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先标  覃秒意 《广东化工》2010,37(10):111-113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加氯消毒各种因素的分析,并经实验研究确定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为pH、有机氮、COD、氨氮、水温等,其中pH为最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得出加氯消毒最佳水质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在线仪表显示的水质情况,来调节最佳投氯量。  相似文献   

2.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莹  蔡鸣  张爱莉  吴葭蕙 《净水技术》2003,22(5):43-44,48
上海作为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随着优质水源的日益匮乏,客观上产生了应用中水回用的要求。住宅小区的分质排水,优质排水采用物化 超滤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绿化等是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的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置活性炭滤池采用不同消毒工艺进行试验,考察其对出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过大可能导致消毒副产物超标。在预臭氧投加量为0.3 mg/L时,后续处理采用中置曝气活性炭滤池,在砂滤池前加氯,可保证出水消毒副产物满足要求。当耐氯性微型水生动物难以控制时,可采用后臭氧消毒,臭氧投加量在1.0mg/L内,同时砂滤池后投加氯辅助消毒,既能控制消毒副产物,又可保证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中水回用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出水由进水泵进入中水回用系统,进入后首先通过PAM和PAC加药泵加入药剂,混合后进入机械过滤器,经过滤后再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在罐中处理后流出,两个过滤器主要去除的是SS、石油类、氨氮和少量COD。过滤后的污水经过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混合消毒后排出,处理后的中水主要是用于绿化用水、消防补水、冲厕用水和循环水补水。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草沙水源为削减藻类在原水投加次氯酸钠可能造成出水TTHMs升高的风险,调研了相关水厂原水、过程水、出厂水的余氯和三卤甲烷生成情况。调研数据显示:水源预加氯生成的TTHMs占出水TTHMs总量的30%~60%;水厂前加氯生成的TTHMs量占厂内工艺生成TTHMs总量的80%以上,滤后氯胺消毒对TTHMs生成贡献很小。在原水水质稳定的情况下,水源预加氯量、水厂前加氯量、沉后余氯均是控制TTHMs的重要因子。因此,需控制水源预加氯量、尽可能将原水TTHMs控制在0.2以下;水厂需根据水温和工艺条件,通过控制沉淀池出口余氯和前加氯量,将出厂水TTHMs有效控制在国标限值1/2以下。  相似文献   

6.
汾酒厂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汾酒厂对厂内原有污水站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酿酒冷却、绿化、冲厕等杂用。为确保项目的可靠性、经济性,一些新的正在推广的水处理技术未作考虑。经方案比选,最终确定的工艺流程为现有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新建的深度处理滤池过滤后消毒回用。该工艺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出水水质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7.
国内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国内几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为调查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厂各工艺出水中AOC浓度,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并对国内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水源的污染程度对饮用水中AOC浓度有重要影响。原水AOC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常规处理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去除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3)活性炭处理对AOC去除率较高,活性炭对AOC的去除包括物理吸附和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降解两部分。4)水厂工艺出水加氯消毒后,AOC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应该重视开展加氯消毒对管网水质影响的研究,寻求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以控制细菌的生长。5)目前国内大多数饮用水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应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或膜处理来提高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再生水厂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厂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再生水的水源,采用二级曝气生物滤池 纤维球过滤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作为再生水进行回用.由于来水水质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再生水厂的中水再生能力.通过改变再生水厂来水水源,将二级曝气生物滤池串联运行改为并联运行,提高了再生水厂的处理能力,降低再生水成本.  相似文献   

9.
谢展文 《浙江化工》2011,42(4):31-33
采用"倒置式A2/O(缺氧-厌氧-好氧)+微混凝+过滤+二氧化氯消毒"结合的工艺,处理某新建小区生活污水,通过脱氮除磷和消毒等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中城市绿化再生水质的指标,用作小区绿化补水,实现了中水回用和小区生活污水的零排放,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煤矿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具体过程为:污水进入高位沉淀池均衡水质,然后进入净水池进行絮凝沉降,再进入中间曝气池进行充氧曝气,最后进入锰砂过滤器处理,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工艺成熟可靠;污水负荷率高,耐冲击负荷高,对进水要求无限制;污水与混凝剂混合后反应充分,出水水质稳定;增加锰砂过滤器,能更好地处理污水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也可用于消防用水,或者直接用于煤矿的喷淋等其他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11.
徐圃青  谢翠萍 《工业水处理》2013,33(8):11-13,25
系统研究了城市各类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和水量,根据不同行业用户给水规模与水质需求,构建了不同污水处理厂—特征用户的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详细分析了各类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探讨了中水回用过程中的次生环境健康风险,提出应从多源取水、分质供水、分类处理入手,以给排水一体化角度来规划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在高校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建立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对工程设计运行参数和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探索,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出水COD、氨氮等指标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要求,可回用于浇洒道路、绿化、冲厕等。运行成本约0.55元/m3。  相似文献   

13.
某多晶硅厂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联合后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主要污染物COD、BOD、NH3-N、SS分别降至50、10、10、10 mg/L以下,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要求。出水用于厂区的景观水池、绿化、冲厕等。该厂平均每月回用中水约9 500 m3,可节省水费约4.43万元。系统通过PLC、在线仪表实时监控水质,其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大连市某热电厂中水回用工程为实例,介绍了用于中水回用的预处理-反渗透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出水指标符合热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热电厂中水回用的设计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冷却水系统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中水)再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电厂冷却水系统,由于中水水质复杂造成冷却水系统氨氮超标、pH值降低及腐蚀加剧等问题。通过分析归纳,介绍了中水回用的典型处理工艺及换热器等设备需采用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淑颖 《广东化工》2008,35(3):64-66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阐述了MBR工艺在广东某电装公司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合理地设计运行参数,该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厂区污水实现零排放。结果证明了MBR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较多优点,可在多种场合进行回用。  相似文献   

17.
将超滤技术(UF)与反渗透技术(RO)相结合,对某铜冶炼厂中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作为全厂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和锅炉给水使用。重点监测了超滤系统及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情况,连续3 a的运行结果表明,超滤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于反渗透进水要求;RO出水经后处理后,水质满足《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和《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2008)。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7,(1):199-202
以湛江电力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超滤+反渗透技术在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能有效除去中水经预处理后残留的污染物,对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67%,93.22%,98.49%,出水水质优良且稳定,经离子交换系统处理后,满足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在适当的运行维护条件下,长期运行膜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1):199-205
以湛江电力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超滤+反渗透技术在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能有效除去中水经预处理后残留的污染物,对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1.67%,93.22%,98.49%,出水水质优良且稳定,经离子交换系统处理后,满足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在适当的运行维护条件下,长期运行膜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南汇自来水厂从青草沙水库取水,原水加氯后在输送途中反应生成的消毒副产物(DBPs)使得原有处理技术和工艺难以达到上海市的新版地方标准DB31/T 1091—2018,为此,需要进行研究改进DBPs的控制方法和工艺。试验以水厂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活性炭的吸附、多点加氯等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温度与消毒副产物产生的关系。研究发现,投加粉末活性炭15~20 mg/L后,三卤甲烷(THMs)的控制效果明显,即使加氯量达到3 mg/L,THMs也不超过0.15mg/L。多点加氯可以有效降低前期加氯造成的消毒副产物生成量,水温升高使得余氯量明显降低,从而影响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消毒后的水样中三氯甲烷浓度约为其他组分的一倍,控制三氯甲烷的生成是控制THMs的关键。本研究推荐采用添加粉末活性炭、控制水温夏天方法来削减南汇自来水厂出水中THMs的总量,研究也为自来水厂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提供了实操性的建议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