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处方及药物信息,统计药物频次,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获取方剂44首,涉及中药108味,中药累计频次460次。柴胡、丹参、炙甘草、白芍、川芎、茯苓、郁金、当归、枳壳、酸枣仁为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共提取到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用药相对集中,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为主,依据兼夹症状的不同,选择性使用补气、化痰、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吴伟教授门诊治疗不寐病历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00例,处方100首,药物共计141味。处方中高频证型为心肝血虚证占42%;使用频次居前3位药物为酸枣仁(81频次)、柴胡(57频次)、首乌藤(56频次);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核心组合药共12组,前3位组合为"白芍,柴胡,远志""合欢皮,首乌藤,枳实""女贞子,黑豆衣,太子参";挖掘了"白芍,柴胡,远志,郁金,旱莲草"等新处方6首。结论:吴伟教授治疗不寐多用养血、疏肝、安神、益气之品,善用酸枣仁汤合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随症加减安神、益气及祛痰药,体现其临证治疗不寐"滋阴养血,疏肝安神"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姚新苗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姚新苗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运用Excel 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1.1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71 张处方,使用药物199 种。频次≥ 100 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型、瘀血停滞型、肝郁气滞型、湿热痹阻型、寒湿凝滞型;使用频次前10 位的药 物为怀牛膝、大枣、柴胡、生姜、黄芩、炒白芍、姜半夏、茯苓、续断、甘草。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各证型支持 度靠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熟地黄-山药、当归-川芎-炒白芍、姜半夏-柴胡-黄芩、黄芩-柴胡、桂枝-防风-炒 白芍;对整体用药前30 位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 类有效聚类组合,分别为六味地黄丸加减、柴胡 类方加减、当归芍药汤加减。结论:姚新苗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调整体观念,用药注重补肾、疏肝、健 脾、活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MPS)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MPS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MPS的相关文献。然后将筛选到的文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表格,建立MPS方药数据库,并对所有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分析,采用chartcool进行绘图,运用SPSS molder 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再使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使用频次排名前30的中药进行组间联接的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符合标准文献1162篇,涉及处方1463首,共323味中药,其中方剂使用频次≥100首的药物有56味,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白芍,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甘、辛味为主,主要归肝、肾经二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较强的核心药对是“女贞子-墨旱莲”,对处方使用频次排名前30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8类药物组合。结论 MPS的中医药治疗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并挖掘新方。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系统导出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2.5"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运用"数据分析"功能中的频次统计、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所用中药处方的药物频次和组方规律。结果 120个处方中涉及90味药,出现频次达20次以上的有15味,分别是甘草、鱼腥草、女贞子、黄精、贯众、白芍、郁金、墨旱莲、荠菜、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菟丝子、山茱萸,同时挖掘高频药对11个、药物组合13个、新处方6个。结论通过对中药处方的药物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杨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慢性泌尿道感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为甲型流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23年2—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187位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历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等方法,对治疗甲型流感处方的药物种类、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及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87首处方,中药103味,用药总频次2 731次,高频中药有柴胡、甘草、黄芩、石膏;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辛、苦、甘,主归肺、胃经,药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个配伍组合,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生姜-柴胡;系统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得到5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包括柴胡、大黄、厚朴、半夏、党参、黄芩、麻黄、防风、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荆芥、茯苓、芦根、羌活、紫苏子、石膏、知母、白芍、生姜、甘草、桔梗23味药物。结论 临床治疗甲型流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组方多选用清热解毒、清泻肺热、疏散风热、燥湿化痰、补脾益气、顾护胃气等功效的药物。本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7.
