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证实,TANs不仅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也紧密相关。按照其功能的不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可以分为N1型和N2型。N1型TANs具有抗肿瘤效应,能够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 N2型TANs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效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及治疗等过程。  相似文献   

2.
组织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证实,肿瘤形成可能是干细胞分化异常导致.而微环境是干细胞稳态调节的关键,干细胞微环境的失调在肿瘤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肿瘤发展过程中,适宜的微环境将促进肿瘤快速增殖,改变这些特异的微环境可以抑制肿瘤的恶性表型.同时.在肿瘤迁移过程中,微环境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肿瘤的认识,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6,(4):456-458
<正>肿瘤微环境是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包括成肿瘤相关纤维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免疫细胞等)和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动态环境[1]。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肿瘤的显著特征之一,与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不同,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一般都比较稳定,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然而,限于对肿瘤微环境的了解,目前靶向肿瘤微环境成功治疗肿瘤的例子并不多。外泌  相似文献   

4.
严雪冰  金志明  朱庆超 《医学综述》2014,(10):1781-1783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获得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研究表明,EMT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肿瘤微环境在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组织缺氧状况、肿瘤干细胞及相关的信号通路都可能参与EMT的过程。该文将上述相关因素在结直肠癌EMT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参与机体氧稳态失衡调节的一个核心因子,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维持氧稳态,在卒中、组织缺血、炎症、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实体瘤内微环境为相对缺氧状态,缺氧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肿瘤的微环境可促使HIF-1表达,促进肿瘤的生长、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缺氧区的存在是导致肿瘤对放化疗敏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对HIF-1的研究有望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其与抗感染及抗炎密切相关,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可被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招募至肿瘤微环境进而转化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TANs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ANs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分泌细胞因子及蛋白酶、释放胞外诱捕网及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等方式影响肿瘤进展。现对近年来TANs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的各种细胞和非细胞组分,其在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进程。研究表明,lncRNA在肿瘤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进而影响肿瘤进展。本文将近年来关于肿瘤微环境中ln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探讨其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开发有效特异性敲除lncRNA的策略和选择合适的体内运载工具特异性靶向目的细胞等方面是未来深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肿瘤免疫微环境不仅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能够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IL-12有正向调节作用,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PD-1/PD-L1有负向调节作用。应重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程贵 《医学综述》2011,17(1):60-62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双重调节作用。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广泛表达于肿瘤组织,具有抑制T细胞免疫从而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TGF-β和PD-L1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现就TGF-β和PD-L1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相互调节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炎性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深入研究证实TANs不仅参与肿瘤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而且广泛涉及肿瘤病理过程。TANs合成分泌大量蛋白酶,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其中弹性蛋白酶主要参与肿瘤的增殖过程;组织蛋白酶与肿瘤的转移、侵袭和血管组织重塑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对TANs及其蛋白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认识,而以蛋白酶为靶点来调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能成为干预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震  阮林 《医学综述》2014,(16):2928-2930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肿瘤患者的镇痛已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阿片类药物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镇痛的重要药物。有研究表明,一些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增殖作用,但其对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及机制尚存在争议。肿瘤与其微环境的关系极为复杂,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的改变对肿瘤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今后制订合理的麻醉和癌痛镇痛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生金  张嘉宁 《医学综述》2009,15(15):2254-2256
甘露糖受体为甘露糖受体家族的成员,属于C型凝集素受体。甘露糖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各种组织,主要表达于髓样细胞系,以非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亚群多见。甘露糖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表面、病原体细胞壁表面及体内多种糖蛋白结合的糖分子。甘露糖受体作为一种免疫黏附分子,可能通过对不同表达量肿瘤相关抗原的识别参与机体的肿瘤免疫、肿瘤转移以及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的免疫逃避等过程。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振江  张宗英 《医学综述》2008,14(2):224-226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深入和实验室技术的不断提高,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扩散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为乳腺癌的研究开辟新领域,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就与乳腺癌发病关系密切的C-erbB2基因、nm23基因、p53基因、端粒酶、环氧化酶和E-钙黏蛋白等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靳秀香  王德华 《医学综述》2008,14(8):1173-1175
骨桥蛋白是一种磷酸化糖蛋白,是骨骼和牙齿矿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不仅参与骨的吸收与形成,而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文章概述了骨桥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详述了近年来关于骨桥蛋白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小儿恶性实体瘤诊断及判定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组(95例)、良性肿瘤组(25例)、恶性肿瘤组(16例)及感染组(23例)治疗前后血清中TSGF的浓度,并作动态观察.结果恶性肿瘤组病儿血清中TSGF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良性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感染组病儿在治疗前血清中TSGF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周血清中TSGF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已无差异性.并观察到恶性肿瘤完全切除后,TSGF有下降的趋势;而病情恶化者,血清TSGF会升高的现象.以60U/ml为正常参考值,则正常组假阳性率为11.6%(11/95),各种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阳性率为81.3%(13/16).良性肿瘤组假阳性率为16.0%(4/25).结论TSGF对小儿恶性实体瘤有诊断意义,具有广谱性,而且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初步观察对判定预后有作用.炎症对TSGF有很强的干扰性,使用TSGF作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排除炎症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KLF6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萼  汪宏波 《医学综述》2008,14(14):2110-2113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KLF6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其突变、缺失和表达减少等可见于多种肿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KLF6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肝、肺、乳腺、淋巴结、甲状腺、卵巢等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在超声、CT、C型臂DSA血管造影机等引导下或徒手触诊经皮穿刺活检术的病例资料111例。结果:本组共穿刺111例患者,112个部位,取得病理标本325个,活检阳性率为86.6%(97/112),假阴性率为13.4%(15/112)。病理诊断恶性肿瘤93例,良性病变8例。除CT引导下行肺肿物穿刺出现气胸或轻度肺损伤外,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在超声、CT、C型臂DSA血管造影机等引导下或徒手触诊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且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曾毅力  潘敬新 《医学综述》2009,15(11):1644-1646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半衰期短的多效分子,参与机体内的多种生理和病理反应。它作为重要的生物介质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死亡中的作用已成为肿瘤研究及治疗的热点。持续低浓度的NO具有促进肿瘤生长、转移作用,而高浓度NO却有抗肿瘤及显著影响肿瘤免疫治疗作用。本文就NO与肿瘤多重关系的新近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贾新房  孙春霞  齐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16-2816
肿瘤标志物是指用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可以检测并能够区分肿瘤与非肿瘤的物质,包括肿瘤抗原、激素、糖蛋白、酶与同工酶、癌基因、抗癌基因等。目前,我院开展的多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肿瘤病种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徐大方 《医学综述》2012,18(4):519-52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1是MMP家族中的一员,在研究中发现其与肿瘤关系密切,是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重要蛋白,参与消化道肿瘤形成的各个环节,对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消化道肿瘤发生机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清晰,这将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寻找相应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其也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