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行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清扫的胃癌扩大根治术(D3+PAL)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D2手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应用改良M1Tr法和T淋巴细胞亚群SAP法检测104例AGC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的NK细胞杀伤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组AGC患者手术前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升高),术后D3+PAL组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D2术后相比.D3+PAL术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明显升高。结论 手术前AG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D3+PAL手术可明显改善AG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比D2手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与单纯TACE对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及血液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组(60例)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TACE;对照组(60例)为单纯TACE。分别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阳性百分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细胞阳性百分率、患者生存质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免疫功能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Karnofskv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TACE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53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尿检异常分为。肾炎(HSPN)组和非肾炎(NHSPN)组,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NK细胞(CD16^+CD56^+)和B淋巴细胞(CD19^+)水平。结果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和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6.80~46.40,q=2.81~4.25,P〈0.01、0.05),而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细胞水平与CD4^+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9、0.285,P〈0.01、0.05),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无相关性(r=0.009、-0.104,P〉0.05)。结论HSP病儿急性期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亚群紊乱,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数量降低,导致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46例,未输血组15例;健康对照组40例。三组均在术前、术后3d、14d、30d分别抽静脉血备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NK细胞。结果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术后第14天、30天与第3天相比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未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天该值明显减少(P〈0.05或0.01),但CD8^+变化不显著;术后第14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相比:术前及输血前细胞免疫无差异。术后第3天,未输血组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与输血组比较(P〈0.05),CD8^+无差异。术后第14天、30天,未输血组CD3^+T细胞、CD,I^+T细胞、CD8^+、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明显高于输血组(P〈0.05)。结论输血对脑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的输血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开腹手术组(n=30)及腹腔镜手术组(n=27)。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d监测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CD3^+、CD4^+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1),术后3d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腹腔镜组术后1d的CD3^+、CD4^+、CD4^+/CD8^+比值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剖腹手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复方制剂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复方制剂;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体液免疫功能等的变化,可能是黄芪复方制剂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莉莉  施苗盛  赵印敏 《检验医学》2013,(12):1144-1146
目的探讨吸毒者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体液免疫[B细胞(CD19^+)、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CD16^+CD56^+)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改变,在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同时为吸毒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收集47例吸毒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B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结果吸毒组CD3^+、CD4^+、CD19^+细胞及IgM、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NK细胞(CD16^+CD56^+)及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CD8^+细胞、CD4/CD8比值及IgG、Ig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毒者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导致免疫调节功能出现紊乱。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针剂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给予20万U/d乌司他丁针剂微泵静脉注射,2次/d,连续7d;对照组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第7天的CD3、CD4^+值,NK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相似(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患者的分值下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乌司他丁针剂可提高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但对脓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用于指导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3^+、CD4^+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SIL-2R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上述指标均可改善。胃癌TNM病理分期越晚各指标改变越大,与Ⅳ期相比。Ⅰ、Ⅱ期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去除肿瘤负荷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为术后早期辅以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6例HS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CD3^+CD4^+CD8^+,B淋巴细胞CD3^-CD19^+及NK细胞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IgE水平,并与25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HSP患儿CD3^+、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CD3^-CD19^+百分比显著上升,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8^+百分比上升(P〈0.05),CD16^+CD56^+百分比下降(P〈0.05)。