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包毅成  卢蓬 《钢铁钒钛》1991,12(2):23-32
为使攀枝花钒钛铁精矿进一步强化烧结,在实验室进行了攀铁精矿小球烧结的可行性研究,其特点是:在烧结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消石灰及水分,适当延长圆筒混料机制粒时间,可将混合料制成一定粒度组成的小球料。小球料外滚焦粉,在烧结负压不增高的条件下,进行高料层、低碳烧结,使生产利用系数达到1.4t/m~2·h以上,烧结矿冶金性能改善,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烧结矿质量,解决细精矿烧结料层透气性问题,采用了千分之几的H粘结剂,以强化细精矿混合料的制粒效率,提高制粒小球的冷、热态强度。本文着重进行了制粒研究,并进行了制粒扩大试验和烧结对比试验。在技术经济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细精矿烧结开辟了高产、优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了焦粉粒度对烧结混合料制粒的影响,包括焦粉在制粒小球中的分布规律与混合料制粒效果。结果表明:粒度小于0.5mm焦粉主要起黏附粉作用,较为均匀地黏附到各粒级制粒小球中;粒度在0.5~1mm的焦粉作为核颗粒,分布在0.5~1mm、1~3mm制粒小球中的占比总和为81.3%,部分以共核形式存在于3~5mm及以上粒级的制粒小球中;粒度在1~3mm及以上粒级焦粉作为核颗粒分布于相同粒级与大一粒级的制粒小球中;粒度在1~3mm及以上粒级焦粉对烧结混合料制粒无明显影响,粒度小于1mm的焦粉会提高制粒后混合料中小粒径制粒小球的含量,不利于混合料制粒,应尽可能减少焦粉中粒度在05~1mm的含量,将焦粉中粒度小于0.5mm的质量分数控制在20%~30%。  相似文献   

4.
通过混合试验、制粒试验以及烧结杯试验研究了强力混合技术对高比例精矿烧结的影响,包括混合效果、制粒效果以及烧结指标,阐明了强力混合影响高比例精矿烧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圆筒混合机相比,采用强力混合机时混合料中水分、生石灰和核颗粒分布更为均匀;制粒效果得到改善,制粒小球中粒度大于3 mm含量提高了8.25%(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核矿石对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烧结制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的制粒性能,研究了核矿石对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烧结制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粒度粗,比表面积小,形貌主要为光滑的不规则形状和片状,颗粒间黏附力弱,不利于烧结混合料制粒;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的颗粒长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指标较好,制粒效率和制粒后准颗粒小球的均匀程度不是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制粒的限制性环节,核矿石种类对颗粒长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影响较小。相对普通矿粉而言,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制粒后准颗粒小球的抗热粉化指数较低,破损指数较高;不同核矿石条件下,准颗粒小球的抗粉化指数和破损指数差异均较大;褐铁矿作为核矿石时,制粒后准颗粒小球抵抗外力冲击和热气流冲击的能力最强,赤铁矿次之,烧结返矿最差。综合分析核矿石对低钛型钒钛磁铁精粉烧结混合料制粒的影响,核矿石的优选顺序为褐铁矿、赤铁矿和烧结返矿。  相似文献   

6.
球团、烧结用KLP冶金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潘金海,谢志民(广东花都市南方实业公司)4KLP添加剂的作用机理4.1KLP提高制粒小球强度机理在制粒小球的毛细管内,KLP添加剂与水分形成有机高分子溶液,KLP添加剂在溶液内部及界面的作用报复杂。首...  相似文献   

7.
鞍钢三烧车间600mm厚料层烧结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鞍钢三烧车间通过实施强化制粒、小球烧结、燃料分加、辊式布料、加高栏板、均质烧结、蒸汽预热等措施,在风机能力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使烧结机料层厚度由350mm提高到600mm,初步实现了厚料层烧结,取得了烧结固体燃料消耗从70kg/t降至52kg/t左右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红土镍矿烧结生产中,为了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配料过程常常会加入烧结除尘灰、高炉重力灰、细粒返矿等物料;然而,该部分物料由于制粒性差,易对料层透气性和烧结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改善料层透气性,同时达到提高烧结性能的目的,对烧结除尘灰、高炉重力灰及细粒返矿等物料进行了分流制粒。另外,为防止制粒小球发生欠烧,对分流制粒物料进行了燃料分加。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分流制粒协同燃料分加对料层透气性及烧结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镜对烧结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揭示了强化红土镍矿烧结性能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基准相比,分流制粒协同燃料分加30%时,混合料的平均粒度由4.18 mm提高到5.99 mm,料层透气性指数由0.233 提高到0.482;同时,烧结性能大幅提高,烧结成品率由68.69 %提高到79.37%,转鼓强度由51.73%提高到60.82%,垂直烧结速度由24.44 mm/min提高到33.48 mm/min,利用系数由0.77 t/(m2·h)提高到0.99 t/(m2·h),固体燃耗由147.10 kg/t下降到130.29 kg/t。工艺矿物学表明,与基准期相比,分流制粒烧结矿的孔洞和裂纹大量减少,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同时,烧结矿主要固相铁尖晶石与液相之间润湿程度提高,针状和交织状SFCA增多,因此烧结矿固结条件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9.
烧结混合料的制粒效果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守澄  涂卫 《烧结球团》1992,17(4):7-12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对制粒效果的评价,制粒效果与制粒小球的结构和性质,强化制粒措施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富矿粉铁有品位高、杂质少的优点,但粒度较大,制粒效果较差。水分是影响烧结制粒的关键因素,研究了水分对富矿粉烧结制粒过程及料层透气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制粒小球破损机制的表征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制粒小球的湿强度、干强度和抗脱粉性能,获得了不同混合料水分条件下制粒小球长大模式及破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混合料水分含量的增加,混合料制粒效果明显得到改善,颗粒长大指数GI增加,制粒小球粒度增大,粒度大于3 mm占比均明显增多,粒度小于1 mm占比降低,料层透气性也得到改善。不同粒级制粒小球内水的存在状态不同,粒度在3~8 mm制粒小球中液桥主要呈毛细管状分布,颗粒之间粘结力较大,制粒小球呈滚雪球模式长大,粘附层联结紧密,而粒度大于8 mm制粒小球主要以随机或非随机粘合模式长大,水在颗粒间的液桥多以液滴状存在,颗粒间粘结力较弱,易发生破损,因此在水分含量较高时制粒小球干强度KI降低。并通过对比分析运输和干燥过程制粒小球抗脱粉性能B1和B2,获得当混合料水分质量分数超过7.5%时,制粒小球破损主要受烧结料层的热气流冲击作用。综合考虑制粒效果和料层的透气性,富矿...  相似文献   

