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方法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 ,将该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 该方法能检出 <10个 /mL模拟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与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无交叉反应 ,能对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出正确鉴定。在 4天内能作完全鉴定结果。对 2 2 6份实样的检测 ,检出率为 11.5 %。  [结论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本地质谱库,探索不同的检测条件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生化方法和PCR方法进行比较,探讨最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应用MALDI-TOF-MS鉴定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鉴定结果不随培养条件和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用甲酸提取法提取核糖体蛋白进行鉴定的效果最佳,自建的谱库特异性好,除了沙门菌鉴定外,其余致病菌的匹配度均较仪器自带的谱库高;MALDI-TOF-MS鉴定结果较传统生化方法的准确性高。结论 MALDI-TOF-MS可作为一种快速、廉价、准确性高的检测方法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核酸检测及相关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近年来,伴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能够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相继诞生。本文就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衍生技术、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技术及DNA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沙门菌是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传统的沙门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检测工作要求,快速灵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沙门菌研究中。本文就基因水平的沙门菌检测、鉴定及分型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方法。[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和miniVIDAS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联合诊断系统检测从婴儿奶粉中分离出的1株菌。[结果]从奶粉中分离的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结论]联合系统能够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沙门菌是肠杆菌科的重要致病菌属,也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1],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尤显重要。目前国内沙门菌检测仍以常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为主,而生化鉴定的前提就是在选择性平板上挑取可疑单菌落。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miniVIDAS)和国标法相结合,能在48h内对样品进行快速筛选,对于阴性样品可以直接出具报告,对于阳性样品则根据国标法进一步确认。结果:对11种海产品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miniVIDAS法阳性样本为4个(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国标法确认后阳性样本为4个。结论:miniVIDAS和国标法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检验周期短,准确度和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致病菌鉴定能力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国家标准GB4789中的方法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推荐的常规API生化鉴定方法,对从食源性致病菌中检测分离的20株沙门菌、40株单增李斯特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蜡样芽孢杆菌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复检测。结果 2种鉴定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食源性疾病的检测及突发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3种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  陈晓蔚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33-1134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accuprobe和PCR)对传统方法经ATB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疑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菌株进行鉴定比较,建立灵敏,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方法]对经传统方法结合ATB鉴定分离的菌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别采用accuprobe和PCR试剂盒进行鉴定比较。[结果]对10株经传统方法结合ATB鉴定的Lm菌(包括疑似Lm菌)经PCR鉴定,3株为阳性,7株为阴性,与accuprobe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0.
肠道常见病原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评价快速准确地检测肠道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方法在基因芯片制备基础上,通过对靶基因的扩增、杂交和对杂交结果的分析,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鉴定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包含38种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对涉及沙门菌、志贺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等8个菌属的16株致病菌进行检测,均得到特异性杂交图谱。结论制备的基因芯片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准确、快速、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和确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进口水产品中沙门氏菌检测中应用多种方法互相验证,以提高检测准确性。方法 对进口水产品沙门氏菌检验时,按国家标准GB/T4789、2—2003进行常规检测的同时,结合了生物梅里埃公司的miniVIDAS仪器法和API20E鉴定系统。结果检出1批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水产品。三种方法的结果相同。结论 日常检验中传统方法可与仪器法以及快速生化鉴定法结合运用,互为补充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及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能力验证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4789-2003中对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结合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显色培养基及ATB生化鉴定仪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经分离鉴定,PTA 101样品中检出2株沙门菌,分别是巴拿马沙门菌和肯塔基沙门菌; PTB077样品中检出大肠杆菌O157∶H7,而PTA385和 PTB260中未检出目标菌.[结论]本次能力验证使用选择性强,特异性高的显色培养基及快速生化鉴定条(ATBID32E),克服了国标中致病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使检测更加快速、特异、敏感,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快速检测水中常见致病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致病菌污染饮用水可导致多种疾病的爆发与流行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 ,若想有效控制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是关键。传统的细菌检测方法 ,操作繁琐、且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得到结果。核酸探针杂交技术也存在特异性或敏感性的问题。常规PCR 1次只能检出 1种致病菌 ,对水中分离的未知菌或有多种细菌污染的样品则显得无从下手。我们建立了以基因芯片技术为基础的水中常见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与鉴定技术 ,报道如下。首先 ,利用在细菌学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 1 6SrRNA基因作为检测的靶分子。细菌的 1 6SrRNA基因具有序…  相似文献   

14.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群可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沙门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少数对人致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感染,是导致人类胃肠炎及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1].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居于首位;沙门菌亦是我国内陆地区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致病菌[2-3].传统的沙门菌检测方法 耗时长,操作繁琐,常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快速检测的需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传统方法 为基础,结合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创建了不少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 .现将沙门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微孔板芯片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检测,评价其在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食源性致病菌96微孔板芯片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同时采用传统的病原分离方法和细菌生化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食源性致病菌96微孔板芯片对食物中毒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病原分离培养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食源性致病菌96微孔板芯片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作为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霍乱弧菌检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其致病菌为霍乱孤菌。霍乱孤菌是孤菌属的一个种 ,有 2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与埃尔托生物型 ) ,均为O1群血清型。长期以来 ,对该菌的鉴定都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 ,即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血清学鉴定 ,系细胞水平鉴定 ,最快也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近来来 ,国内外已开始应用PCR技术〔1〕、DNA探针技术对霍乱孤菌特别是流行株的鉴定。还有几种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方法 ,也逐步应用到霍乱孤菌的检验中。这些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检验方法 ,已得到广大医疗、卫生防疫实验室人员的关注 ,并成为研究的课题。1 霍乱…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快速检测常见水中致病菌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尝试对从实际样品中分离的几种常见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鉴定。方法:通过PCR扩增检测靶基因,采用基因芯片与扩增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ScanArray 3000芯片扫描仪读取并与标准杂交图谱比较,从而判定样品中细菌的种属。结果:对分离的20株细菌进行了基因芯片的杂交检测,并用传统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了鉴定,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为95%(19/20)。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水中常见致病菌具有快速、准确、易于操作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快速的食源性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方法,以提高对该菌的检验速度和准确性,为公共卫生,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突发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培养法对40份不同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定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40份样本,其中8份沙门菌核酸阳性,阳性率20%;采用培养法检测这40份样本,4份样品分离出沙门菌,阳性率10%,且4份样品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32份核酸阴性样本采用培养法检测,均未分离到沙门菌和志贺菌。结论实时荧光PCR法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适宜食品中沙门菌,志贺菌的快速筛查鉴定及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微生物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食品致病菌是引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检测方法必须经过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不适于大量样品同时检测,不能满足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时的检测需要。近年来随着P C R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实时荧光定量PCR作为PCR检测方法中的一种,因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且还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在检测食品微生物的应用中有较强优势。本文介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等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沙门菌(Salmonella)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内,该菌有200多种,致病菌只占少数,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十余种.因此,对该病菌的检测和对该病的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对沙门菌进行快速检测,及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地防治沙门菌病的手段。沙门菌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先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增菌,然后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等,检验程序十分繁琐,且肠杆菌科细菌间的生化反应多有交叉,需4 d~7 d才能完成,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周期长,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