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胰腺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厄洛替尼,MTT比色法检测PANC-1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学检测PANC-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厄洛替尼能明显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和用药浓度的提高,抑制率明显增强(P<0.05);12.5 μmol/L厄洛替尼作用24、48、72 h的PANC-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1±1.38,14.50±1.65,16.6±1.89.结论 厄洛替尼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诱导人胰腺癌细胞PANC-1凋亡,从细胞水平为其抗肿瘤浸润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对单核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核转录因子(NF) κB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单核细胞系的培养液中加入EGF、厄洛替尼、EGF+厄洛替尼处理,Western印迹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单核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厄洛替尼对人单核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各组单核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可以显著地抑制单核细胞分泌NF-κB.结论 厄洛替尼可以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凋亡和迁移,进而调控单核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PVT) 1对肺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及厄洛替尼抵抗的影响。方法慢病毒介导转染PVT1干扰载体si PVT1-1及si PVT1-2下调肺腺癌细胞PC9中PVT1的表达作为干扰A组及干扰B组细胞,转染对照载体为对照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PVT1、CD133和CD44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CD133和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对厄洛替尼的半抑制浓度(IC50),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比较各组指标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干扰A组及干扰B组PVT1、CD133和CD4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扰A组及干扰B组CD133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扰A组及干扰B组厄洛替尼IC5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VT1可通过诱导肺腺癌细胞干细胞特性的维持促进其厄洛替尼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厄罗替尼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厄罗替尼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倒置相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TUNEL法及DA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免疫荧光法分析厄罗替尼对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厄罗替尼抑制A549生长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厄罗替尼处理A549后倒置相差显微镜、DAPI及TUNEL均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P<0.05);药物处理组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5);TUNEL检测到200 μmol/L厄罗替尼组细胞凋亡率为(42.13±1.4)%,显著高于对照组(0.82±0.03)%(P<0.05);免疫荧光法表明厄罗替尼明显下调EGFR表达(P<0.05).结论 厄罗替尼杀伤A549细胞的机制与介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及阻滞EGFR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胰腺癌细胞KP4增殖、黏附及侵袭力和核转录因子(NF-κ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侵袭、增殖及黏附实验观察在EGF影响下肿瘤细胞侵袭、增殖及黏附能力变化.Western blot,RT-PCR及EMSA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的NF-κB活性和uPA表达并观察在NF-κB抑制物PDTC抑制下EGF诱导的NF-κB活性和uPA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力变化.结果EGF能够明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50,25,5μg/L vs 0 μg/L116±13,97±10,83±7 vs 72±5;t=3.552,3.018,2.373;P=0.006,0.015,0.042),然而对增殖及黏附力无明显影响.随着EGF浓度的增加,NF-κB活性明显增强.EGF上调uPA蛋白及mRNA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PDTC显著抑制EGF诱导的NF-κB活性、uPA表达及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结论EGF通过激活NF-κB而诱导uPA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Erlotinib)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发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分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给予UC-MSCs加入EGF、吉非替尼、EGF+吉非替尼处理,分别以实时定量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L-6及IL-8的浓度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可有效抑制EGF对UC-MSCs表达和分泌NF-κB因子刺激作用,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吉非替尼与EGF共同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其上清液条件培养基可显著抑制IL-6及IL-8的浓度(P<0.05)。结论吉非替尼可以有效抑制EGF对UC-MSCs作用,调节NF-κB分泌及降低IL-6及IL-8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近远期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接受EGFR-TKIs治疗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吉非替尼组38例及厄洛替尼组28例,此外选择健康老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受试者及NSCL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两组治疗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无显著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治疗前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随访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TKIs靶向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临床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疗对人胃癌MKN45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了解厄洛替尼对放疗增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放射生物学参数平均致死剂量(mean lethal dose,D0)、准阈剂量(quasi-threshold,Dq)值,得出放射增敏比;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经厄洛替尼及联合放射线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及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厄洛替尼及联合放射线对MKN45细胞的Bax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厄洛替尼及放射线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生长,随用药浓度或剂量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P<0.01).