11.
王英杰 《烧结球团》2012,37(1):17-20
合理的烧结制粒可以较好地应对原料的变化,并可得到较高的烧结利用系数和较好的还原性能。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用传统的烧结制粒工艺处理像褐铁矿这类多孔的铁矿石,烧结利用系数、冷强度和还原性都下降;而采用基于原料性质的分层制粒工艺不但可以减少烧结矿过熔,而且液相流动性也得到改善,因此烧结矿强度明显提高,料层透气性增加,从而使利用系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刘金庭  张立华 《钢铁》2000,35(1):1-3
介绍了湘潭钢铁公司二烧二期105 m2烧结机的工艺和设备特点,主要包括燃料预筛分、自动称量配料、延长混合制粒时间、厚料层烧结、幕帘式点火器、完善的整粒系统以及混合制粒机、105 m2烧结机、126 m2鼓风带冷机.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安钢集团水冶钢铁公司采用小球团烧结法生产高碱度烧结矿九年来取得的经验。其经验如下:1)宜采用厚料层低温烧结和热风烧结技术;2)强化混合料制粒是小球团烧结工艺的核心;3)实行均匀烧结、保持烧结矿较高的成品率是烧结生产稳定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围绕提高烧结矿产量、质量,节能降耗,创新性地提出烧结配矿优化新方法,实现了鞍钢由传统配矿到智能配矿的转变;纠正了不合理的烧结制粒工序,实现烧结制粒工序由1台圆筒制粒机替代16台圆盘制粒机的大型技术改造,为今后我国烧结制粒设备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创新性地提出用统计数学的"单型格子法"优化烧结燃料粒度组成的新方法;首次提出烧结不配加氧化镁熔剂,高炉实现低氧化镁炉渣操作;确定了合理烧结工艺参数及烧结矿碱度、合理氧化亚铁含量等;开发了超厚料层烧结工艺新技术,提出了鞍钢在炼铁原料技术方面应开展的重点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5.
厚料层烧结技术的完善与小球团烧结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传统的厚料层烧结工艺与新近研究的小球团烧结法在实施措施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小球团烧结法是传统厚料层烧结的完善和发展,是今后烧结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钒钛磁铁精矿分流制粒烧结中配碳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  杨松陶  孙艳芹  胡晓  白瑞国  陈树军 《钢铁》2011,46(11):21-25
 分流制粒烧结是一种新的烧结工艺,即将铁精矿分别制成高碱度物料和酸性球,再混入燃料、返矿等进行烧结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碳量增加,铁酸钙含量降低,钙钛矿含量增加,赤铁矿含量减少,转鼓强度和还原粉化指数提高,还原性下降。过高的配碳量不利于烧结矿质量,配碳质量分数应控制在4.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段劲松  陈革 《烧结球团》1997,22(2):12-17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混合机填充率,转速及混合料水分对制粒效果的影响,制粒后混合料的透气性,平均粒径,抗机械冲击及抗粉化指标随填充率,转速,水分变化的规律相似,在最佳制粒区域时,四项指标均达到最佳值。最佳制粒工艺条件可以改善烧结料层原始透气性及烧结过程的透气性,提高垂直烧结速度,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孙文东 《烧结球团》2003,28(5):45-48
阐述了近几年来武钢烧结厂提高烧结矿质量的实践。介绍了武钢通过新建或技改,不断完善工艺,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使烧结矿品位逐年提高,以及采用小球团烧结新技术,实现厚料层烧结,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钢集团水冶钢铁有限公司小球团烧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均质烧结技术对其进行完善,取得了产质量提高,燃耗降低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