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八珍汤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方式获得八珍汤8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口服吸收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等条件进行筛选。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GAD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查找ITP的相关靶点。进而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和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八珍汤治疗ITP的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探讨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159个八珍汤化学成分和146个靶点;获得306个ITP相关靶点;得到21个八珍汤治疗ITP的作用靶点;显著富集到114个生物过程条目和34条KEGG生物通路。结论 八珍汤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ITP的作用,其中TNF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失笑散的功效物质基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数据库检索失笑散中五灵脂,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失笑散中蒲黄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整合作用靶点预测(STPD),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 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相关的靶点,进而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作用图的核心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失笑散作用靶点进行生物功能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选择筛选出失笑散中的15个活性成分,共涉及225个作用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失笑散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方面作用的核心靶点41个,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粘着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凋亡、NOD样受体、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发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作用。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失笑散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失笑散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索路氏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收集路氏润燥汤方中各药物生物信息,通过Genecard数据库检索收集干燥综合征的靶标蛋白,将药物和疾病的靶点信息进行交集,获得交集信息。将信息导入STRING平台获得PPI网络图,将筛选的得到的药物成分与靶点信息通过Cytospac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预测出的通路信息进行验证。结果 路氏润燥汤主要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治疗干燥综合征。结论 路氏润燥汤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干燥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可以对路氏润燥汤进行较为全面的预测,有助于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借助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五子衍宗丸在治疗不育、早泄、阳痿这3种疾病过程中的共性作用机制。方法 五子衍宗丸相关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和药物靶点是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得到的;上述3种疾病的相关靶点是利用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筛选得到的;利用Cytoscape 3.7.1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再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是借助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结果 分析所构建的“疾病-基因-药物”网络,发现甾体类化合物是五子衍宗丸治疗不育、早泄、阳痿三种疾病的主要化学成分,再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得出五子衍宗丸治疗上述三种疾病的10个高频共性靶点,30个GO高频共性基因,6条KEGG高频共性通路。结论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五子衍宗丸在不育、早泄、阳痿这3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共性作用机制以及高频共性靶点、GO、KEGG通路等,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虚拟筛选尿毒灵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尿毒灵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比较毒性遗传学数据库(CTD),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等收集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尿毒灵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 & 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筛选出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运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最后通过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 6.8)进行尿毒灵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67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152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相关的化学成分有39个,得到尿毒灵-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46个,这些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130个生物过程和78条信号通路上,表明尿毒灵的多个成分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结论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可以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 制备防己的水提取物冻干粉,随后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防己化学成分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CTD数据库中检索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0对化学成分靶点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靶点进行交集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分析上述具有交集联系的靶点的KEGG通路。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防己的化学成分-痛风性关节炎靶点-通路的关联网络。运用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别了防己中的63个化学成分。其中的17个化学成分有可能干预痛风性关节炎的19个靶点,其中的9个靶点参与了4个关键性通路。在验证性实验中,防己水提取物冻干粉可以逆转大鼠滑膜中由尿酸钠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2及基质金属肽酶1的异常表达。结论 网络药理学可以用于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的分析。防己中的多个化学成分主要影响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凋亡、炎症、血管新生及尿酸清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滋补脾阴中药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将滋补脾阴方剂中使用频次较高且历代医家对其滋补脾阴功效有明确论述的山药、茯苓、白芍、扁豆、芡实作为研究对象,检索TCMSP和STITCH数据库得到其活性化学成分和靶点,此后将靶点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滋补脾阴中药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PageRank算法对网络中的节点打分筛选关键靶点。同时将靶点信息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TTD数据库分析潜在靶点关联疾病。利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中药-活性化合物-关键靶点网络,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 筛选出滋补脾阴中药核心靶点15个,信号通路98条,这类中药可能通过,参与人体物质代谢、免疫、造血、炎症反应等过程发挥其滋补脾阴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花生四烯酸代谢、mTOR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靶点VEGFA、PTGS1及PTGS2与熊果酸等化合物有较强结合力。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得到滋补脾阴中药调节的关键靶点和通路,为探究滋补脾阴中药的作用机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为更加深入的探究脾阴学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丹参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丹参饮中药有效化学成分与对应靶点蛋白,利用GeneCards、PharmGKB、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以及DrugBank数据库收集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通过R软件获取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丹参饮-成分-慢性心力衰竭-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STRING网站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关系,绘制可视化图形。基于R软件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语言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对接分析,利用Pymol软件实现分子对接可视化。结果 筛选后获得药物有效化学成分78种,对应靶点134个,疾病靶点2096个,取两者交集获得92个潜在治疗靶点;丹参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化学成分为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β-谷甾醇,核心靶点为STAT3、AKT1和TP53蛋白;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信号通路是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结合稳定。结论 丹参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大柴胡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对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预测和筛选。方法 首先在SymMap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平台获取大柴胡汤的潜在作用靶点信息,在CTD疾病数据库获取2型糖尿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将两者取交集即得筛选出的药物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构建靶点的PPI网络;运用CluGO工具对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大柴胡汤治疗糖尿病的活性化学成分。