厄洛替尼与放射线联合对MKN45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单药和单纯照射(P<0.01);两者联合使S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放射敏感的G2/M期和G0/G1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71.87±0.77vs60.72±0.26,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厄洛替尼联合放射线作用于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厄洛替尼通过增加G2/M和G0/G1期细胞比率,降低Bcl-2、升高Bax蛋白表达,从而降低Bcl-2/Bax比率,增加细胞凋亡,以此提高MKN45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噬对厄洛替尼(Erlotinib,特罗凯)诱导的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中的影响。方法用厄洛替尼和(或)自噬抑制剂3甲级腺嘌呤(3-MA)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酸性自噬泡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厄洛替尼组、3-MA组、厄洛替尼+3-MA组细胞凋亡率为(56.35±0.71)%、(9.47±0.15)%、(78.40±0.52)%。厄洛替尼组经吖啶橙染色后,细胞内酸性自噬泡明显增加,呈明亮的红色荧光,而加入3-MA联合作用后,则上述现象被抑制。Western印迹结果示对照组、厄洛替尼组、3-MA组、厄洛替尼+3-MA组Beclin1和Caspase9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4±0.03、0.86±0.03、0.37±0.02、0.70±0.04和0.43±0.03、0.77±0.03、0.57±0.04、0.90±0.02。结论厄洛替尼可以诱导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系凋亡,并可激活其自噬;3-MA可能通过抑制自噬且上调Caspase9的表达增强厄洛替尼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胰腺癌细胞KP4增殖、黏附及侵袭力和核转录因子(NF-κ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侵袭、增殖及黏附实验观察在EGF影响下肿瘤细胞侵袭、增殖及黏附能力变化.Western blot,RT-PCR及EMSA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的NF-κB活性和uPA表达并观察在NF-κB抑制物PDTC抑制下EGF诱导的NF-κB活性和uPA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力变化.结果:EGF能够明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50,25,5μg/L vs 0 μg/L:116±13,97±10,83±7 vs 72±5;t=3.552,3.018,2.373;P=0.006,0.015,0.042),然而对增殖及黏附力无明显影响.随着EGF浓度的增加,NF-κB活性明显增强.EGF上调uPA蛋白及mRNA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PDTC显著抑制EGF诱导的NF-κB活性、uPA表达及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力.结论:EGF通过激活NF-κB而诱导uPA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谷蕾  吕喜英 《山东医药》2011,51(28):44-46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survivin siRNA转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survivin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survivin siRNA转染和厄洛替尼二者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urvivinsiRNA转染和厄洛替尼二者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均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能明显降低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更显著(P〈0.05),对sur-viv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5)。结论应用siRNA沉默survivin表达可以提高肺腺癌细胞对厄洛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激酶功能区受体(KDR)基因沉默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对化疗药物厄罗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KDR的si RNA序列,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人A549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KDR在干扰后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试验观察KDR基因沉默后A549细胞对厄罗替尼的敏感性。结果 KDR基因沉默48 h后,A549细胞的KDR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KDR基因沉默组细胞对厄罗替尼的敏感性显著性增强。结论 KDR特异性si RNA能显著沉默A549细胞KDR基因,抑制细胞增殖,并增强A549细胞对厄罗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联合或序贯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联合及不同序贯方法干预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抑制情况,并计算联合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及磷酸化-AT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培美曲塞序贯厄洛替尼组(P-E)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凋亡率较高,明显高于培美曲塞(P)和厄洛替尼(E)单药组以及厄洛替尼联合(E+P)或序贯培美曲塞组(E-P)(P均0.05)。E组和E+P/E-P组的G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P组和P-E组的S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5)。各药物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P-E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P-E组A549细胞p-AKT及p-EGF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培美曲塞可有效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且与厄洛替尼序贯应用的协同效果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EGFR及p-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ADI)对胰腺癌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精氨琥珀酸合成酶表达缺陷和表达阳性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BxPC-3接受含ADI培养基或普通培养基培养干预.细胞划痕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侵袭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的改变.Western blot和Transwell试验检测ADI联合PI3K信号抑制剂LY29400对PANC-1细胞侵袭行为及分子的影响.结果ADI可抑制PANC-1细胞的迁移、侵袭(P0.05),下调PANC-1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质蛋白金属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MMP-9,和上调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2和E-Cadherin的m RNA和/或蛋白表达水平(P0.05);而对BxPC-3细胞侵袭能力影响不明显.ADI可下调PANC-1细胞PI3K/AKT/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信号通路蛋白p-AKT、p-p65的表达水平,而LY294002则协同ADI的这种作用,并协同下调MMP-2水平;Transwell侵袭试验也显示LY294002可协同A D I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结论ADI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侵袭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EGFR-TKIS靶向治疗,其中接受埃可替尼治疗43例(埃可替尼组),接受厄洛替尼治疗41例(厄洛替尼组)。埃可替尼组口服埃可替尼125 mg,3次/d;厄洛替尼组口服厄洛替尼150 mg,1次/d,两组均治疗4周(第1次复查时)后评价疗效,并按临床特征如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是否曾化疗各亚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埃可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个月(95%CI:2.35~9.65),厄洛替尼组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65~6.35),两组比较,P>0.05。埃可替尼组、厄洛替尼组有效率分别为27.9%、19.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8%、48.8%,两组比较,P均>0.05。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是否曾化疗各亚群中位PF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埃可替尼组、厄洛替尼组发生Ⅲ级以上腹泻分别为1、3例,间质性肺疾患分别为0、1例,Ⅱ级肝功能损伤分别为0、2例,Ⅰ级骨髓抑制分别为1、0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当,厄洛替尼在腹泻、肝功能损伤和间质性肺疾患发生率上高于埃可替尼,但只有埃可替尼组患者发生了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6.
