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概述了水玻璃旧砂的特点以及水玻璃旧砂再生回用技术的进步。介绍水玻璃旧砂的湿法再生技术和干法再生系统。分析了水玻璃旧砂再生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较佳的水玻璃旧砂再生方案:对于采用“面砂一背砂”制的工厂,应进行干法回用处理;对于采用单一砂的工厂,应进行湿法再生;而最理想的方法是“干法回用、湿法再生”。  相似文献   

2.
水玻璃砂再生现状及其前景顾国涛执笔在全国第二届旧砂再生研讨会期间对水玻璃砂再生围绕两种新工艺展开了热列讨论,概述如下:1水玻璃砂旧砂的再生水玻璃砂旧砂的再生回用,不但能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减少三废排放。但是,当型砂中水玻璃加人量在6%以上时,再生是很难...  相似文献   

3.
水玻璃改性对水玻璃砂再生循环使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  樊自田  王继娜 《铸造》2006,55(12):1287-1290
水玻璃改性技术在提高水玻璃砂强度,改善其溃散性的同时,也对水玻璃旧砂经干法再生后循环使用的砂性能产生了影响。试验测试了水玻璃旧砂受热温度对其溃散性的影响,比较了普通水玻璃和改性水玻璃在水玻璃旧砂溃散性上的区别,测试研究了多次循环使用后水玻璃再生砂残留强度的变化,分析了所用改性水玻璃粘结剂对水玻璃旧砂再生回用后的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水玻璃改性有利于水玻璃砂的再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水玻璃旧砂"冰冻-机械"再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玻璃旧砂残留粘结剂的水溶性特点,进行了水玻璃旧砂“冰冻-机械”再生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了“冰冻-机械”再生水玻璃旧砂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水玻璃旧砂“冰冻-机械”再生的工艺参数。采用较优的工艺参数对水玻璃旧砂实施“冰冻-机械”再生,脱膜率可达到43.1%。进行了液氮制冷连续“冰冻-机械”再生水玻璃旧砂试验,它与冰箱冰冻水玻璃旧砂模拟的“冰冻.机械”再生脱膜率相近;利用自然冰冻条件对水玻璃旧砂实施“冰冻.机械”再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进行,再生效果与实验室模拟试验相似。与其他常用再生方法对比,“冰冻-机械”再生的效果远远优于其他常用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5.
专利摘录     
《铸造工程》2014,(3):35-35
申请号:200510020092.0申请日:2005—12—19名称:水玻璃旧砂再生方法公开(公告)号:CNl792497公开(公告)日:2006—06—28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摘要:水玻璃旧砂再生方法属于金属铸造材料再生回用方法,其步骤为:(1)将破碎后的水玻璃旧砂粒加水调湿至含水量为质量经0.5%~10.0%;(2)将含水的水玻璃旧砂进行冰冻,冰冻温度为-1℃至-60℃;(3)对冰冻过程中或冰冻后的水玻璃旧砂粒实施干法再生;(4)在干法再生过程中,对水玻璃旧砂实施抽风除尘;(5)对再生水玻璃砂实施除湿处理后,贮存待用。本发明比干法再生水玻璃旧砂的脱膜率高,  相似文献   

6.
酯硬化水玻璃旧砂再生工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酯硬化水玻璃旧砂的特征。本文介绍了该类旧砂干法再生和湿法再生的特点及工艺流程,阐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对酯硬化水玻璃旧砂再生工艺方法的选择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的初始含水量的水玻璃旧砂进行干法再生处理,经抽样化学分析检测再生效果,揭示了旧砂含水量与再生砂的NaO2残留量的关系。含水量小于0.1%干法再生效果很佳,含水量越大再生效果越差,含水量大于0.7%的水玻璃旧砂难以机械干法再生。  相似文献   

8.
水玻璃旧砂的干法回用与湿法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水玻璃旧砂的特点和对其再生砂的不同使用要求,本文提出了“水玻璃旧砂干法回用与湿法再生”的观点。认为:如作背砂使用,水玻璃旧砂只需进行破碎、去磁、筛分、除尘等干法回用处理,没有必要对旧砂粒进行高强度的机械碰撞磨擦处理;但如作单一砂或面砂使用,水玻璃旧砂必须进行湿法再生,力求获得高的脱膜率。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比较水玻璃旧砂及其干法再生砂与湿法再生砂的性能特征,以及背砂、面砂(或单一砂)的使用要求,论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水玻璃砂技术的发展以及干法再生的理论研究现状,介绍了复合吹气解决水玻璃砂隐蔽过吹欠缺问题,通过对多种旧砂再生的实验数据分析,为水玻璃砂旧砂实现干法再生提供依据.水玻璃砂干法再生工艺简洁、设备投入小、再生成本低,可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3t/h水玻璃砂旧砂再生生产线李伟(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机械总厂安徽铜陵市:244022)主题词:水玻璃砂,旧砂再生有机酯水玻璃自硬砂(简称ECS法)应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具有独特的优点,至今仍被广泛采用。该工艺的水玻璃加入量较其它水玻璃砂加...  相似文献   

