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32107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茶树生长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较少,但微量元素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特殊的生理作用,不能为其他元素所替代。茶树中微量元素锌的研究报导较多,而对硼、锰、钼的报导极少,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2.
茶叶及其浸出物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吕文英  吕品 《食品科学》2001,22(11):78-8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功夫红茶和信阳毛尖两种茶叶及其浸出物中铁、锌、钙、锰、铜镍六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不同种类的茶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差异,而其浸出物因浸泡时间及水温不同,所含微量元素也有差别。实验中采用测定回收率和管理样的办法,保证了所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不同品种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关茶叶对人体保健作用的研究很多,但是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的报道非常少。茶叶中含有Mn、Fe、Zn、Cu、Pb等多种微量元素,有些微量元素可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造血原料,参与细胞分裂、核酸代谢、结缔组织代谢,但有些元素含量超标则对人体是有害的。本实验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来自安徽省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7个茶叶样品中Cu、Fe、Mn、Zn、Pb五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茶叶样品中5种元素的含量为Mn>Fe>Zn>Cu>Pb,不同品种茶叶样品中的Fe含量有显著差别,Pb在茶叶样品中含量极小,但都低于国际标准规定的最低阈值以下。因而分析它们在茶叶中的含量对于不同品种茶叶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是茶叶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含量高低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对茶叶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研究建立了以HNO3-H2O2为消解液进行微波辅助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茶中铜、铁、锌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实验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样品消解,回收率高,并且对三种绿茶样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回收率在93.6%101.5%之间,RSD在0.58%3.16%之间;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Fe:98.95 177.8μg/g,Zn:45.67 59.29μg/g,Cu:19.7724.22μg/g。此方法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可靠、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简便,且对环境友好,适合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市售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茶叶沸水浸出液中微量元素锰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售茶叶沸水浸出液中微量元素锰的含量各不相同,并存在一定关系,由此得出通过日常饮茶习惯能够补充人体微量元素锰的摄入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又是茶叶主要消费国,近几年我国茶叶生产持续发展,出口稳步增长,茶叶消费日益普及,茶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较好的营养和保健作用。我国的茶叶种类非常丰富,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以及紧压茶、花茶等等。其中绿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的产量约占茶叶总产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泰顺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丽  沈燕  龚慧鸽  李晶菁 《食品科学》2015,36(24):186-189
用硝酸-H2O2作消解剂进行微波消解,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泰顺地区6 种茶叶中的Fe、Mn、Zn、Cd、Cu、Se、Pb、Co、Sn、V、Cr、Ni 12 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茶叶样品中所测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2.0%~106.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所测泰顺茶叶样品含有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Cd、Pb、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相关的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消解和ICP-OES对茶叶中10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拟定了测定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4%~10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75%~3.89%之间,满足分析要求.为茶叶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分析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甘肃陇南六种茶叶生化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重法、比色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首次分析比较了甘肃陇南6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及4种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结果表明:陇南6种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88%~4.44%,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61%~6.31%,茶多酚含量为19.24%~26.01%,除老鹰茶不含咖啡碱外,其他茶叶咖啡碱含量为2.67%~3.09%;4种微量元素的平均溶出率为ZnMnCuFe。通过对不同品种陇南茶主要生化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陇南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但不同品种茶之间各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通过对茶叶中7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所测14种茶叶茶汤中Cr、Hg、Pb、Mn、Cu、Zn、Fe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茶叶质量评定的新的方法,即以人体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茶叶中的金属限量、中国饮用水标准为基准,采用指数方法对茶叶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综合表现优秀的为罗布麻、雅山香铁观音、MAHMOOD、普洱、信阳毛尖、立顿草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广东省当地种植的茶叶矿物质元素和茶多酚含量范围、成分差异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2017-2018年广东省7个茶叶产区具有代表性的茶叶(绿茶、乌龙茶、红茶)样品,按照国标法对样品中的9种矿物质元素和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种类、不同产区中矿物质元素和茶多酚的含量差异.结果 乌龙茶中钾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沱茶的品质和特征性成分。方法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感官审评、Lab颜色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供试沱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干茶色泽和感官品质,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明确不同沱茶的特征化学物质组成。结果 云岭沱茶的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沱茶,其汤色亮度和叶底嫩度优于其他沱茶,下关沱茶以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高,而茶黄素含量较低为特征,山城沱茶以茶红素含量较高,而水浸出物、咖啡碱、没食子酸含量较低为特征,云岭沱茶以茶黄素、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咖啡碱含量较高,而茶红素、茶褐素、儿茶素含量较低为特征,与沱茶感官审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的生化成分有茶多酚、咖啡碱、没食子酸、茶黄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结论 不同类型沱茶生化成分的含量与组成特征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白茶, 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因其清香鲜甜的品质、独特的健康功效及可存储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香气物质含量少、种类多且化学性质各不同, 既存在于茶树鲜叶中, 也可通过茶叶加工过程转化形成新的香气物质, 是评判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白茶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呈现的香气特征因茶树品种、生长生态环境、生长季节、原料采摘等级、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且与是否贮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茶香气研究中涉及的萃取、检测、分析及评价方法, 白茶香气在萎凋、干燥、形制等工序中的变化规律, 创新工艺、贮藏与陈化等处理对白茶香气的影响, 并梳理了不同类型白茶的主要香气成分, 最后对未来白茶香气研究技术发展、香气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旨在为白茶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不饱和PAs及大部分PAs的氮氧化物具有多种毒性作用。PAs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类茶叶中,且成为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受阻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本文综述了茶叶中PAs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总结了不同国家茶叶PAs污染水平;分析了茶叶中PAs种类、不同茶叶的PAs差异以及茶叶与其他食品或农产品中PAs差异;解析了茶叶中PAs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我国茶叶PAs污染水平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相关数据处于缺失状态,急需开展茶叶中PAs污染来源与风险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5.
