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鼠颌下腺GnRH受体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颌下腺GnRH受体基因的存在及其基因序列。方法 从SD大鼠颌下腺提取总RNA,用RT-PCR法扩增GnRH受体基因,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从SD大鼠颌下腺扩增出GnRH受体的特异性条带,经序列分析,扩增产物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大鼠脑垂体的完全一致。结论 大鼠颌下腺有GnRH受体基因的表达,能合成GnRH受体,是GnRH的靶器官,颌下腺产生的GnRH可作用于颌下腺的靶细胞,参与颌下腺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大鼠消化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姚兵  黄威权  孙岚 《解剖学报》1999,(2):152-154,I011
探讨大鼠消化道是否存在GnRH受体及其定位。方法采用兔抗GnRH抗独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胃底腺壁细胞,胃小凹上皮细胞及肌间神经丛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大鼠颌下腺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HT抗体和5-HT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研究了5-HT及5-HT受体在大鼠颌下腺的分布。雄性大鼠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的腺上皮细胞、各级导管的上皮细胞、颌下腺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均呈5-HT和5-HT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但是,雌性大鼠的颌下腺只有一些导管的上皮细胞呈5-HT和5-HT受体免疫反应阳性。以上结果提示,5-HT及5-HT受体在雄性大鼠颌下腺的分布比在雌性大鼠的广泛,大鼠颌下腺内所有5-HT阳性细胞都可能具有自分泌5-HT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瘦素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SD大鼠下颌下腺,分别进行HE染色和瘦素与瘦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和纹状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其中颗粒曲管为强阳性反应,而纹状管为中等阳性反应,腺泡细胞为阴性。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有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提示下颌下腺也可能参与机体能量代谢与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在大鼠下颌下腺中的定位、分布及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共定位的关系。方法采用邻片免疫组织化学共定位方法。结果大鼠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分泌管、排泄管及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均呈FSH和LH免疫反应阳性,阳性颗粒分布在细胞质内,细胞核阴性。邻片共定位结果显示颌下腺GnR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同样呈FSH免疫反应阳性,大部分的GnR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LH免疫反应阳性,小部分呈免疫反应阴性。两种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均分布在细胞质内,细胞核阴性。结论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分泌管、排泄管和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GnRH调节自身合成与分泌FSH和LH。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成人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 成人下颌下腺内闰管、纹状管和部分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阳性反应,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结论 成人下颌下腺内有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可能参与调节胃肠功能及下颌下腺自身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7.
大鼠颌下腺GnRH及其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及年龄变化的研究金花淑黄威权*张金山*文永植张崇理**(延边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开放实验室)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了不同...  相似文献   

8.
大鼠下颌下腺GnRH及GnRH-mRNA的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研究金花淑黄威权*张金山*文永植张崇理**(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延边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开放实验室)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  相似文献   