庞晴  李艳杰  魏畅  赵黎明  倪青 《世界中医药》2023,(16):2382-2386
目的:探究倪青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倪青教授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医案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等。结果:共收集倪青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处方200首,中药193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的药物为茯苓、苍术、甘草、大枣、厚朴、半夏、连翘、蒲公英、紫苏叶、山慈菇。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苦、甘、辛为多,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及脾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苍术与厚朴、茯苓与苍术、甘草与大枣、厚朴与半夏、茯苓与厚朴、大枣与生姜、山慈菇与猫爪草、连翘与浙贝母等常用药对。通过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组,其中类3组(半夏、厚朴、紫苏叶、大枣)使用频率最高。结论:倪青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基础,兼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补虚的临证经验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柴胡、川贝母、黄芩、生甘草、桔梗、金银花、白茅根、连翘、芦根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有柴胡、川贝母,柴胡、黄芩,柴胡、生甘草,川贝母、黄芩等,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桔梗、川贝母、前胡等22个核心组合和竹叶、太子参、知母、金银花等7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教授临床善用《伤寒论》经方化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沈金鳌所著《妇科玉尺》调经方剂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特色。方法:纳入《妇科玉尺·月经篇》所载方剂,对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应用SPSS Modeler 18.3软件构建复杂网络,然后运用Apriori算法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8,进行用药关联规则分析,最后运用SPSS 25.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2首处方、134味药物。用药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当归、白芍、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心为主。通过复杂网络构建得到3组强关联药物组合:白芍-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川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药物组合,置信度居前2位的分别红花-当归、延胡索-当归。系统聚类分析得到两类药物组合,类1: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肉桂、桃仁、牡丹皮、延胡索;类2:香附、地黄、甘草、黄芩。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妇科玉尺·月经篇》治疗月经不调的72首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沈金鳌辨治月经病强调血凝致病,调经方法多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处方常以四物汤为基础灵活化裁。沈氏调经的进步性在于调心,常用柏子仁丸、菖蒲饮等。此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药内外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A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2月18日与AGA有关的中医药文献,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83篇文献,获得内服方药178首,外用方药56首,内服单味药188味,外用单味药124味。内服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茯苓、丹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寒、味甘、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补益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4个内服核心方药。外用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侧柏叶、苦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温、味苦、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2个外用核心处方。结论:治疗AGA内服中药多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性味多以甘寒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外用中药多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性味多以苦温为主,归经以肝肺为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晖  李治  胡申  王荣  张丽  孙冰  孙闵 《新中医》2022,54(8):16-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孙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孙冰教授2017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PCOS不孕病案,筛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以下简称“平台”)建立数据库,利用平台进行用药性味、归经、使用频次、配伍组合的统计和新方挖掘,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和共现分析。结果:收集处方123首,涉及中药116味,多为甘味药,辛味和苦味药次之,药性多温、平,归经以肝经居多,归脾、肾两经者次之。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当归、党参、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桑寄生,不同药味数量下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配伍分别为党参-当归,菟丝子-党参-当归,党参-当归-女贞子-墨旱莲等。核心处方为党参-当归-菟丝子-女贞子-墨旱莲-桑寄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枸杞子-砂仁-黄芪。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得10个新方组合、4首新处方。结论:孙冰教授治疗PCOS不孕总体用药虚实兼顾,以补肾填精为基础治法,以八珍汤合二至丸为基本方,配合活血、祛湿、理气等法,强调补而不滞、动静结合,以顺应卵泡生长发育和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数据挖掘角度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7年1月-2022年4月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对合格文献进行药物数据分析,统计用药频率、性味归经、四气五味规律;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及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6篇,有效方剂76个,涉及药物107味,累计用药频次717次。高频药物有大黄、芒硝、柴胡、厚朴、枳实、黄芩等;用药类型多为清热药、泻下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为寒、微寒、温;归经多为脾、胃、肝、大肠。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高频药对大黄-芒硝、大黄-柴胡、大黄-厚朴等,聚类分析得出3种新处方,但疗效各有偏重。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可知,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多以清热解毒、泻下通腑、活血化瘀为主,这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总结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选取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的门诊医案1 191例,建立中药数据库,统计药物频次,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何晓晖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中药有168味,高频中药(≥160次)有29味,单味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半夏(1 063次)。最常用的药物有半夏、蒲公英、黄连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半夏-海螵蛸、半夏-白术、半夏-黄连、半夏-蒲公英等关联较高。聚类分析显示,厚朴、莱菔子等常搭配使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包括半夏、北沙参、丹参等。