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霭华  程明刚  温云鹏 《吉林医学》2010,31(20):3202-3203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UU)感染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的意义以及对其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323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同时进行UU培养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法同步伴有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结果:在不育症患者中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UU的阳性率分别为42.10%和53.3%,经χ2检验荧光定量PCR的阳性率显著性高于培养法(P<0.0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UU培养法阳性者对克拉霉素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97.1%,红霉素耐药性最高,耐药率为72.8%。结论:UU检测可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荧光定量PCR检测UU的敏感性要高于培养法,但是培养法的药敏试验可及时准确的指导临床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法与液体培养法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1299例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其中302例标本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液体培养法检测Uu,997例标本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Uu。结果:荧光定量PCR法和液体培养法同时检测302例标本,PCR法检出Uu 116例,阳性率为38.41%,液体培养法检出Uu 81例,阳性率为26.82%,PCR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X2=9.23,P0.05)。结论:女性感染Uu阳性率较男性要高。Q-PCR法Uu检出率高于液体培养法,临床应二种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院102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胸腔积液、尿等标本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48%、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5%、结核培养法阳性率为14%。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对涂片染色与结核培养阴性的结核病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简便、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2月收集的200例临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镜检、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分析。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金标准,比较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荧光定量PCR三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正确诊断指数)。结果: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76.3%、77.9%、54.2%;抗原检测为37.7%、89.5%、27.2%;荧光定量PCR为93.0%、96.5%、89.5%。荧光定量PCR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均高于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法(P0.05),三者Youden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可以在未来替代快速鉴定培养镜检、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法,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简便而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涂片与培养及PCR/RLB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以16SrRNA为靶基因的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LB)检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并与涂片法及培养法比较。方法:选择NG16SrRNA基因设计一对PCR引物,生物素标记下游引物扩增NGDNA,然后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115例性病高危人群标本进行检测,然后与涂片法与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CR扩增NGDNA的片段长度分别为414bp。通过对115例临床标本的检测,PCR/RLB的阳性率为31.3%,而涂片法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7%和21.7%。结论:PCR/RLB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对NG感染的实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评价三种方法在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对735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10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并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检测结核抗体,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30%,特异性为100%;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5%特异性为75%;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48.6%,特异性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防污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阴道细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妇女,为感染组(n=80);对照组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n=81),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革兰染色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加德纳菌,比较两种方法加德纳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对80例感染组和81例对照组采样革兰染色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75%和7.4%;用PCR荧光定量法对2组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和8.64%。 PCR荧光定量检测与革兰染色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加德纳菌阳性率,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 P<0.001;χ2=73.6, P<0.001)。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检测加德纳菌,将荧光定量PCR和革兰染色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χ2=11.76, P<0.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加德纳菌的准确性高、方法简单易操作,可满足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三种方法同时检测156例结核患者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0%、25.64%、33.33%,以荧光定量PCR检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常规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94-4295
目的比较三种女性宫颈淋病奈瑟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涂片法、淋病奈瑟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210例临床分泌物标本进行同时检测。结果涂片法阳性率为43%,培养法阳性率为39%,PCR法阳性率为48%。结论三种方法比较,PCR法可作为女性宫颈淋病奈瑟菌首选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林东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90-319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炎的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前列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法,对256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CT进行检测。结果:256例前列腺炎患者检出CT63例,阳性率为24.5%。结论:前列腺炎患者与CT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指导临床在病原学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及病毒分离培养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及病毒分离培养法同时检测210份临床流感样标本是否有甲流感病毒阳性反应,统计分析其方法灵敏度、特异性。结果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阳性率最高,病毒分离培养法阳性率最低,三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对甲型流感病毒检测均显效,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可用于流感病毒早期筛选,实时荧光PCR法用于确诊,病毒分离培养法用于实验室分析与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菌DNA(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3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涂片、培养法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及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4%、2.9%、8.9%(P<0.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通过标准品制定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可换算出标本中原始的靶DNA值,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自英  朱冰  汤雪晴  汪璐 《四川医学》2011,32(5):756-758
