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烟肼肝毒性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异烟肼后其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灌胃0,25,50,100,200和400 mg.kg-1异烟肼14 d后收集尿样,测定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理学评价方法发现大鼠在中、高剂量表现明显的肝毒性;给药组尿样1H-NMR谱2-氨基己二酸、葡萄糖和牛磺酸明显增加,2-酮戊二酸和柠檬酸明显降低。各剂量组的代谢产物谱变化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产物谱与异烟肼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异烟肼引起的肝毒性与线粒体功能受损及三羧酸循环中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还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鼠口服山豆根水煎剂后尿液代谢谱的变化,以此进一步解释山豆根肾毒性与大鼠尿液代谢谱相关性。方法:运用NMR技术手段对给药大鼠0d,1d,14d的尿液进行分析,建立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轮廓图。结果:山豆根给药大鼠尿液中代谢物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山豆根可能会引起肾脏毒性,其肾毒性与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利福平致肝脏毒性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抗结核病药物利福平后其尿液的代谢表型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血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可能的毒性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灌胃给予利福平0,25,50和100mg·kg-1,qd,连续14d。收集最后一次给药后的24h尿样,测定1H-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毒性评价方法发现大鼠在高剂量表现出轻度肝毒性;给药组尿样1H-NMR谱中葡萄糖和牛磺酸明显增加,2-酮戊二酸和枸橼酸明显降低。各组动物在不同剂量下的代谢谱变化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并且其敏感性优于常规毒理学检测指标。结论:大鼠尿液1H-NMR代谢产物谱与利福平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利福平引起的肝毒性与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和糖代谢有关。代谢组学分析在毒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大黄素的肾毒性机制,寻找肾脏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大黄素170、500、1 500 mg/(kg·d)3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6 d,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血浆及肾组织,测定1H 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500 mg/(kg·d)大黄素服用16 d可引起大鼠血肌酐下降,大黄素可导致肾细胞胞浆中出现明显的空泡化改变.代谢成分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下降;尿液中乳酸、糖和氨基酸成分增加;肾脏组织中醋酸盐和肌酐/肌酸明显升高,乳酸和胆碱/磷酸卵磷脂水平下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成分比例明显改变.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在识别药物诱导代谢成分改变方面较传统技术更灵敏;脂肪和能量代谢紊乱参与了大黄素的肾毒性,尿液中氨基酸、葡萄糖氧化三甲胺(TMAO)及肌酐可作为大黄素诱导肾组织损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Z24经口染毒大鼠尿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Z2 4染毒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改变及其与组织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代谢组学在药物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方法Wistar大鼠连续经口给予Z2 4 6 0 ,130及 2 0 0mg·kg- 1,连续 5d后收集 2 4h尿液 ,测定核磁共振([1H]NMR)谱 ,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Z2 4 2 0 0mg·kg- 1组大鼠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分别升高14 8% ,14 0 %和 110 % ;130和 2 0 0mg·kg- 1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和坏死。 [1H]NMR谱主成分分析发现各组在不同染毒条件下的代谢状态可相互区分 ,与肝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结论 大鼠尿液 [1H]NMR代谢谱与Z2 4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 ,代谢组学分析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体内药物毒性早期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木通生品及其制品的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关木通生品及其制品是否具有利尿作用和其安全性,对二者进行药效学、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正常大鼠水负荷的动物模型,观察关木通生品、制品水煎剂的一次性给药和连续3d(1次/d)给药的利尿作用。结果关木通生品、制品水煎剂均无明显的利尿作用。关木通生品水煎剂的LD50为50.32g/kg,关木通制品的LD50为226.62g/kg,且该药急性毒性小鼠的死亡时间主要分布于药后48~72h之间。经过本研究初步拟定的炮制工艺炮制后的关木通制品,对肾脏的毒性明显低于同等剂量的关木通生品。结论关木通生品及其制品均没有利尿作用,炮制可以达到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川木通对大鼠肾脏的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用<中国药典>品种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绣球藤C.montana Buch.-Ham.和市场混乱品种粗齿铁线莲C.argentilucida W.T.Wang、钝萼铁线莲C.peterae Hand.