11.
李雪洁  樊自田  汪华方 《铸造》2012,61(2):147-151
对比研究了普通一次微波硬化、有机酯硬化、有机酯-微波复合硬化三种水玻璃砂硬化工艺的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一次微波加热硬化相比,有机酯-微波加热复合硬化工艺可使砂型在微波加热阶段不带模具加热,当有机酯的加入量为水玻璃质量的1.5%时,恒湿瓶中4h存放强度较普通一次微波加热硬化提高了70%;较之于有机酯硬化工艺,有机酯-微波加热复合硬化工艺的水玻璃加入量少、硬化速度快、硬化强度高.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其他工艺参数(微波加热功率和时间)对有机酯-微波加热复合硬化水玻璃砂型存放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该工艺下的砂样粘结桥微观结构和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2.
汪华方  樊自田  刘富初  李雪洁 《铸造》2012,61(4):382-385
介绍了一种在水玻璃砂型表面生成低共熔体锂盐包覆层的方法.首先在水玻璃砂型表面喷涂0.38LiOH-0.62LiNO3混合锂盐饱和水溶液,再将喷涂后的砂型放入微波炉加热硬化,因为配比的混合锂盐共熔点温度只有175.7℃,饱和水溶液中的溶质在微波加热时迅速析出,溶质在微波作用下在砂型表面形成低共熔体.经过低共熔体锂盐表面包覆处理的砂型微波硬化温度能达到370℃,远高于普通微波硬化砂型(110℃),因而包覆处理的砂型强度更高;在相对湿度为98% ~100%恒湿条件下存放4h后,表面包覆处理的砂型强度较未处理的提高了将近2倍.SEM分析表明,混合锂盐在砂型表面和内层之间的过渡层上生成了一层致密低共熔体物质,该物质阻挡了水分的入侵而保护了内部高强度的粘结桥.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电偶温度测量传感器,通过单点测量方式,研究了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内部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水玻璃加入量以及炉内加热位置等工艺参数对砂型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硬化水玻璃砂型内温度分布呈"内高外低"的正温度梯度分布;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及水玻璃加入量对砂型整体温度高低有影响,但不改变温度场分布规律;水玻璃模数及炉内加热位置对砂型整体温度及温度场分布规律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磷酸氢二钠和木糖醇两种改性剂加入量对微波硬化水玻璃砂样存放强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普通水玻璃砂和改性水玻璃砂的官能团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玻璃砂样存放强度高于普通水玻璃砂样的存放强度,当改性剂加入量为水玻璃质量的2%时,砂样的存放强度效果最佳;样品的红外图谱表明,改性后的水玻璃砂中没有出现新的基团;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改性后,水玻璃膜均匀、完整地覆盖在砂粒表面,粘结桥中裂纹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水玻璃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改性方法及制备工艺,并对改性后的水玻璃砂进行了系统的性能试验,同时,对助粘结剂做了一些探讨。试验表明,改性后的水玻璃砂性能提高,溃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转移涂料的组成,配制和主要性能,水玻璃覆膜砂的配制以及微波加热固化工艺规范,并进行了浇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玻璃覆膜砂转移性涂料制芯所获得的铸件内腔表面光滑,尺寸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水玻璃添加剂中有机水溶性高分子和无机纳米材料的组成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CO2硬化水玻璃砂试样的断口形貌,探讨了水玻璃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水玻璃添加剂并结合旧砂干法再生回用工艺,可使水玻璃旧砂的回用率达80%以上,且型砂工艺性能良好,能满足铸件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玻璃砂在混制后会出现老化现象,从而降低其强度、溃散性、抗吸湿性等。把模数为2.6左右的水玻璃放在频率为20kHz、功率为480W的超声波处理器中进行改性处理后测试其相关性能。结果发现,水玻璃的粘度随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在30min时水玻璃粘度降低11%,水玻璃的润湿性较改性前提高13%~37%;水玻璃砂的干强度增幅达到48%;同时,水玻璃砂的高温残留强度下降41%;水玻璃在超声改性前后混制得到的水玻璃砂的抗吸湿性提高8%。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水玻璃砂的强度和抗吸湿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型砂的溃散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CO2水玻璃砂溃散性差、旧砂回收难,铸件清砂困难等问题,论述了改善CO2水玻璃砂溃散性和再生性的机理,从而研制了一种能够提高CO2水玻璃砂溃散性和再生性的添加剂.介绍了这种添加剂的基本材料、工艺、特点、对水玻璃砂的改性作用以及这种工艺在生产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