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65%为协同作用,25%为相加作用,10%为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46%为协同作用,61.54%为相加作用,无相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和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和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2种抗菌药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茵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茵药物对33株ESBL茵(其中20株大肠埃希茵,13株肺炎克雷伯茵)的最低抑茵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茵的浓度累积抑茵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茵60%为协同作用,40%为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茵53.85%为协同作用,38.46%为相加作用,7.69%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茵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茵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茵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203株,对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ESBLs测定。结果20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124株(占61%),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低于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80%以上),对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仍可根据病情选用头孢美唑。  相似文献   

7.
评价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0%;0.5<FIIC≤1占50%;1<FIC≤2占10%;FIC>2为0.结果表明加替沙星与哌拉西林联合用药后,对铜绿假单胞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CTX,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阿奇霉素(AZI,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25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JC)判断联合效应.结果: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协同作用为35.7%,相加作用为57.1%,无关作用为7.1%,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噻肟与阿奇霉素联用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应增强,主要表现为相加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克林沙星与5种抗生素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体外联合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了克林沙星和甲氧苄啶(TMP)分别与磷霉素钠、头孢拉定、哌拉西林、痢菌净和多黏菌素5种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标准质控菌(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 分别得到7种抗生素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MIC值,显示均有抗菌效能;在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中,克林沙星与磷霉素钠、多黏菌素和痢菌净联合用药表现为协同作用,与哌拉西林为相加作用,与头孢拉定为无关作用;TMP与多黏菌素和痢菌净为协同作用,与磷霉素钠和头孢拉定为相加作用,与哌拉西林为无关作用.结论该体外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克林沙星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评价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3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哌拉西林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40%;0.5<FIIC≤1占50%;1<FIC≤2占10%;FIC>2为0.结果表明加替沙星与哌拉西林联合用药后,对铜绿假单胞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头孢拉宗等9种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拉宗等9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115株、肺炎克雷伯菌30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0%和96.7%)、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100%和96.7%),对头孢拉宗(98.3%和93.3%)、头孢美唑(93.0%和96.7%)和阿米卡星(95.7%和96.7%)的敏感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2.1%和60.0%)、头孢他啶(62.6%和73.3%)比较敏感,但对头孢噻肟(3.5%和0)、头孢哌酮/舒巴坦(43.5%和36.7%)的耐药率很高。结论:头孢拉宗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浏览湖北省房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检验科计算机系统中全部临床科室标本资料,筛选出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资料。记录菌株来源、送检科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菌株359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296株;前者主要来源于尿液[121株(33.7%)],后者主要来源于痰液[165株(55.7%)]。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88株(24.5%)]、普外科[69株(19.2%)]和神经外科[56株(15.6%)];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69株(23.3%)]、呼吸内科[50株(16.9%)]和神经外科[36株(12.2%)]。359株大肠埃希菌株检出产ESBL菌株175株,检出率为48.7%;296株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产ESBL菌株116株,检出率为39.2%。产ESBL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上述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2.3%、3.4%、5.1%和8.6%,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2.6%、3.4%、2.2%和2.8%。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治疗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与ESBL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用和联用分别对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30株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ATCC35218)、阴沟肠杆菌及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值)。结果两药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60株常见耐药致病菌的MIC均明显降低且抗菌作用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协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和阴沟肠杆菌均为相加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指导医院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2):216-218
目的:探讨头孢西丁等8种抗菌药物单用或联用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痰、血、尿液、大便标本,从中分离得到5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异帕米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与头孢西丁单独及联用时对临床分离的50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抑菌浓度(FIC)指数,应用FIC指数来计算及判读抗菌药物联用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体外抗菌作用的效果。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与头孢西丁联合应用后,能显著降低各自的MIC值,分别有62.5%与53.5%的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37.5%与46.5%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可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与头孢西丁进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 4 2 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3~ 10月福州地区 4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4 2 6株 ,用 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 :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 ESBL s。结果  4 2 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中 ,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为 94 .37% ,仅次于亚胺培南 (10 0 % )、头孢哌酮 /舒巴坦 (10 0 % )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99.5 3% ) ,明显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 (48.83% )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6 0 .0 9% ) ,也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6 2 .91% )、头孢噻肟 (6 4 .79% )、头孢哌酮 (6 5 .73% )和头孢他啶 (88.2 6 % )。经表型确认试验证实 14 2株 (33.33% )为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菌 ;头孢吡肟对产 ESBL s菌和非产 ESBL s菌体外敏感性分别为 84 .5 1%、99.30 %。结论 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低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头孢吡肟可考虑作为医院内感染的经验性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联合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对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大蒜素分别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二组抗菌药物对4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也称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判定联合效应.FIC≤0.5 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结果:大蒜素与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5%~75%;0.5<FIC≤1占20%~40%;1<FIC≤2占0~5.88%;FIC>2为0.结论:头孢唑林或苯唑西林这2种抗菌药物与大蒜素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G 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对90株临床分离的G 球菌的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头孢硫脒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86.7%;0.5<FIC≤1占13.3%~26.7%;1<FIC≤2占0~13.3%;FIC>2为0.结论:加替沙星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对G 球菌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2所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自宁夏地区两家医院的4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克降测序分析其所产生ESBLs的基因型.结果 45株菌株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嚷肟、奈替米星、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均在64%以上.45株ESBLs菌株有41株产CTX-M型,其中CTX-M-14最多见,其次为CTX-M-28.结论 宁夏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存在严重的耐药性,ESBLs基因型以CTX-M-14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态。方法对200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12种医学期刊所刊登的同时有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文章共计15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246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782株占31.8%;肺炎克雷伯菌142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402株占28.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21种抗菌药物均县有不同的耐药性.并显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小,均未超过2%;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最高,均超过90%。结论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显著增高,为避免耐药菌的产生最根本途径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莫西沙星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对411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和肺炎链球菌(包括PISP和PRSP)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95.8%~100%,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则比较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4种氟喹诺酮类和5种头孢菌素类及阿齐霉素比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s菌株)对莫西沙星等4种氟喹诺酮类和头孢美唑很敏感;非产ESBLs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均敏感,但产ES-BLs菌株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则显示了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包括产ESBLs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敏感率在40%左右,非产ESBLs菌株对5种头孢菌素均较敏感,但产ESBLs菌株除对头孢美唑敏感外,对其他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莫西沙星与其他12种抗菌药物比较,对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和PRSP)作用增强,对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s菌株)抗菌活性较强,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沙星与其他氟喹诺酮类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