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近期盆底肌力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3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单胎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妇140例,排除泌尿系感染、阴道炎症、慢性咳嗽;自愿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康复室进行盆底肌力测评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改变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盆底肌力按照Ortiz分级法,共6级(0~5级),产后早期在盆底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后肌力明显增强,治疗前产妇盆底肌力为0. 887±0. 72,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为2. 636±0. 88,产妇盆底肌力平均提高1. 749个等级,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诊断为张力性尿失禁95例,阴道壁膨出48例,子宫脱垂30例,经过治疗后诊断为张力性尿失禁患者仅35例,阴道壁膨出33例,子宫脱垂的患者8例,两者比较治疗后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产后早期在盆底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阴道分娩后盆底肌力,对防治张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会阴侧切对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经阴道分娩非会阴侧切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会阴水肿、疼痛、愈合、感染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性生活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出血量(343.94±69.55)m L少于观察组(404.75±89.87)m L(P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会阴裂伤多为I度裂伤(159/200),观察组产妇伤口疼痛分级(≥2级8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级17例),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水肿情况相当,且均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但观察组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结论经阴道非会阴侧切的分娩结局优于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者,低危孕妇不建议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前盆腔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来该院复查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398例,复诊时间为产后6~8周。其中会阴侧切组212例,非会阴侧切组186例。应用盆底超声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后分别测量两组产妇的膀胱颈、膀胱后壁至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测量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观察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结果会阴侧切组与非会阴侧切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8.77%、27.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与非会阴侧切组膀胱膨出率分别为91.03%、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分别为(2.19±0.95)cm、(145.5±20.5)°、(51.4±11.8)°,非会阴侧切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分别为(2.06±0.87)cm、(138.3±19.8)°、(48.46±12.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会阴侧切组与非会阴侧切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分别为17.9%、1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不能对近期盆底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水中分娩后产妇性功能的变化及盆底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自愿接受水中分娩的健康初产妇280例(水中分娩组),另选择相同条件、同期经阴道自然分娩健康初产妇260例(对照组),调查两组产妇分娩后性生活满意度,观察两组产程、会阴损伤、会阴侧切情况.结果 水中分娩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不满意率为18.21%(51/280),对照组为43.08%(112/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率(36.07%,101/280)明显低于对照组(66.92%,174/260)(P<0.05).结论 水中分娩可以缩短产程,保护会阴组织,增加产后性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会阴侧切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非侧切阴道分娩产妇260例作为对照组,同期分娩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和肌电图的检查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张力性尿失禁和会阴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GRRUG方法评定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力,对照组共226例(86.92%)产妇肌力正常,观察组212例(81.54%)产妇肌力正常,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后半年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会阴侧切对产妇盆地功能无保护作用,可对分娩近期的盆底肌力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临床上在应用时应严格规范手术指征,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待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寻求最有益的待产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根据知情自愿的原则分为水中待产组69例(水中组)、传统待产组95例(传统组)、硬膜外麻醉待产组75例(药物组);分别收集每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会阴侧切及会阴裂伤情况、产后2 h出血量、1 min和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孕期及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和盆底电生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水中组与传统组相比: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降低(P0.017);POP-Q评分中,仅Aa指示点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水中组与药物组相比:第一、二产程时间缩短,会阴侧切率降低,I类和II类肌力≥Ⅲ级所占比率升高(P0.017);POP-Q评分中,仅Aa指示点上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药物组与传统组相比: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17)。结论水中待产可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水中待产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电生理指标损伤程度、盆底器官脱垂程度均轻于传统及硬膜外麻醉待产者。水中待产可能对盆底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初产妇产后无干预状态下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于长春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复查的初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40例已婚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记录基线参数如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职业、孕次及新生儿体质量等,产后6~12周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析在无干预状态下影响盆底功能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产后第6周、第12周,阴道分娩组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剖宫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剖宫产组的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在无盆底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下,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12周较产后6周,Ⅰ和Ⅱ类纤维肌肌力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率为18. 0%(18/100),阴道后壁膨出的发生率为15. 0%(15/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与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相关(P0. 05),但患者年龄、分娩方式、产后时间、孕次、职业与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无关(P0. 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均是影响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任何分娩方式产后均会出现明显的盆底功能障碍,经阴道分娩更为明显。孕前BMI、新生儿体质量是影响产后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最危险因素,对存在产前高BMI、高新生儿体质量的产妇,应尽早行盆底康复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1~2014年成都市青羊区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会阴侧切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会阴侧切的比例及原因,为降低会阴侧切率提供原始资料。方法:按照医院级别、产科床位数进行分层等比例对辖区内17所医院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及其他类型医院15家,2011~2014年每年分别抽取2 000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对产妇的一般信息及住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会阴侧切率逐年显著增高,4年间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3,P<0.05),4年间抽样的8 00例产妇中共计3 00例产妇进行会阴侧切(41.25%)。18~30岁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48.44%显著高于31~42岁组产妇的27.08%(P<0.08)。农村户籍产妇的会阴侧切率39.90%显著低于城镇产妇的会阴侧切率42.59%(P<0.05)。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为43.17%显著高于经产妇的37.63%(P<0.05)。2011~2014年的3 00例会阴侧切产妇中有1 432例产妇无明确的会阴侧切手术指征(占会阴侧切产妇的43.39%);会阴侧切组中主要指征分别为会阴过紧(17.21%)、胎儿>3 500 g(20.33%)。结论:运用综合有效手段加强对产妇会阴的管理,严格掌握会阴侧切的指征,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分娩损伤,减少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6例出现产后尿潴留的高龄阴道分娩产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50例未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高龄阴道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患者尿潴留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龄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于正常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分娩镇痛、产程、产钳助娩、手转胎头、会阴侧切、产后出血、胎头吸引术及妊娠合并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程、分娩镇痛、产钳助娩及会阴侧切是高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风险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围生期干预,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武丽娜 《医疗装备》2021,(7):114-115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对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医院行阴道分娩的280名初产妇,依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各1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试验组采用改良助产方式,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用于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中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