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唐山市社区慢性病对老年人群生命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应用生命质量简表(SF-36)对社区的1 350例常见慢性疾病老年人进行QOL评测,结合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功能、医保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情况)及所在社区功能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生理功能(PF)维度较差者占74.0%,一般中等水平占14.1%,优良者占11.9%;生理职能(RP)维度较差者占81.5%,一般中等水平占11.1%,优良者占7.4%;躯体疼痛(BP)维度较差者占80.0%,一般中等水平占10.4%,优良者占9.6%;一般健康(GH)维度较差者占77.8%,一般中等水平占20.7%,优良者占1.5%;活力(VT)维度较差者占68.9%,一般中等水平占23.7%,优良者占7.4%;社会功能(SF)维度较差者占85.2%,一般中等水平占11.9%,优良者占2.9%;情感职能(RE)维度较差者占76.3%,一般中等水平占20.0%,优良者占3.7%;精神健康(MH)维度较差者占77.8%,一般中等水平占19.3%,优良者占2.9%。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F、RP、BP、GH维度评分与年龄、慢性疾病的种类及病程及医保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情况相关;VT、RE、MH维度评分与文化程度、慢性疾病的种类、家庭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情况相关;SF维度评分与文化程度、慢性疾病的种类及病程、家庭功能相关。结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老年人QOL处在较差水平,除慢性疾病本身的影响外,其他影响因素复杂,应根据相关因素给予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辽市社区老年人按居住方式分为夫妻同居组156名,与子女同居组245名,独居组79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在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在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每日累计锻炼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夫妻同居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睡眠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娱乐爱好、合并慢性病情况是子女同居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睡眠质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保)、合并慢性病情况、娱乐爱好是独居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应通过分析其差异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居住方式提出相应措施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居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唐山市6个区中的6所养老院913例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测。结果 913例老年人中有398例失能老人,占43. 59%,失能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8. 23±7. 89)岁;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平均总分为(3. 21±1. 09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慢性病及慢性病数量、对所居住养老院是否习惯对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有一定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慢性病、居住地是否习惯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年龄和性别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居住地是否习惯与生理职能、精力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性别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经济来源与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性别和经济来源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与情感职能呈线性相关(P<0.01),且性别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与一般健康情况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性别和年龄呈现负相关。结论唐山市居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影响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习惯、经济来源、慢性病及慢性病数量。  相似文献   

4.
张延安 《地方病通报》2022,(2):81-82+9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博爱县某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6月—2021年4月抽取博爱县某社区常住成年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300人,不同性别、医保类型、月收入、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居民KAP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KAP得分高于男性,城镇职工医保居民的KAP得分高于其他医保类型的居民,月收入4 000元及以上居民的KAP得分高于月收入4 000元以下居民,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的KAP得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居民,已婚居民的KAP得分高于未婚居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慢性病KAP水平受医保类型、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婚姻状态、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医保类型、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婚姻状态、性别均是影响河南省博爱县居民KAP得分的因素,政府及社区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4地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山东省4个地区≥60岁的老年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调查社区老年人3 363名,健康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疼痛/不适、行动能力、焦虑/沮丧、日常活动、自我照顾能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75.86±12.156)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动能力维度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病,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体育锻炼(P0.05)。自我照顾能力维度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居住情况、慢性病,保护因素有体育锻炼、社会参与(P0.05)。日常活动能力维度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病,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体育锻炼、社会参与(P0.05)。疼痛/不适维度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居住情况、慢性病,保护因素有体育锻炼(P0.05)。焦虑/沮丧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慢性病,保护因素有体育锻炼(P0.05)。结论慢性病和年龄是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指导,提高目标人群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婚姻、家庭功能对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唐山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 000名,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家庭功能量表(FAD)、婚姻质量问卷实施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得分情况大多在61~95分。有无婚姻、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空巢与否、家庭功能在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对生命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婚姻、家庭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采取措施促进老年人婚姻和谐,鼓励家庭交流、增强家庭功能来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唐山市826例老年人认知功能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对唐山市826例≥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调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26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8.40%,MMSE平均得分为25.51±4.07。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健康状况间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以及MMSE平均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认知功能有主要影响。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和健康状态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水平、年龄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500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所有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86份,回收率97.20%。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配偶老年人的支持利用度略高于无配偶老年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75岁、无配偶、患有慢性疾病、独居、年收入10 000元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不理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且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均是老年人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老年女性一般自我效能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及影响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应用自我效能量表(CSES)、健康状况量表调查丹东市社区912例慢性病老年女性群体的自我效能状况及健康状况。结果居前4位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压(36.42%)、高血脂(27.52%)、冠心病(24.63%)、风湿性关节炎(21.49%);社区慢性病老年女性一般自我效能(26.23±5.83)分,随着年龄的增高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下降(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降低,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总分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自我效能与健康状况得分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显示健康状况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年龄、自我效能感、收入情况。