结果 获取大柴胡汤靶点476个,其中与2型糖尿病相关联的靶点有41个,主要参与了葡萄糖跨膜转运、调节胰岛素分泌、葡萄糖稳态、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节等生物过程;还参与调控了胰岛素抵抗、青少年的成年人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素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大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直接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相关作用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通络方3味药丹参、三七、银杏叶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获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结合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得的冠心病血瘀证的差异表达基因,最终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R软件和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7个,其作用的生物路径与IL-1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结论 丹参通络方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实验验证其机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邹家丽  李安遥  王启铭  赵怡  于净  项荣武 《中草药》2019,50(8):1838-184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归肾经补阳药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选择归肾经补阳中药肉苁蓉、菟丝子、冬虫夏草、韭菜子、沙苑子、仙茅、续断以及胡芦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化学成分,利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值筛选活性成分及Pub Chem数据库的化学相似性靶点预测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STRING数据库寻找归肾经补阳药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加权Page Rank算法评价蛋白互作(PPI)网络中的节点,并对信号通路进行打分。基于通路富集分析及PPI分析筛选核心靶蛋白。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分别构建化合物-关键靶点网络、药材-关键靶点PPI网络和关键靶点-通路网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筛选出归肾经补阳药核心靶蛋白21个,信号通路40条。归肾经补阳中药可能通过T细胞调节、性激素调节、免疫反应、延缓衰老等途径发挥温补肾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神经营养因子、TNF及雌激素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归肾经补阳药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为深入诠释补肾阳药的分类含义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念,建立不同基源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Triple-TOF-MS)技术,建立郁金化学成分高分辨质谱数据库,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预测郁金潜在的Q-Marker。结果 郁金药材中共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2个。以共有成分为Q-Marker候选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姜黄酮、莪术双环烯酮、莪术二酮、莪术烯醇、莪术醇、二氢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莪术呋喃二烯酮可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HTR1A、HTR2A、HTR1D、HTR1B)、阿片受体(OPRK1、OPRM1、OPRD1、OPRL1)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等重要通路发挥抗抑郁的作用。结论 通过UPLC-Triple-TOF-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和确定中药郁金的化学成分,建立郁金的潜在Q-Marker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白鲜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白鲜皮治疗皮肤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白鲜皮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通过利用SwissADME数据库对白鲜皮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筛选主要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得到白鲜皮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白鲜皮中共分析鉴定了12种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4种潜在活性成分,可作用于48个关键靶点和14条主要通路。结论 采用L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白鲜皮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做作用靶点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紫苏子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的作用靶点以及相关信号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黄芪-紫苏子的化学成分;运用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其潜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OPD相关靶点,与黄芪-紫苏子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使用Cytoscape3.2.1软件构建“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在Cytoscape3.2.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然后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CSB PDB数据库、Pymol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采用A549细胞进行体外活性实验评价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抗炎作用,验证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的科学准确性。结果 黄芪-紫苏子的“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包含34个化学成分和74个治疗COPD的潜在靶点,其核心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另PPI网络中核心靶点主要涉及ALB、TP53、AKT1等;GO功能富集得到GOBP条目1841条,GOCC条目109条,GOMF条目105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30条信号通路,其中靶点在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富集较为集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和紫苏子的核心化合物中的黄芪异黄烷苷、木犀草素、槲皮素以及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对ALB具有较高亲和力。体外活性验证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结论 黄芪-紫苏子配伍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为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确定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提供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并基于Q-Marker "五原则",对中药黄柏从化学成分有效性以及可测性等角度进行Q-Marker预测分析。方法利用现有文献对黄柏药材Q-Marker的来源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黄柏药材中的核心成分。结合指纹图谱对10批黄柏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确定黄柏药材中潜在的Q-Marker,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文献查阅确定生物碱、黄酮类以及酚酸类为黄柏Q-Marker主要来源。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同时建立了 10批黄柏药材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8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黄柏碱、木兰花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药根碱、绿原酸、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结合网络药理学活性和成分可测性以及Q-Marker理念,初步预测黄柏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小檗碱可作为黄柏药材潜在的Q-Marker,最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一步验证了 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进行初步预测,同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数理统计的黄柏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黄柏药材的Q-Marker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数据库获得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用软件Cytoscape 3.7.2构建活性成分-靶点-药物-疾病网络关系,用R语言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运用PDB 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AutoDuck软件等工具进行关键靶蛋白与相关化合物的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 预测得到清幽养胃胶囊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206个成分,涉及119个靶点,跟PI3K/Akt、IL-17、TLR等信号通路有关,并发现AKT1、IL6、ALB、CASP3、VEGFA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表明关键靶蛋白与相关活性成分结合程度较好,且绝大多数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 清幽养胃胶囊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形式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益气活血通便方(Yiqi Huoxue Tongbian Recipe,YHTR)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对YHTR功效基准物质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建立YHTR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成分进行指认,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YHTR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确定YHTR功效性成分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YHTR的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个色谱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792,YHTR的功效基准物质有效地实现从药材-饮片-复方的传递;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YHTR的7个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富集通路包括癌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等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分析,预测绿原酸、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7个成分可通过作用于上述通路起到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YHTR的质量控制,7个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也为YHTR功效基准物质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鉴定赶黄草全草及其茎、叶主要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赶黄草保肝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质谱采集数据结合对照品、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鉴定和表征赶黄草及其茎、叶化学成分;运用TCMSP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筛选活性成分,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活性成分靶点;通过基因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输入String11.5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DAVID 6.8进行富集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基因-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对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在赶黄草及其茎、叶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4种化学成分;筛选活性成分28个,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126个,关键活性成分15个,核心靶点24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163个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