齿、超重及肥胖,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呼吁各国和地区对含糖饮料征税以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和龋齿等疾病的风险。因此,使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制定对含糖饮料的征税政策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4个方面展开分析,为国家制定对含糖饮料征税政策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加拿大3个不同地区的青年对不同饮料的消费频率,并调查了饮料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体力活动和饮食行为与饮料饮用量之间的关联。这项研究包括了在从汉密尔顿和雷湾,安大略省和爱德华王子岛上的10188名13~18岁青少年2009年至2010年的数据。本研究以前一天在学校的检查和对12个有关饮料消费的问题,如身高、体重、体力活动水平等问题,来分析与含糖饮料摄入相关的变量的关系。总体来说,有80%的青少年,每天至少摄入一瓶含糖饮料,有44%的青少年摄入3瓶甚至更多。桑德贝的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消费量比汉密尔顿和爱德华王子岛高,而汉密尔顿的青少年含糖饮料饮用量又高于爱德华王子岛。所有青少年中,男孩对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大于女孩。老年人和体力劳动者居多的中年人对含糖饮料的消费量较少。在任何模型中,体重指数和含糖饮料的饮用量之间无显著关联。含糖饮料消费与牛奶消费、100%果汁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牛奶(R=0.06,P0.001),100%果汁(R=0.10,P0.001))。青少年是含糖饮料的很大消费群体,研究认为饮料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被视为控制含糖饮料消费的优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以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结果:家人患糖尿病率与常喝甜的含糖类饮料频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本身存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本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