目的比较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结核抗体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0年8月期间临床确诊或怀疑结核的检样326例,进行涂片抗酸染色、荧光定量PCR检测和采集血样进行结核抗体检查。结果 326例检样中,检出TB-DNA阳性107例,阳性率32.82%。其中脓液、支气管灌洗液和痰液最高,分别为48.84%(86例)、31.71%(82例)、30.39%(102例)。抗酸染色标本痰液阳性率为9.80%,脓液25.58%,支气管灌洗液15.85%。结核抗体阳性率52.45%。抗酸染色法与荧光PCR法的符合率81.60%,而结核抗体检测法与抗酸染色法的符合率61.97%,与荧光PCR检测法的符合率为80.37%。结论三种方法中,以结核抗体法阳性率最高,荧光PCR法次之,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最低。三种方法联合运用,可弥补单独采用1种方法阳性率低的缺点,几种方法之间可相互佐证,从而使准确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荧光定量PCR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患者,对该病分别采取ELIS法通过HBV-M检测与PCR技术的定量HBV-DNA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组检测方法对乙型甲肝病毒检测的情况。结果 ELIS法通过HBV-M检测与PCR技术的定量HBV-DNA检测法的阳性概率分别为60.0%和9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荧光定量的PCR检测法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能够更有效、精准的检测,对临床的指导、确诊治疗的方法有更多的帮助,值得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创新》2015,(19):135-137
目的: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传统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比较。方法:选取某市范围的集中空调冷却水64份,同时对同一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用传统细菌培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菌株再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进行验证。结果:培养法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12.50%(8/64),可疑阳性菌14株;进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34.38%(22/64),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389,P<0.05)。将培养法的8株阳性菌及14株可疑阳性菌进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2株嗜肺军团菌血清型分布以LP1为主,占菌株总数的68.18%(15/22),其次是LP3占菌株总数的13.64%(3/22)。结论:培养法适用于冷却水中军团菌的检测,实时荧光PCR法则适用于对军团菌阳性菌株的辅助验证。  相似文献   

16.
巫素婷  钟文清 《广西医学》2012,34(7):933-934
目的 探讨合理的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方法.方法 对31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留取咽拭子和血清,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法、快速培养法和血清抗体法检验,对比分析3种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快速培养法和血清抗体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26.68%和16.67%,PCR法与快速培养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快速培养法阳性率较血清抗体法高(P<0.05).结论 PCR法与快速培养法均能有效的检测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能满足临床需求而且成本较低,较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于分析结核杆菌在肺结核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6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析患者外周血和痰液中存在结核杆菌的情况。根据患者临床诊断为参考评价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而判断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62例患者中PCR痰定量阳性率为48.15%,痰涂片阳性率为14.81%,PCR外周血定量阳性率为59.26%,PCR检测效果均优于痰涂片检测方式,(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析结核杆菌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病率,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精准度,与传统涂片检测方式相比较具备更高的检测率。因此可以证实,在针对肺结核患者作出临床诊断时可以参考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进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三种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实验室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对临床288例诊断为淋病的分泌物分别采用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R检测法的阳性率最高为79.86%.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的阳性率为45.83%,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62.84%,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最低为43.40%.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R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传统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比较。方法:选取某市范围的集中空调冷却水64份,同时对同一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用传统细菌培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菌株再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进行验证。结果:培养法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12.50%(8/64),可疑阳性菌14株;进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阳性率为34.38%(22/64),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389,P0.05)。将培养法的8株阳性菌及14株可疑阳性菌进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2株嗜肺军团菌血清型分布以LP1为主,占菌株总数的68.18%(15/22),其次是LP3占菌株总数的13.64%(3/22)。结论:培养法适用于冷却水中军团菌的检测,实时荧光PCR法则适用于对军团菌阳性菌株的辅助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样本半定量结果与定量、核酸(HBV-DNA)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正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电化学发光法(ECLIA)半定量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COI值1~10)88例和阴性样本(COI值0.8~1.0)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样本中HBsAg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HBV-DNA。同时将收集的阳性标本分为"小三阳"和"携带者"两组,分别统计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两组中的阳性率。结果 "小三阳"组中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为82.5%,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49.2%;"携带者"组中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为20.0%,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0.0%;"小三阳"组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远高于"携带者"组。定量法诊断阳性率为76.1%(67/88),荧光定量PCR法DNA检出率为40.9%(36/88),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与荧光定量PCR法DNA片段检出率与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COI值成正相关。结论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与荧光定量PCR法两种方法应用广泛并且均不可被替代,对于监测HBsAg弱阳性(COI=1~10)的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