9.
于辉  刘桂云 《解剖学报》2014,(4):569-572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下腺组织中是否表达卵泡刺激素(FSH)及其受体(FSHR),为进一步研究FSH对下颌下腺的功能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20)g,腹腔麻醉后切取下颌下腺,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FSH及FSHR进行细胞定位,探讨大鼠下颌下腺是否存在FSH及其受体mRNA,从下颌下腺组织中分别提取总RNA,运用RT-PCR获得FSH及其受体基因的cDNA核心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及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含有FSH和FSHR 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分布于胞质内,胞核呈阴性反应。从大鼠下颌下腺组织中扩增的FSH及FSHR基因的特异性条带分别为193bp和413bp。结论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及颗粒曲管上皮细胞能合成卵泡刺激素及其受体,进一步说明下颌下腺是FSH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在大鼠下颌下腺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此受体对下颌下腺的功能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SD大鼠4只,腹腔麻醉后切取下颌下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进行定位研究;从下颌下腺组织中分别提取总RNA,应用RT-PCR方法获得GPR30基因的cDNA 核心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及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呈GPR30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细胞核呈阴性反应。上述细胞同样含有GPR30 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亦分布于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经序列分析发现,从大鼠下颌下腺组织中扩增出GPR30基因的特异性条带。 结论 大鼠下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能够表达雌激素受体GPR30,说明其可能是雌激素快速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
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威权  孙岚 《解剖学杂志》1997,20(6):540-543
实验用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的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成年雄性大鼠下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及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增多呈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的免疫的应阳性,副交感神经节细胞也呈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提示下颌下腺的以上结构均能自分泌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生后1日龄大鼠、仅见个别腺导管显示为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颌下腺组织中是否表达黄体生成素(LH)及其受体(LHR),为进一步研究LH对颌下腺的功能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和原位杂交方法进行定位研究;应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LH及LHR基因的cDNA核心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大鼠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呈LH和LHR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于胞浆,胞核呈阴性反应.上述细胞同样含有LH和LHR 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亦分布于胞浆内,胞核呈阴性反应.从大鼠颌下腺组织中扩增的LH及LHR基因的特异性条带经序列分析发现,扩增产物的LH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大鼠腺垂体的完全一致;扩增产物的LHR基因序列与大鼠睾丸组织的完全一致.结论 大鼠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既能产生LH,又能表达LHR,提示LH对颌下腺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免疫金银法。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免疫活性细胞和神经在大鼠胃肠胰系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胃、小肠、大肠和胰腺有GnRH免疫反应阳性的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顶端到达腺腔面或器官腔面,属于开放型的内分泌细胞。在胃和小肠的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和浆膜下,有GnRH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在小肠的粘膜下层和固有层,有GnRH免疫活性神经纤维。这些结果提示,GnRH对消化生理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5-HTlAR mRNA能否在大鼠下颌下腺及舌下腺表达,从基因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下颌下腺及舌下腺能否合成5-HTlAR.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结果:5-HTlAR mRNA阳性杂交信号分布于大鼠下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上皮细胞和各级导管的上皮细胞,而在舌下腺的分布较为局限,阳性信号仅分布在小叶间和小叶内导管的上皮细胞.结论:大鼠下颌下腺、舌下腺均可合成5-HTlA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培养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中是否能表达GnRH受体 ,为进一步研究GnRH对胃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和原位杂交方法。 结果 培养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阳性 ,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膜上 ,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培养的胃平滑肌细胞同样含有GnRH受体mRNA杂交信号 ,信号物质亦分布于细胞浆内 ,细胞核呈阴性反应。 结论 胃平滑肌细胞能自身表达GnRH受体 ,它可能也是GnRH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6.
湾鳄胚胎舌上皮和舌腺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湾鳄胚胎舌上皮和舌腺的发生,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其6个不同发育时间的胚胎进行了观察。光镜下见到:舌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49天上皮游离面表层细胞呈丘状,52天形成腺芽,58天腺管出现2个分支,65天出现多个分支,形成葡萄形复管泡状腺,73天腺孔有闭合现象。扫描电镜观察:49天舌上皮细胞表面呈圆丘状突起,突起中央有小凹,部分区域上皮开始向固有膜下陷。58天舌皮成扁平细胞,其游离面呈多边形,腺孔形成  相似文献   

17.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G protein couple receptor 30 (GPR30), a nongenomic estrogen receptor, is widely expressed in many organ systems inducing many quick reaction of estrogen. However, there was rare report about the expression of GPR30 in the salivary glan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GPR30 in rat submaxillary glan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GPR30 core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by RT‐PCR with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rat submaxillary gland and were analyzed by sequencing with Sanger'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serous alveoli and granular convoluted duct in rat submaxillary gland displayed GPR30‐immunoreactivity on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cytoplasm. Moreover, GPR30 mRNA hybridization signal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above cells. GPR30 cDNA sequence cloned from rat submaxillary gland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GPR30 from rat paraventricular and supraoptic nucleus. In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GPR30 in the serous and granular epithelial cells of submaxillary gland indicates that submaxillary gland could also be a target organ rapidly responding to estrogen stimulus, and estrogen may be involved in the functional regulation of submaxillary gland. Anat Rec, 2011. © 2011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