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猪皮蛋白粉(porcine skin protein powder, PSPP)为原料,大豆油为油相制备乳液,再经热诱导形成猪皮蛋白粉基乳液凝胶,研究PSPP的浓度和加热处理时间与次数对乳液稳定性、乳液凝胶质构及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SPP浓度的增加,加热后乳液析出水层逐渐减小,乳液结构保持更加完整,液滴尺寸变化显著减小,乳液的表观黏度增大。质构和持水力分析显示,随着PSPP浓度的增加,乳液凝胶的硬度、黏聚性及持水力均显著增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随着PSPP浓度的增加,乳液凝胶颗粒的直径明显减小,油水界面的蛋白覆盖率增大。当PSPP质量浓度为30 g/L时,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和次数的增加,乳液凝胶质构特性变化较小,这表明PSPP乳液凝胶可耐受长时间和反复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2.
与化妆水同时登场的不是美容液就是乳霜,人们容易忘记乳液的存在。而且在皮脂量分泌旺盛的这个季节里,人们对于乳液更是敬而远之。但是充分了解乳液具有美肌效果的美容专家建议:必须使用乳液。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受到好评,值得推荐的乳液,让大家直面乳液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为延缓煮制面条的黏连,采用改性大豆磷脂制备乳液,测定乳液浸泡后面条表面黏性、质构特性、色泽、感官等指标,研究乳液浸泡对煮制面条黏连和食用品质的影响;测定乳液摩擦系数、粒径等指标,分析乳液浸泡影响煮制面条黏连的机制。结果表明:面条烹煮后在上述乳液中浸泡,可显著(P<0.05)降低面条的表面黏性,改善煮制面条间的黏连,且随油相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液滴粒径和浓度增大,摩擦系数降低,降黏连效果显著。浸泡处理后乳液液滴附着在面条表面,通过滚动轴承机制提高面条表面光滑度,防止黏连。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面条表面水分减少,乳液液滴聚集形成油膜,保持其表面的低黏性。此外,烹煮后的面条在乳液中浸泡,可显著(P<0.05)提高面条的亮度,延缓食用品质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4.
实验利用壳聚糖作为锂皂石稳定ASA乳液的胶体保护剂,研究了壳聚糖用量对锂皂石稳定的ASA乳液性质和施胶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硫酸铝用量、浆料pH值对壳聚糖-锂皂石联合稳定的ASA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并对乳液的水解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加入使乳液的稳定性稍有降低,但有利于增加ASA乳液的施胶性能。加入硫酸铝促进ASA的施胶,且少量的硫酸铝就可使乳液获得良好的施胶性,在浆料pH值为5~9的范围内,乳液具有良好的施胶性能,并在浆料pH值为7时,施胶效果最佳,乳液放置120 min后,施胶效果仅降低10%,具有很好的水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黄春玺 《纸和造纸》2006,25(1):102-103
涂布乳液是白纸板在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与瓷土等填料按一定比率混合后作为面层涂料使用的原料,白纸板涂层的好坏与成本的高低和涂布乳液有直接的关系。传统采用的涂布乳液有两种,如用丁二烯制成的丁苯乳液成本相对较低,但用它涂布的纸张脆性较大,耐候性差,纸面易变黄。目前质量较好的涂布乳液是采用苯乙烯与丙烯酸等单体制成产品,虽然该乳液性能比丁苯乳液好,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乳液腔室结构类型的不断丰富,基于乳液的包埋、荷载等技术也变得更为高效与持久。然而,乳液腔室越复杂,影响界面结构的因素越多,体系也越难保持稳定。在构建乳液的过程中不能仅考虑一种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还需要综合不同腔室类型的结构特点进行制备条件的预设。本文概述几种典型乳液的腔室结构与其界面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类型乳液的稳定性提升进行对比分析,为新型乳液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水/水乳液是一种新型胶体分散体系,目前已成为胶体与界面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水/水乳液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特性,归纳总结典型天然高分子的水/水乳液体系;介绍利用颗粒、嵌段聚合物、聚电解质等3种物质稳定水/水乳液的方法,其中,重点介绍颗粒稳定水/水乳液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水/水乳液在活性物质荷载和淀粉消化中的应用。指出水/水乳液的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应开发更多的食品级水/水乳液体系,以拓展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以脱酰胺马铃薯蛋白为原料制备乳液,研究不同脱酰胺时间(0、0.5、3、6、12 h)的马铃薯蛋白乳液的粒径分布、乳化稳定性、微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脱酰胺时间的延长,乳液粒径(体积平均直径)和稳定性动力学指数值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脱酰胺3 h和6 h的马铃薯蛋白乳液粒径分布均匀,乳液较为稳定,可能是因为改性蛋白乳液液滴间静电斥力增大,阻止了液滴的聚集;脱酰胺12 h的马铃薯蛋白乳液粒径增大,乳液稳定性减小,这可能是因为电荷斥力降低使液滴聚集。微流变特性分析表明脱酰胺6 h的马铃薯蛋白乳液的宏观黏度因子值最高,黏度最大,粒子运动速度减慢,乳液液滴间具有强作用力,体系更稳定。本研究为马铃薯蛋白的深入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一定参考,提高马铃薯蛋白的利用率,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对有机硅乳液进行氨基聚醚改性实验。在一定条件下共聚制得了淡黄色阴离子有机硅乳液,该乳液粘度适中,pH值为中性。同时对乳液的聚合反应机理及各种因素对乳液聚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乳液应用结果表明,该柔软剂柔软性和亲水性俱佳,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纺织助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乳液聚合法由D4开环聚合,含环氧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共聚改性,合成了透明的环氧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乳液粘度、乳胶粒径、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阳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10%(对乳液质量)有利于聚合反应进行,得到的环氧基改性有机硅乳液稳定.该环氧基改性有机硅乳液已经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11.