结论:何晓晖认为脾胃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实以湿、瘀、食积为主;虚以阴虚、气虚为主。治疗强调标本同治,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消食导滞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之临证经验。【方法】 收集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门诊有效病案的资料及处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方法等探讨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57首处方132味药物。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依次为白芍、枳壳、柴胡、陈皮、法半夏、甘草、川楝子等;药物分类主要分为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等;归脾经或胃经药物最多,其次是肝、胆经。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即C1类:枳壳、柴胡、白芍、陈皮、法半夏;C2类:川楝子、延胡索、甘草;C3类:白术、熟党参、茯苓、炙甘草、砂仁、厚朴。关联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海螵蛸-枳壳、竹茹-法半夏、柿蒂-枳壳、川楝子-枳壳-白芍-柴胡、白芍-枳壳-法半夏-陈皮-柴胡等药物组合。【结论】 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的思路为:把握病因病机,辨清标本虚实与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重视理气,强调中焦气机与少阳枢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刘伟胜教授门诊就诊的大肠癌患者用药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药物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205首,涉及中药151味,药性以平、温、微寒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肝、肺、肾经。高频中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全蝎、党参,高频药对及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为"党参-茯苓""全蝎-茯苓""党参-全蝎",聚类分析得出4类组合药物,复杂网络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为党参、茯苓、柴胡、白芍、女贞子、白术、砂仁、全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结论: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健脾与疏肝并举的治法,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益气扶正、解毒抗癌的同时注重疏畅气机,体现了平调气机、以通为宜的整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启泉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刘启泉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刘教授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有效医案。将方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58首,涉及药物214味,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33味,包括延胡索、白芍、地榆、三七粉、蒲公英等。处方药物以温、寒、平性及辛、甘味为主,主归脾、肝、胃经。挖掘得到高频药物组合69组、关联规则40条、核心药物组合16组、新处方8首。常用药物配伍有延胡索-白芍、地榆-三七粉、蒲公英-预知子。结论刘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瘀、和胃止痛为主要治法;"调气之通,理气行气,谨防伤阴""清热之通,慎用苦寒,巧施甘寒""祛瘀之通,疏气散瘀,气血并调"为其主要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顺宵  秦利  黄珊  杨超茅  张晟  张妍  陈月  孙明瑜 《新中医》2023,55(20):18-24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规律研究。方法:收集2019 年1 月— 2022 年7 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门诊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 Excel 数据库,采用Excel 2017 软件录入所有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应用R 统计软件进行结果描 述及数据分析,使用arules 包的Apriori 算法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本研究从收集的445 例患者的 1073 首处方中最终筛选纳入处方140 首,涉及中药265 味;使用频次排名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柴胡、茯苓、 黄芩、郁金、丹参;使用频次排名前5 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化瘀和理气药;在 15 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归肝、脾、肺和胃经居多。经关联 规则分析,药物组合中支持度最高的是柴胡-郁金、茯苓-白术,置信度排列前3 的药物组合为地耳草-矮地 茶、枳壳-柴胡、莪术-柴胡。聚类分析将中药分为5 类,类1 为柴胡、虎杖、厚朴、大黄、五味子、垂盆 草、郁金、赤芍、枳壳、莪术、木香、连钱草、矮地茶和地耳草,类2 为茯苓、白术,类3 为当归、甘草、白 芍、黄芩和茵陈,类4 为丹参和山楂,类5 为黄芪、半夏和陈皮。结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多采用疏肝健 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为主,性味多为温、平、微寒之品,使利湿不伤阴、活血不耗血,共 奏痰化瘀散浊泄之效。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8)
目的分析《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失眠中成药的成方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关于治疗失眠的中成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其中前者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后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共纳入227个中成药处方,使用频次超过15次以上的中药有41种,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0条;3味药物组成关联规则43条,4味药物组成关联规则2条;聚类分析提取出具有同质性的药物组成11组;因子分析共得到公因子14个。结论《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失眠中成药的高频药物以补虚药、安神药、健脾祛湿药为主,药对规则体现出以麦冬→五味子滋阴宁心、茯苓→酸枣仁健脾养血补心的特点;茯苓→白术为具有代表性的健脾祛湿药对,而补益药对重在运用当归、白芍、熟地黄等中药滋肝养血,并适当加入川芎以活血化瘀;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所体现的治法以温肾助阳、补肾填精、清肝泻火为主,其中温肾助阳大多入鹿茸、淫羊藿、菟丝子等壮阳之品,补肾填精可伍黄精,清肝泻火则以黄芩为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唐军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唐军教授2021年3月—2021年12月治疗失眠的门诊处方258首,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类别、关联规则和聚类进行分析。结果:258首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33味,累计使用频次3814次,使用频次大于50次的有酸枣仁、首乌藤、枸杞子等24味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安神药和补虚药;高频药物四气以平、温居多,五味以甘、苦、酸味为主,归经以肝、心、肾经为主;酸枣仁-枸杞子,酸枣仁-五味子为高频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分为5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唐军教授治疗失眠是以滋肾水、补肝血、清热解郁、宁心安神为法,辨证论治,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收集颜正华教授2000-200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处方,分析含当归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当归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当归处方常用于治疗胃痛、痹证、月经不调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白芍、丹参、陈皮、香附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赤芍”“白芍,当归”“丹参,当归”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大枣-当归”“砂仁-当归”“党参-当归”“龙骨-牡蛎”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当归处方所用药物多具补血活血、理气调经等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