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超过8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对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异常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总体缓解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4.4%;同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较低。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副作用较少;靶向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服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肿瘤分子学、肿瘤药理学等研究的深入,更多化疗药物,尤其是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晚期肺癌的治疗日臻完善。然而近年大量关于肺癌耐药基因及靶向药物的研究,对晚期肺癌"量体裁衣"的个体化治疗提出了挑战。如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制订更准确、有效、毒性更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所有癌症之首.据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肺癌的发病例数为160万,死亡病例数为140万[1].在肺癌病例中近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近几年,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药物治疗进入了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时代,即针对已知的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设计和研制药物,进而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毒副作用轻,这为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带来新的希望.然而,一些研究已经证实,用于临床治疗的靶向药物并非对所有患者都具有有效性,只对含有特异表达靶分子的患者敏感,而其他患者并不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在进行靶向治疗前,检测肿瘤细胞特异表达的靶分子,从而选择对靶向药物敏感的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中的一个靶点或几个靶点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肺癌二线治疗中,靶向药物已达到与化疗药物相同的疗效。特罗凯和易瑞沙是口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三线治疗。  相似文献   

5.
分子靶向治疗已有20多年的发展史,在治疗肺癌这方面作用亦是非常显著,明显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尤其是无进展生存期。但是靶向治疗也有不足之处,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需多次行基因检测,寻找新的突变指导下一步耐药的靶向治疗。作者分享了1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多次耐药患者的治疗经过,并分析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肺癌恶性程度高,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85%,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为特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如针对EGFR、KRAS及EML4-ALK融合基因等常见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但是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组织标本获取困难等多种原因,致使大约70%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够接受基因靶向治疗,本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其中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由于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应用,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NSCLC的治疗效果较前有所提高,但患者总体预后仍然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NSCLC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的传统化疗药物治疗毒性较大,且不敏感,临床应用效果较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如格列卫(Glivec)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依瑞沙(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样,分子靶向治疗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等方面~[1]。本文就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出院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共42例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指导,以计划、实施、反思3个步骤进行循环,评价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遵医行为评估表进行评价。结果遵医率达92.9%,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出院后继续口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遵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EGFR-TKI靶向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相关信号通路,以及针对此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热点。在ALK 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 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EML4-ALK信号通路外,克唑替尼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多个信号通路。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但该患者最终死于多种并发症。现对该病例进行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0.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心理机能、社会机能及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患者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肺鳞癌(squamous-cel lung cancer , SQCLC)是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在所有癌症中,肺癌病死率最高,全世界每年约与四十万人死于肺鳞癌,仅次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1-2]。肺鳞癌的发病与吸烟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各种疾病的探索,肺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尤其在治疗肺腺癌领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肺鳞癌的靶向治疗发展相对缓慢,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治疗肺鳞癌的靶向药物。本研究对肺鳞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作为相关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EGFR-TKI靶向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相关信号通路,以及针对此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热点。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EML4-ALK信号通路外,克唑替尼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多个信号通路。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但该患者最终死于多种并发症。现对该病例进行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 将109例实施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预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分子靶向治疗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靶向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月至7月208例接受口服靶向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出院患者药物素养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依从性得分为(4.52±1.58)分,高依从性占2.9%,中依从性占18.3%,低依从性占78.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肺癌患者靶向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素养、社会支持、年龄、居住地及居住方式。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治疗依从性较低。医护人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积极为肺癌患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增进患者间的支持,并进一步发展延续性护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院外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提高药物素养,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肺癌被认为是典型的老年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老年肺癌的治疗及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有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老年性非小细胞肺癌在部分治疗上有其自己的方式,该文从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面予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肺癌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随着药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靶点的酪激酶抑制剂及其他几类药物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在晚期NSCLC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国内外上市的已有三代。本文分别对三代EGFR-TKIs代表药物(吉非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和耐药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靶点的精准检测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作为基因突变检测的一种新技术,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尚在应用研究的起步阶段。该文对MALDI-TOF MS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治疗靶点的深入研究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分子靶向治疗逐渐跻身一线治疗行列。因此,快速、准确的EGFR靶点检测对EGFR-TKI治疗尤为重要。目前FFPE组织EGFR检测方法包括[1-3]直接测序法、  相似文献   

20.
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1],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厄洛替尼作为新一代靶向治疗癌症药物的出现,可试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