Genistein对TGF-β1诱导人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enistein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e-1诱导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的作用,以探讨Genistein抑制胰腺癌侵袭作用的机制.方法:用TGF-β1和不同浓度Genistein(0、1、25、50 μmol/L)处理Panc-1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PSB.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Genistein作用于TGF-β1诱导Panc-1细胞后侵袭力的变化:RT-PCR技术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E-钙依赖黏附素(E-Cadher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应用显微镜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TGF-β1对Pane-1细胞有显著诱导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并增加细胞侵袭力,Genistein不但对诱导后Pane-1细胞侵袭力有抑制,对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也有抑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0 μmol/L Genistein组细胞计数明显比对照组高(99.16±11.30 vs 65.46±8.99,P<0.05),50 μmol/L Genistein处理诱导后细胞48 h,细胞侵袭力下降,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形态学间质样特性被逆转.结论:Genistein具有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胰腺癌细胞Panc-1侵袭力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侵袭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Notch信号通路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显示Notch与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促进胰腺癌进展.目的:明确Notch信号通路对胰腺癌侵袭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以Notch-1 siRNA下调其Notch-1表达,同时设置转染对照siRNA的阴性对照组和不予siRNA干扰的空白对照组.以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各组BxPC3细胞的侵袭能力,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NF-κB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1、NF-κB 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经Notch-1 siRNA干扰、Notch-1表达下调的BxPC3细胞,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减少(26.5±1.3对78.5±2.4和76.7 ±2.2,P<0.01),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VEGF、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Notch-1可通过激活NF-κB促进其下游基因VEGF、MMP-9表达,由此增强胰腺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侵袭内化对细胞AID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不同侵袭力的Hp,分别感染AGS细胞,以抗β1整合素抗体抑制侵袭为对照组,经庆大霉素保护性侵袭实验,用real-time 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AI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SN-50抑制AGS细胞NF-κB活性,同法检测Hp对AID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侵袭力的Hp诱导的AID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低侵袭力的Hp,P<0.05;抗β1整合素抗体处理后各组AID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高侵袭力组mRNA的表达也均减少(P<0.05),低侵袭力组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SN-50处理后各组AGS细胞AID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侵入胞内的Hp可刺激AGS细胞诱导AID的异常表达,这种诱导涉及NF-κB信号通路,细菌的诱导能力与内化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Hp内化诱导宿主细胞异常表达AID可能是导致Hp相关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埃罗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序贯化疗对提高人胰腺癌PANC-1和BXPC-3细胞敏感性的细胞学机制.方法 qPCR-HRM法检测细胞EGFR和K-ras基因突变;实验分为对照组、培美曲塞及埃罗替尼单药组、同时作用组、培美曲塞序贯埃罗替尼组、埃罗替尼序贯培美曲塞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EGFR、HER3、AKT、c-MET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结果 ① PANC-1细胞K-ras基因2外显子为突变型.②培美曲塞序贯埃罗替尼组p-EGFR、p-HER3、p-AKT与其他各组相比被显著抑制(P〈0.05).③ c-MET的蛋白及磷酸化表达在各处理组之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培美曲塞可上调p-EGFR、p-HER3、p-AKT磷酸化水平,使后续埃罗替尼敏感性增强是序贯协同增效作用的机制之一,为两者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NF-κB p65表达,观察该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化学合成的人NF-κB p65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人胰腺癌细胞PANC1作为siRNA组,另设无同源性siRNA转染细胞的阴性对照组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实验重复6次.应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NF-κB p65 mRNA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MTT结合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Matrigel细胞侵袭实验测定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 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7±0.045、0.381±0.038和0.404±0.031;ICAM-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97±0.083、0.983±0.068和1.027±0.098;细胞生长抑制率(72 h)分别为18.3%、2.3%和0;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4.1±3.1)%、(24.5±2.1)%和(27.2±2.6)%;侵袭细胞数分别为80.25±6.35、123.83±8.80和127.68±9.23.siRNA组均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P<0.01).结论 NF-κB p65的RNA干扰能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NF-κB p65 mRNA和ICAM-1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