Pickering乳液是一种以固体颗粒为乳化剂制成的乳液。与常规乳液相比,Pickering乳液具有潜在的优越性,其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可有效防止液滴聚结。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各类因素以及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各类食品级胶体颗粒。Pickering颗粒的高密度可以帮助调整高糖高密度的连续相和低密度芳香油之间的密度差异,保证体系的稳定,Pickering乳液还可以在乳液形成之后发生改性,为乳液带来更多功能。Pickering乳液是食品乳液工程研究中一种有前途的研究物质,对食品乳液的研发和加工将有其独特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阳离子型苯丙乳液在含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钙抄纸体系中对阳离子分散松香施胶剂的增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苯丙乳液与阳离子分散松香施胶剂的质量比为9:1的混合乳液的施胶度(60s)远大于等量阳离子分散松香施胶剂时的施胶度(14s),而阳离子型苯丙乳液单独使用时没有施胶作用。阳离子型苯丙乳液增大了阳离子分散松香施胶剂的表面电荷密度和疏水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大豆蛋白和大豆卵磷脂在油-水界面层的交互作用及复合微乳体系的稳定机制,探究了温度(20、60℃)和均质压力(0~80 MPa)的协同作用对蛋白质-磷脂复合乳化体系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天然大豆蛋白与磷脂(native soybean isolate-lecithin,NSI-Lec)形成的乳状液,热变性大豆蛋白与磷脂(denatured soybean isolate-lecithin,DSI-Lec)的乳状液功能性质随均质压力的变化更明显。NSI-Lec乳液在均质压力达到80 MPa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电位变化不再显著,但DSI-Lec乳液在该条件下功能性质继续提高。当均质压力高于40 MPa时,DSI-Lec乳液的乳层析指数明显下降,说明乳液更加稳定。粒径分布结果表明:NSI-Lec乳液呈双峰粒径分布,DSI-Lec乳液在均质压力高于20 MPa后粒度分布曲线向小粒径方向移动,且当均质压力达到80 MPa时粒径分布呈现单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DSI-Lec乳液随均质压力的提升分布更均匀,乳液连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 ,包括共混交联法、种子乳液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乳液共聚合法等。介绍聚氨酯 -丙烯酸酯 (PUA)复合乳液的结构和性能 ,包括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 ,胶粒的粒径、核壳结构 ,胶膜的表面结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 ;讨论了它们的影响因素。指出高性能、高固体含量和多功能的交联型复合乳液成为PUA乳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种子乳液的量、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反应、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乳液凝胶是一种半固体性材料,主要分为基于蛋白质的乳液凝胶和基于多糖的乳液凝胶,可在乳状液的基础上通过热诱导、酸诱导、盐诱导、酶诱导等方法制备。乳状液的结构与性质对乳液凝胶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乳状液的结构特性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乳液凝胶。乳液凝胶可作为脂肪替代物,也可作为传递体系,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本文在总结近十多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综述了不同乳液凝胶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和应用特点,为进一步扩大乳液凝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蜡乳液、硅酮乳液、聚四氟乙烯乳液、WPU/SiO2纳米杂化分散液(WPUS)为助剂,考察了其种类和用量对水性聚氨酯涂膜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助剂质量分数从2%增大到10%时,分别加入蜡乳液、硅酮乳液、聚四氟乙烯乳液得到的水性聚氨酯涂膜的耐磨性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加入WPUS得到涂膜的耐磨性逐渐增大。当蜡乳液、硅酮乳液、聚四氟乙烯乳液、WPU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6%、10%时,涂膜具有最佳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仇凯  杨青  倪成涛  李刚 《印染》2007,33(8):27-28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复合核/壳乳液的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阐述了PUA在纺织品涂层中的应用性能。将合成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核/壳乳液应用于纺织品涂层,其性能优于单一的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乳液,且性价比高于普通乳液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稳定荷载生物活性物质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方法 通过简单的反溶剂纳米沉淀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颗粒,再通过均质乳化技术,成功构建荷载姜黄素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研究在不同pH条件下该乳液体系的储藏稳定性、外观、粒径和流变学特性。结果 该荷载姜黄素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油相占比高达80%)能稳定储藏两个月以上不变质,乳液粒径较小,基本在100~200 μm之间,其流变学行为表明该乳液具有较好的粘弹性和凝胶特性,并且随着pH值的降低,胶体颗粒的三相接触角越接近90°,乳液的凝胶性越强,乳液越稳定。结论 本方法制备简单,操作方法,成功的构建了荷载姜黄素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为高内相Pickering乳液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