HSP患儿的IgA、IgE、IgG、C3水平升高,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失调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对于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角度了解患儿的免疫功能,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辅助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缓吸收性细菌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铁蛋白(SF)的关系。方法30例延缓吸收性细菌性肺炎患者为A组,30例常规吸收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B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为C组,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值和SF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院次日,A、B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C组(P<0.01);A、B组CD8^+T细胞的细胞比例、SF水平均比C组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14日A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细胞比例均比B、C组明显下降(P<0.01);CD8^+T细胞比例及SF水平比B、C组明显升高(P<0.01)。入院第28日3组受检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SF水平与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2、-0.578、-0.602、-0.565、-0.587,P均<0.05),与CD8^+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延缓吸收性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且与SF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EJT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EN)组,每组29例。EJTN组在术后6h行营养支持,TEN组按传统方法,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1天和第8天取外周血检测IgA、IgG,IgM、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炎症介质TNF—α和IL-2。结果:术后8d EJTN组IgA、IgG,IgM及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至正常水平,而TEN组CD8^+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炎症介质TNF-α在术后第8天明显低于TEN组(P〈0.05),而IL-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可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36例HFMD患儿分为3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组(EV71组)9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110例(CoxA16组),有严重合并症的患儿27例纳入重症组。另将24例疝气患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患儿外周血各类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结果HFMD患儿CD3^+、CD3^+CD4^+亚群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更为明显(P<0.05)。CD3^+ CD8^+亚群百分比仅重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CD3^-CD16^+ CD56^+亚群百分比较EV71组、CoxA16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HFMD患儿CD3^-CD19^+、CD19^+CD23^+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EV71组升高更明显(P<0.05)。HFMD患儿CD4^+CD25^+ T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CD3^+、CD3^+CD8^+和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检测可用于监测HFMD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培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30例CHB患者CIK细胞,分为DC疫苗组和无DC疫苗组,培养14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lK中CD3’CIM’、CD3’CD8’及CD3’CD56’T细胞的所占比例,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1)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结果DC疫苗组CD3^+CIM^+、CD3^+CD8^+及CD3^+CD56^+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8.27%、64.36%和20.00%,无DC疫苗组则分别为17.79%(P〉0.05)、54.69%(t=4.130,P〈0.01)和13.39%(t=5.601,P〈0.01)。DC疫苗组的CIK培养上清中IL.12、IL4及IFN-1的浓度分别为(177.82±130.06)、(31.774-9.52)、(86.99±56.30)ng/L,无DC疫苗组分别为(80.83±50.15)n∥L(t=3.811,P〈0.01)、(40.33±19.74)ng/L(t=2.141,P〈0.05)和(42.07±19.68)ng/L(t=4.125,P〈0.01)。结论CIK细胞培养中加入DC疫苗进行诱导,增强了所培养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秦晓松  李杨  郑锐  于晓军  闫巍  刘勇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60-1863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4日至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女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34例,按是否妊娠分为甲流妊娠组(A组,17例),甲流非妊娠组(B组,17例),同时收集抗...  相似文献   

17.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组病例12例,危重组病例9例)病程初期(入院24 h)、病程中期(入院后10 d)、恢复期(入院后30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程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2例SAP患者不同时间血浆C反应蛋白(CRP)、IgG、IgM、IgA、C3、C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血浆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 SAP患者血浆CRP水平具有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血浆IgG和IgM水平的变化趋势呈V字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D4+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逐渐增高(P〈0.05),但CD8+T淋巴细胞数在观察期间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NF-α水平先升后降,而IL-10的水平逐步升高(P〈0.05),IL-10/TNF-α比值缓慢升高(P〈0.05)。结论 SAP患者炎症反应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这有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李湘  莫新少  陈似霞  杨一兰 《全科护理》2014,(22):2040-2043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低体温病人依不同复温时间随机分3组,A组30 min、B组30 min~60min、C组60min,每组30例。术前、术后1d、2d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术前、术后1d、5d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C组1dCD3+、CD4+、CD4+/CD8+及5dCD4+/CD8+低于A组、B组(P0.05)。3组病人T细胞亚群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时间效应、交互效应、CD3+、CD4+、CD4+/CD8+组间效应P0.05。各组CD8+术前与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d、2dIL-2低于A组、B组,C组术后2dIL-6高于A组、B组(P0.05)。IL-2组间效应、IL-6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结论]复温时间60min可延迟免疫恢复,肝癌病人术后早期有效复温能减轻免疫抑制,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