-Mazz的水煎液(10 g·kg-1·d-1)与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水煎液(2 g·kg-1·d-1)每天给大鼠灌胃1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大鼠的活动情况及体重,分析尿、血浆的生化指标,做.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各组大鼠行为活动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和关木通组比较体重无显著差异.对大鼠尿量、尿糖、尿蛋白及BUN、SCr等指标和.肾脏组织形态学进行分析,川木通各品种均未见明显肾毒性.结论 连续给药4周,药典品种川木通各品种未见明显.肾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洛因对大鼠肾脏功能及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性Wistar大鼠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d,两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海洛因3d和9d,两停药组腹腔注射海洛因9d后分别停药3d和9d。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血浆尿酸(UA)、尿素氮(UN)、肌酐(CRE)及肾脏组织谷氨酸脱氢酶(GDH)含量,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Glu)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海洛因给药组血浆中CRE及UN均无明显升高,两停药组CRE升高(P<0.05),UN在停药9d后明显升高(P<0.01);两给药组大鼠血浆UA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停药组大鼠血浆UA与对照组无差异;各实验组大鼠肾脏A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肾脏GS含量从给药3d开始升高(P<0.01),停药9d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肾脏GDH给药9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停药9d后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中XOD、Glu含量无变化。结论长期应用海洛因影响肾脏组织的代谢并损害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机体代谢时间轨迹改变与机体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关系,确定使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毒性发生发展的可行性。方法:抗肿瘤化合物Z24以130 mg.kg-1剂量对W istar大鼠连续灌胃给药5 d,分别在给药前、给药过程中和停药后,收集24 h的尿液,一直收集到停药后240 h,尿液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在停药后24 h和240 h时分别处死一半大鼠进行病理和血液生化检测。结果:代谢时间轨迹改变与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可应用于描述毒性的发生、发展和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关木通与其复方肾毒性比较及相关毒性成分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兜铃属(Aristolochia)植物关木通,使用不当可以引起肾脏损害已有临床报道和实验证实,中医用药多复方配伍应用,单味关木通与其复方应用是否具有相同的毒性?选用龙胆泻肝丸和导赤散与单味药关木通进行肾毒性比较实验,观察单味及复方配伍对实验性大鼠肾损伤作用的功能、病理改变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关木通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AA-Ⅰ)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黄药子乙醇提取物(RDB)致肝损伤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寻RDB肝毒性早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大鼠ig给予RDB5 g·kg-1,连续给药28 d,于给药后3,7,14和28 d及停药后7 d(恢复期)取6只大鼠采血,进行常规血液生化分析;取肝组织,计算肝指数,并用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观察。收集给药后0,3,7,14和28 d及停药后7 d血清和尿液,进行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早期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和鉴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DB组血清总胆红素(TB)和总胆固醇(TC)于给药后3~28 d显著升高(P<0.05),总胆汁酸(TBA)于7~28 d显著升高(P<0.05),TB,TC和TBA于停药后7 d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变化。RDB组给药后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停药后7 d恢复正常;肝组织于给药后7 d开始出现单细胞坏死和肝细胞肿大,随给药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加重;停药7 d后有所恢复。代谢组学检测显示,RDB给药早期血清脂质〔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谷氨酸、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升高(P<0.05),尿液丙酮酸盐和N-乙酰谷氨酸等降低(P<0.05);上述代谢产物在停药7 d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肝损伤与糖脂代谢、能量代谢和胆汁淤积有关。随着RDB给药的持续,产生了组织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导致体内能量代谢不足。血清脂质(LDL/VLDL)、谷氨酸、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及尿液丙酮酸盐和N-乙酰谷氨酸均可作为RDB致肝损伤的早期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在测定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测定了该药在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和药物排泄,并对它的体内代谢和生物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给药后在肾脏放射活性最高,其次是肝脏。在腺体组织也有较高放射性。该药主要从尿液中排出,尿液HPLC及血浆TLC分析结果表明尿液中无原形LHRH-A,只有其分解代谢产物。静脉给药后12′,血浆中LHRH-A的主要形式从游离型转为血浆蛋白结合型。  相似文献   

13.
