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电路板废水二级出水水质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并考察了该工艺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臭氧的加入量为15 mg/L,水力负荷为0.25 m3/(m3·h)时,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54.9%,和91.4%,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三标准的要求,且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压缩蒸发-低压反渗透(MVC-RO)工艺对云南省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70 m3/d,运行期间出水CODCr质量浓度为23~59 mg/L,BOD5质量浓度为14~24 mg/L,NH3-N质量浓度为6~9 mg/L,TN质量浓度为8~13 mg/L,SS质量浓度为3~6 mg/L,出水水质稳定,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水质的要求。运行费用为34.91元/t。  相似文献   

3.
在中试系统中,采用混凝-催化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MBR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高达87.6%,出水COD100 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要求。组合工艺中,臭氧塔中含锰催化剂填料的投加有效提高了臭氧氧化的效果,对出水达标起到重要作用。实验确定了各处理单元的最佳运行条件:混凝初始p H为6.0,聚铁投加量为1 400 mg/L;臭氧氧化中臭氧投加量为150 mg/L;曝气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此外,经计算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为7.96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宏宇  孙宝盛 《水处理技术》2008,34(2):86-88,91
霸州市垃圾填埋场采用氨氮吹脱-混凝沉淀-MBR-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该工世日处理200m3垃圾渗滤液,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案例进行了论述,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压缩蒸发—纳滤(MVC-NF),处理量为100 m3/d,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一般地区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渗滤液要求的水质标准,出水水质质量浓度分别为CODCr:31~62 mg/L,BOD5:16~26 mg/L,NH3-N:7~10 mg/L,TN:9~15 mg/L,SS:3~7 mg/L。该工艺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相对稳定的出水水质,其运行成本为33.76元/t,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柠檬酸生产废水二级生化出水色度高、难生化降解的特点,采用催化臭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实现废水脱色和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当催化臭氧化接触氧化时间为30 min,臭氧投加量为22.5 mg/L;BAF气水比为3∶1,水力停留时间为3 h时,出水COD降至60 mg/L以下,色度维持在10~15倍,处理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炼油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水质水量特点,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对炼油废水生化出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 H对臭氧催化氧化单元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该单元最佳臭氧投加量和最适宜pH,同时考察了pH对曝气生物滤池单元COD和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控制进水COD/O_3比=2∶1,pH在7~8,COD在150~250 mg/L,NH_3-N在21.6~59.9 mg/L的水质条件下,该系统不但能够稳定去除COD,且能够高效地去除NH_3-N,COD平均出水浓度为44.1 mg/L,NH_3-N平均出水浓度为2.07 mg/L,出水水质指标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7,(7):1444-1446
采用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O_3-BAF)工艺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石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水COD为100~120 mg/L,气水比为3∶1~4∶1,臭氧投加量为15~25 mg/L,处理后出水COD50 mg/L,氨氮5 mg/L,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能达到《辽宁省废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7):1444-1448
采用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O_3-BAF)工艺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石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水COD为100120 mg/L,气水比为3∶1120 mg/L,气水比为3∶14∶1,臭氧投加量为154∶1,臭氧投加量为1525 mg/L,处理后出水COD<50 mg/L,氨氮<5 mg/L,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能达到《辽宁省废水综合排放标准》(DB 21/1627—2008)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原工艺处理出水不达标的问题,对现有水质水量、原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处理-强化水解酸化-氧化沟-臭氧高级氧化-BAF的组合处理改造工艺。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工艺处理出水COD_(Cr)质量浓度低于70 mg/L,NH_3-N质量浓度低于5 mg/L,TP质量浓度低于0.5 mg/L,三者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出水水质稳定达到DB 32/939—2006《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引言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优势品牌。“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纹样,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陶艺创作中的重要题材。现代粉彩婴戏图注重以新材质、新手法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陶瓷上,笔者针对陶瓷装饰纹样中一种独特的幼童戏耍装饰,对瓷上婴戏纹样的发展过程、粉彩婴戏图悠久的文化价值、粉彩瓷与婴戏图相互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由反映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性能和用于对它们的生产、储运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出发,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个全面、实用的火炸药安全评估数据库。通过对此数据库内容、数据表示方法、数据搜索方法以及建立步骤的讨论,明确了该数据库的使用对象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铸造用酚醛树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华  郭学阳  刘新鹏 《辽宁化工》2002,31(5):185-187,190
针对铸造用酚醛树脂类粘结剂生产中出现的产品中苯酚、甲醛、水分含量高,树脂储存稳定性差、产品出现凝胶物等现象,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已被生产实践证明的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16.
磷石膏中杂质及除杂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过程中的一种固体废弃物,是我国排放量很大的化学石膏。作者首先介绍了磷石膏的特性及应用现状,就磷石膏中杂质进行了分类和讨论,对磷石膏除杂工艺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对各种除杂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我近两年花了很多时间喝茶,我想梳理出两个对象,一个是中国茶,一个是中国漆。茶和漆在某种层面上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我的心得。从这两个对象延伸到美术教育范畴,那就是关于“中国物质”的唤醒,这将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要作的重要工作甚至是历史使命。“中国物质”这个话题比较严重,也比较复杂,我为什么会讲到那么复杂的一个话题,或者看上去那么崇高的话题,是因为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国际化背景,就是中国制造,或者中国设计,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没有对称关系,制造和设计是对立的关系,或者二元的关系,所以我想这问题比较麻烦。我们现在中国制造的潜台词就是垃圾货,或者便宜货不安全的,所以我会在这个话题上跟漆引发话题。假设中国制造确实存在负面价值的话,那什么东西可能是正面的呢?假设有一种形态可以跟中国制造来匹配的话,我想有两个东西可以和它对接,那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物质”,可能有很多的东西中国人已经遗忘了,而这些东西在当代生活中可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我指的是产品及其使用方法,它可能不具备中国制造的负面,比如说低级、廉价、不安全,中国有这样一大批的东西具有价值,其中包括中国漆、中国茶,这是物质。假设我们从物质出发,我们会进一步引...  相似文献   

19.
李烯光  赵静 《化工时刊》2004,18(7):17-18,21
通过对电流和管路中稳态不可压缩流体在概念和规律方面的类比,提出了流阻的概念,将欧姆定律的形式应用于层流阻力的计算,使复杂管路的层流阻力计算得到了简化。  相似文献   

20.
在Moldflow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对显示器后壳进行仿真研究,以翘曲变形量为质量指标,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变动实验,保持注射工艺参数不变,研究显示器后壳底座连接口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表明显示器后壳尺寸定位68.58 cm(27英寸)时,底座连接口选用圆形,连接口位置距离底边26 mm,尺寸为直径21 mm的时候模具翘曲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