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EGFR-TKI靶向药物的出现与临床应用,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4-ALK)相关信号通路,以及针对此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研究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的热点。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ML4-ALK信号通路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EML4-ALK信号通路外,克唑替尼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其他多个信号通路。本文报道1例克唑替尼治疗晚期ALK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但该患者最终死于多种并发症。现对该病例进行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肺癌已经居于致死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以克唑替尼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核心内容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ALK)是继EGFR基因之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作用靶点[1]。克唑替尼作为ALK融合基因的靶向抑制剂,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2,3],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塞瑞替尼与克唑替尼治疗老年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4例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4例给予塞瑞替尼治疗,B组30例给予克唑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阳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ALK阳性的中晚期NSCLC患者,服用克唑替尼治疗,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3%(3/43),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26/4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0个月(95%CI,6.0~8.0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其次是谷丙转氨酶升高,视觉障碍,大部分为1~2级。结论:克唑替尼作为NSCLC患者的多靶点靶向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探讨克唑替尼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筛选20例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给予克唑替尼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克唑替尼治疗前基线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疗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6个月(95%CI:3.92~8.08)。结论: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目前中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肺癌发病隐匿,从基因突变到肿瘤瘤体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病过程,然而在此病发病早期,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适,使得非小细胞肺癌往往在晚期得以确诊,传统的以铂类为主的一线化疗由于不良反应大、化疗后耐药进展、患者无法耐受化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使疗效进入平台期,近十年来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精准医学治疗思维的影响,以肿瘤发病机制为契机及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问世和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精准靶向治疗快速发展,近年来研究证实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EML4)/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是仅次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又一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的主要基因。我们就EML4 ALK融合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carcinoma, NSCLC)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5%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ML4-ALK融合基因。以往对ALK-重排肺癌的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不一致,描述这种类型肺癌特定的组织学参数及如何准确利用这些参数去评估潜在的ALK突变至今仍不清楚。为了解答上述问题,作者从大宗  相似文献   

8.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因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而得名,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胰岛素受体超家族,特异性表达于成人大脑组织中。研究发现,ALK除了可表达于ALCL,还可表达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中,在这些肿瘤中发生基因重排、点突变及扩增,因此ALK基因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ALK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克唑替尼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耐药性的问题使其在肿瘤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耐药的原因包括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两种,人们为了解决耐药性的问题,研制出了几种替代药物,包括ALK二代抑制剂、Hsp90抑制剂以及RNA干扰,为耐药患者的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EML4-ALK融合基因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腺癌的一个新的驱动基因.目前,针对该基因的检测方法、该基因阳性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依据检测结果进行靶向性治疗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本文就该基因在上述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可见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ALK融合基因使激酶具有异常活性,而野生型ALK激酶域突变也可使它被激活。ALK基因重排使得NSCLC中出现了新的分子亚型,该亚型对ALK抑制剂高度耐药。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一个口服小分子ATP模拟化合物,它最初作为MET抑制剂被开发,随后被发现具有抗ALK活性的脱靶效应(off target),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NSCLC患者。近来在NSCLC患者中还发现了ROS1受体酪氨酸激酶染色体重排,而克唑替尼正处于治疗该分子亚型NSCLC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任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都是依赖其分子结构和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每种方法的详细信息中均应重点强调利用这二者,以开发多靶点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此类多靶点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均可对ROS1和ALK重排的NSCLC有抑制增殖作用。因此,本综述重点强调了关于靶向这些激酶的重要性,以及在优化出效能更佳、选择性更强的ROS1和ALK激酶抑制剂中所取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非替尼、氯氧喹、泰素加卡铂分别治疗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肺癌恶性程度高,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85%,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为特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如针对EGFR、KRAS及EML4-ALK融合基因等常见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但是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组织标本获取困难等多种原因,致使大约70%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够接受基因靶向治疗,本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于1994年首先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EML4-ALK融合基因于2007年首次发现,是新兴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标[1]。我们检测了106例经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观察并分析ALK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随机抽取吉林省肿瘤医院2010年至2013年间经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106例,年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5%以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是NSCLC的“钻石突变”,最常见的融合类型是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ALK)[1]。研究显示,脑转移在20%~40%的初诊NSCLC患者中被发现,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在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案中预后均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方法。方法依据ALK和EML4断裂重排方式,设计、制备双色荧光探针。以人外周血培养细胞为检测对象评价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样本为对象进行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探针的性能评价。结果本研究建立的FISH检测方法在人外周血培养细胞检测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到100%。在对10例NSCLC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检测中,筛查出1例EML4/ALKFISH阳性样本。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双色荧光探针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7.
正间变淋巴细胞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靶点,最初于2007年被发现并描述~([1]),这种融合来源于2号染色体短臂的内转位,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EML4)融合于间变淋巴细胞瘤激酶(ALK)胞内激酶域,导致了异常的蛋白激酶表达。它在体内及体外都具有潜在的致癌活性~([2,3]),针对这一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里唑替尼(Crizotinib)可以有效的阻止其致癌活性,I期及II期的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克唑替尼后的症状和不良反应,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明确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且ALK阳性(或者ROS1阳性)的患者,口服克唑替尼(每天2次,每次250mg),应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表及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制订调查问卷,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60例患者服用克唑替尼后副反应主要集中在视觉效应、食欲不振、疲倦、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便秘及腹泻,患者症状群主要有疲乏、睡眠不安、苦恼、食欲差、恶心、呕吐;程度均为轻度。结论通过电话回访动态观察服用克唑替尼6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时提供有效专业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1],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启了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冷茹冰  许跃  赵兵 《临床医学》2020,40(6):24-25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蛋白(ALK)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获取其术中切除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LK蛋白,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ML4-ALK基因融合。结果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免疫组化染色法对ALK蛋白检出阳性率为9例(10.59%),荧光原位杂交法对EML4-ALK基因融合检出率仅为2例(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ALK表达阳性较为少见,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EML4-ALK基因融合阳性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