周本宏  周静  凃杰  易慧兰  刘刚 《中国药师》2013,(11):1603-1607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罗布麻叶对正常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罗布麻叶用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罗布麻叶高剂量组及低剂量3组,连续灌胃给药29 d,运用SIMCA-P软件中的PCA法与PLS-DA法对比分析。结果:罗布麻叶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得分点达到很好的区分效果,连续给药22 d时,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改变最为明显。相比于罗布麻叶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距更大。结论:罗布麻叶提取物对正常大鼠机体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生了影响,为进一步阐释罗布麻叶的药性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天麻-川芎药对对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药材提取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天麻组、川芎组、天麻川芎组A(天麻:川芎比为1:4)、天麻川芎组B(天麻:川芎比为4:1)等5组,每组中药材均用10倍量70%的乙醇提取,用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天麻苷和川芎嗪的含量来确定给药剂量。每组按11.67 g·kg-1的剂量对大鼠连续给药,收集尿样,通过液质联用方法对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扫描分析,采用MATLAB和SIMCA-P两种数据处理软件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连续灌胃29 d后,各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均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天麻川芎提取物显著影响大鼠尿样中与药理作用相关内源性物质的代谢,为深入研究天麻川芎药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荷叶提取物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通过建立灌胃荷叶提取物后大鼠血浆HPLC指纹图谱,比较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浆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根据保留时间判断各谱峰的相关性,进而确认灌胃荷叶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结果给药后血浆中出现了移行成分,其中有原型成分,也有代谢产物。结论对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荷叶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从内源代谢产物的角度探讨传统药材—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将大鼠分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血瘀证模型组(血瘀证模型大鼠)和血竭给药组(血瘀证大鼠灌胃给予血竭),采集血浆并采用GC-MS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的内源代谢产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寻找血瘀证大鼠的血浆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大鼠给药后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结果:建立了基于GC-MS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产物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确证;采用该方法在大鼠血浆中分析得到约200个数据点,其中约有30个数据点在与NIST库的匹配中得到了初步的鉴定。通过多元数据分析发现了若干血瘀证大鼠差异代谢物,包括乳酸、D-3-羟基丁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这些差异性代谢物与血瘀证相关的代谢通路有密切的联系;血瘀证大鼠经过血竭给药之后,其血浆中的差异代谢物的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各差异代谢物指标与血瘀证模型组相比都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与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建立了血瘀证大鼠的血浆内源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血竭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中,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证实了血竭对血瘀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静脉给药途径A771726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静脉给药A771726(30mg/kg),分别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0-48h尿液,合并后冷存。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LC/MS)对A771726及其在大鼠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大鼠静脉给药A771726后,经过与空白尿液对比,在尿液中发现3种代谢产物,推测其结构分别是甲基化羟甲基化,亚甲基醇半缩甲醛化A771726。结论:A771726在大鼠尿中代谢产物以Ⅰ相代谢为主,未发现Ⅱ相代谢产物。与文献报道通过灌胃途径给药所测到的代谢产物结构相同,其代谢物的结构及含量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后确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三聚氰胺污染饲料致大鼠肾毒性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大鼠喂食三聚氰胺污染饲料20 d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手段对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分析软件SIMCA-P+11对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采集的GC-MS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部分纤维化,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可见颗粒管形病变。正常对照组和三聚氰胺组大鼠尿液和肾脏组织样品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指认引起差异的特征代谢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聚氰胺组大鼠肾脏组织中丙氨酸显著上升;缬氨酸和乙醇胺等明显下降;尿液中乳酸显著上升,而半胱氨酸和尿嘧啶等明显下降。结论三聚氰胺污染饲料引起大鼠明显的肾毒性,尿液中有17种物质,肾脏组织中有11种物质被判定为可能特征代谢物。  相似文献   

19.
周本宏  刘苗苗  郭咸希  凃杰  吴玥  罗毅  刘刚 《中国药师》2014,(10):1609-1612
摘 要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考察石榴皮鞣质对正常大鼠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石榴皮鞣质给药组,每组按 78.5 mg·ml-1剂量对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收集尿样,用于代谢组学研究。HPLC-MS采集大鼠尿样的数据信息,运用SIMCA-P软件中的PCA 法与PLS DA 法对比分析。结果:石榴皮鞣质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得分点达到很好的区分效果, 连续给药22 d 时, 尿液内源性物质代谢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石榴皮鞣质提取物显著影响大鼠尿样中与药理作用相关内源性物质的代谢, 为深入研究石榴皮鞣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对关木通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关木通对肾功能和肾组织的损伤作用和机制以及银杏叶对关木通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把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用关木通水煎液6 g&#8226;kg 1&#8226;d 1分别给6只大鼠灌胃,qd.实验组用关木通水煎液6 g&#8226;kg 1&#8226;d 1和银杏叶15 mg&#8226;kg 1&#8226;d 1分别给6只大鼠灌胃,qd.正常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每次2 mL给大鼠灌胃,qd,连续给药.观察用药后不同时相大鼠的肾功能、肾脏的病理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变化.结果:对照组的肾功能损伤、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血栓素B2、6 酮 前列腺素F1a、内皮素(ET)变化均明显;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为关木通大鼠肾损伤的细胞毒学说和肾缺血学说并存提供了实验依据,且提示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A2 (TXA2)、前列环素(PGI2)、ET参与了全过程并起到了重要作用;银杏叶对关木通引起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