结论社区应加强老年女性慢性病的管理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改善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生活习惯及家庭支持对河北省城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河北省唐山、石家庄、张家口4 170名≥60岁空巢老年人进行生活习惯、家庭支持情况调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结果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吸烟、饮酒、食盐口味、体育锻炼、个人爱好、家庭关怀满意度、家庭功能、子女个数、子女关心与否、与子女交流情况、家人督促就医情况与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相关,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爱好、体育锻炼、家庭功能、子女个数、与子女交流情况、家人督促就医情况。结论提高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不但要关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带来的健康差异,也要关注老年人晚年婚姻状况、兴趣活动拓展及家庭功能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Q-5D量表和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952名中西部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平均得分为(66.91±16.31),EQ-5D指数评分为(0.893 2±0.129 3)。老年人对其自我照顾能力评价相对较高,满意率为79.5%,而对疼痛或不适的评价较差,满意率为57.1%。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最近2 w身体不适情况、患慢性病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及年龄分组;其中最近2 w发病情况和患慢性病情况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更显著。结论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EQ-VAS自评分偏低,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河南省5个城市分层整群抽取的1 31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 08±24. 9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和婚姻状况对生理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生理健康、既往职业及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月收入、慢性疾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既往职业。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降低、合并慢性病的减少、收入和文化程度的增高而生活质量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老年人抑郁量表(GDS-1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对3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居住方式、照顾者、社会支持和抑郁情况对生命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有影响(P<0.05);年龄和婚姻状况对生命质量总分以及生理、社会功能领域得分有影响(P<0.05);经济负担对心理、社会功能领域以及总量表得分有影响(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慢性病数目在生理功能领域得分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照顾者、经济负担、年龄、慢性病总数、居住方式、月收入、退休前职业和性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抑郁、照顾者、经济负担、年龄、慢性病总数、居住方式、月收入、退休前职业和性别是影响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发展经济、缓解症状以及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西省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探究城乡影响因素的异同。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调查城乡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城乡老年人生命质量除情感职能外,其他7个维度的差异表现为城市老年人显著高于农村(P<0. 05)。城市老年人总体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睡眠、病种数、医疗保障和子女探望频率。农村老年人总体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慢性病、医疗保障、居住方式、睡眠及婚姻状况。结论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农村高,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和资源,探讨适用于当地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评价3894名居家老年人的QOL,同时调查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QOL的影响因素。结果居家老年人的QOL与中国一般人群相比,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6个方面的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评分高于一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比较,居家老年人PF、RP、SF方面评分较高,BP、GH、VT、情感职能(role motional,RE)、MH方面的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理评分模型中慢病史、年龄、运动习惯、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7个因素纳入方程,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决定系数R2为0.134(P0.001);心理评分模型中运动习惯、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慢病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睡眠习惯、体质量指数8个因素纳入方程,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决定系数R2为0.076(P0.001)。结论影响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QOL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保健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利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46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246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各功能领域及总体生存状态评分均较低,60岁以上病人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低于45岁以下组及45~60岁组,症状领域高于45岁以下组及45~60岁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保类型及手术方式对于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影响较大。影响躯体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医保类型;影响角色功能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保类型;影响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手术方式;影响情绪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影响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是性别、生存时间及疾病预后告知情况;影响症状领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手术方式;影响单项症状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及手术方式;影响整体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经济状况。结论不同因素影响结直肠癌术后病人不同领域,临床上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3个行政区老年人875人为调查对象。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结果老年人SAS平均得分为(29.19±7.14)分,50分772人(88.23%),≥50分103人(11.77%);SDS平均得分为(31.75±8.53)分,50分715人(81.71%),≥50分160人(18.29%);女性SAS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女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人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月收入、与子女同住和疾病数量的老年人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保情况、疾病数量的老年人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焦虑与性别、婚姻、月收入和慢性疾病数量呈正相关,老年人抑郁与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和疾病数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况,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保险和慢性疾病数量等是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使用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和简易社区痴呆筛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的1 000例老年人中认知功能受损者103例(10.3%),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老年人吸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分层下,吸烟对老年人认知功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吸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且老年人吸烟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受到性别、文化程度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生命质量量表(EQ-5D)对39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并对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EQ-5D指数平均得分为(0.75±0.33)分;EQ-VAS平均得分为(64.12±16.99)分,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五维度测量没有困难,存在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是"疼痛/不舒服"(50.5%),其次是"行动能力"(27.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是否合并慢性病和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文化程度和年龄是行动能力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自我照顾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和病程是日常活动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疼痛/不舒服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焦虑/抑郁维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是否合并慢性病和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调查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41.94±23.29)分,躯体健康所致角色限制(53.64±43.03)分,躯体疼痛(80.24±20.25)分,总体健康感(43.20±19.07)分,生命力(60.40±15.67)分,社交能力(63.79±20.24)分,情感问题所致角色限制(71.13±37.16)分,心理健康(68.14±15.43)分,加权平均分为(64.06±17.49)分。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有性别、年龄、体育锻炼、娱乐、以前从事职业、对生活满意度、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和慢性支气管炎。男性生命质量加权平均分及8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影响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可控因素为每天外出散步、孤独感、疾病、对生活满意度、丧偶。结论社区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和总体健康感情况较差。社区应该加强业务管理,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建立各种设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