穆兵  吕海鹏  朱荫  林智 《食品科学》2018,39(11):309-315
茶叶香气是多种挥发性化合物以不同的浓度存在的混合体,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中多数 挥发性化合物都具有一个或多个立体中心,存在香气特征与香气阈值迥异的对映异构体,其不同组成比例引发的致 香效果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茶树等植物或食品的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 的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的香型特性,阐述了手性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并对未 来研究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以期从对映异构体的角度更深层次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域高度的凤凰茶中咖啡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如何制得品质较好的茶叶,通过在波长为λ=276.5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制作条件的凤凰茶的咖啡因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及与其他茶叶咖啡因含量的对比关系。探究如何培育口感更佳的凤凰茶品种,可以更好的推广"潮州特色功夫茶",发扬潮州文化,促进潮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Tea is cultivated in diverse environments causing yield and quality differences in its beverages. To maximise yields and quality, agronomic practices should be optimised. But agronomic recommendations are uniform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Kenya despite variations in the growth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changes in yields and quality. Plucking is labour intensive and a costly agronomic input in tea production. Trials were conducted for ten years in five tea growing regions in Kenya to assess yields and quality responses of clone BBK 35 tea to location of production and harvesting intervals. There were different (P ? 0.05) yields in the various locations, with significant (P ? 0.05)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locations and harvesting intervals. Yields declined in three out of five regions but increased in one location with longer plucking intervals. Yields in a geographical area of production can not be used to estimate its expected yields in other tea growing areas. Black tea theaflavins varied significantly (P ? 0.05) with geographical area of production, but other plain tea quality parameters did not vary with location. It is therefore possible to make similar black teas with similar plain tea quality parameters except theaflavins from all tea growing regions of Kenya. Tea quality improved with short plucking rounds. One way to maximise tea quality is through shortening harvesting intervals.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optimal harvesting rounds in the different tea growing regions in Kenya to maximise yields and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E)结合UNIFI数据分析平台在线鉴定了武夷岩茶中104个化合物,包括茶多酚、茶色素、生物碱、氨基酸和脂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了水仙和肉桂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并筛选出19个显著差异性成分,其中水仙样品中表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基-鼠李糖基-(对香豆酰基-阿拉伯糖基)葡萄糖苷、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等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肉桂样品中5-O-对香豆酰基奎宁酸、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杨梅素-3-O-半乳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等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此方法可用于区分水仙和肉桂成品茶。该研究了解了武夷岩茶的化学组成并阐明了其两个主栽品种水仙和肉桂的化学成分差异性,对合理开发武夷岩茶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具有指导意义,为武夷岩茶品种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管理模式对茶树生物学指标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个不同的茶树品种,均为10龄茶树,分别进行现代茶园修剪管理和自然生长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下各品种的开采日期、测量树高和百芽重、检测茶多酚、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结果不同品种现代茶园的开采日期比自然生长茶园提前6~16d,氨基酸含量平均比自然生长茶园高0.79%,自然生长茶园的树高为现代茶园的4~7倍,百芽重、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等指标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结论不同管理模式对茶树生物学指标和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两种管理模式下不同品种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需求对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同时为野生茶树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三个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这些茶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的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这些陈年茶样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体及咖啡碱含量,采用FRAP法测定了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不同茶类陈年茶样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同一茶类不同品种或产地的陈年老茶样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含量也有差别。三个不同茶类供试茶样中EGC均未检出;陈年红茶样中GC和CG未检出;陈年乌龙茶样中GC和EGC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叶;陈年黑茶样中GA含量普遍较低,滇药香熟普砖茶中各儿茶素组分均未检出。不同茶类陈年茶样总抗氧化能力相差较大,其中以陈年千家寨生普散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且它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和儿茶素总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