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易受温度影响产生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为了降低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传感器产生温度漂移误差的原因,针对传感器存在的温度漂移误差和输出信号的非线性介绍了一种硬件温度补偿方法和基于MAX1452的软件温度补偿方法,着重阐述了MAX1452的补偿原理以及对传感器的补偿过程.最后通过温度试验和温度循环试验比较分析了以上两种温度补偿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软件补偿方法具有更加优良的补偿效果,在-40~60℃温度范围内的精度小于0.5%.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合理的补偿方法,只在环境温度和冰箱冷冻室温度需要温度补偿时方可进行智能补偿,从而达到有效节能,实现真正“温度补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能表在不同的温度范围使用时,温差使各元器件产生了温度漂移造成的系统累积误差的问题,介绍了基于 TDK71M6513H 设计的三相电能表的两种温度补偿方法,以提高计量精度。一种是针对TDK71 M6513 H芯片本身的温度补偿,通过增益控制进行温度补偿使系统达到恒定;另一种是针对时钟的温度补偿,采用软件程序根据相应的修正值对时钟自动补偿,用以克服温度造成的晶振的频率漂移。  相似文献   

4.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陀螺易受外界温度环境影响,需要进行温度漂移补偿.使用外置温度传感器测量时,存在测量温度与MEMS陀螺感知单元温度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MEMS陀螺温度漂移补偿效果.针对该问题,研究了时间延迟互信息(time-delayed mutual information,TDMI)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辨识MEMS陀螺温度漂移与温度传感器输出变化之间的时间延迟,将辨识结果应用于温度漂移预测补偿中.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MEMS陀螺温漂补偿精度,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通信系统中阀控密封铅酸 (VRLA)蓄电池的过充电保护与温度补偿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延长系统中VRLA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必须对蓄电池进行过充电保护及对过充阈值电压进行温度补偿 ,并推荐了两种行之有效的补偿方法 ,即线性补偿和阶梯补偿。温度补偿系数对单体电池而言在 -3~ -5mV/℃范围内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对磁浮车悬浮间隙传感器温度漂移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组合预测的方法建立传感器温度特性逆模型进行温度补偿,根据传感器温度特性分别建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温度补偿系统模型,通过在探头内布置PT1000铂热电阻检测探头温度,依据温度信号对传感器进行温度误差补偿。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度逆特性,组合补偿模型的输出不受工作温度的影响,全量程最大误差为0.14 mm,在工作间隙范围内误差小于0.05 mm,且组合模型的补偿误差优于单一模型补偿效果,该方法可有效消除温度漂移效应,并提高传感器的检测准确度,能够满足磁浮车悬浮控制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对数运算电路的温度误差,提出了一种新的温度补偿方法,推证了最佳补偿条件,并用实例电路在0℃~110℃温度范围内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红外干燥箱中传感器具有较大温度滞后性的缺点,将自适应算法与基于数字滤波方法的动态补偿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温度动态补偿方法。首先建立Pt100温度传感器的模型,并采用双传感器法在线计算传感器的时间参数。应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温度采样数据进行滤波,以防高频噪声干扰;应用预测中值滤波、固定窗长的滑动滤波对温度时间变化率和时间常数进行滤波,保证Pt100的温度测定的准确性。利用测温曲线的拐点和温度相对误差,自适应判断补偿的起点与终点。为了验证该动态温度补偿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阶跃响应、测温对比及温控实验,实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缩短传感器响应时间并减小温控过程中因传感器滞后造成的温度超调。  相似文献   

9.
以太阳能LED照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铅酸电池充电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介绍了以TL494为核心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同时针对铅酸电池的浮充电压需要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调整的特性,介绍了浮充电压温度补偿原理和方法,给出温度补偿相对误差曲线。最后对设计的充电控制器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满足设计要求,温度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DS1620新型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提出了数字式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并将其用于智能温度变送器的设计中,解决了传统热电偶冷端(参比端)温度补偿器的型号匹配问题,克服了补偿电桥不能完全补偿的缺点,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变送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的电压信号变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采用压电陶瓷材料和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新型电压信号变送原理,利用压电陶瓷材料的逆压电效应获得被测电压动态位移,再由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测量逆压电效应所产生的动态位移量,实现电压参量的测量.通过对其线性度、准确度和温度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新型变送原理的电压互感器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测量准确度可以达到0.1级,温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优点及发展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概述了当前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基本的应用模式,并综述了光纤温度传感器对电力系统主要设备进行温度监测的现状与意义。针对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一种应用于消防温度探测的光纤温度传感器探头一致性的工艺改良方案。相对于传统温度测量方法,遮光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具有更广泛的使用前景,成本低廉、测温结果可靠。经过改良后的光纤温度传感探头制作工艺将显著提高传感探头的一致性,利于遮光式光强度调制型温度传感器的大规模系统组装,使得其应用前景得到了拓展。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FODTsensor)用于地下电力电缆故障检测,可对阻性接地系统故障进行快速定位。最大可测距离为10km,定位精度为1m,定位时间不超过30s.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一种光纤声波传感器系统,这种传感器用于大型电力变压器中局部放电产生声波信号的在线监测。传感器采用融硅的共振腔和在融硅的玻璃管中形成囊状的单膜光纤来形成F—B干涉仪。干涉仪采用低相干性的光采进行干涉。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这种光纤声波传感器测量变压器油中传播的声波信号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带宽。  相似文献   

16.
新型光电式电压互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500KV的光电式电压互感器。该互感器基于石英晶体的逆压电效应。高压经圆筒电容器分压后加到圆柱状的石英晶体上,晶体的压电形变被缠绕在晶体圆柱表面上的椭圆芯双模光纤传感,由低相干干涉仪对光纤中传播的两个空间模(LP01模和偶数LP11模)的微分光波相位的调制进行检测。该互感器除电容分压、石英晶体外,是一个全光纤的解决方案,没有准直仪、偏振片和波片等块状光学元件;进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度、便于规模化生产。本文给出了电压互感器的系统结构及绝缘设计,研究了互感器的性能,为高压电压互感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干涉仪的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其中探测微弱光信号的光电信号检测电路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光纤振动传感器系统,分析了PIN光电二极管前放电路和典型跨阻抗PIN-FET的组件电路,为减小前放I/V变换电路中跨阻阻值很大而带来的热噪声,设计了T型电阻网络。利用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PIN光电二极管的前放检测和滤波器电路,对Sagnac干涉仪的输出的光信号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该电路有效地降低了输出光电流噪声的均方值,其性能可靠,完全满足振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电压、强磁场环境中的温度测量,提出了基于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方案,设计了新型的光纤温度传感器,通过双波长光源和补偿回路的设计,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理论证明和多次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精度较高的温度测量,并且具有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成本低、体积小、便于安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胡红利  张晓鹏  徐通模  于敏 《高压电器》2001,37(3):26-28,32
采用一种自制的荧光辐射型多路光纤温度传感器 ,对XGQ30 0 5型充气变频X射线探伤机的高压包 (高压变压器绕组 )中热场分布进行了测量 ,给出了测量结果 ,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为充气变频X射线探伤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开发了一种可用于单相220 kV封闭式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ted Switchgear,GIS)的同轴电容电压传感器样机,该传感器充分利用了GIS轴对称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该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结构设计中需考虑的直径、长度、边缘效应等问题;分析了加工工艺、温度、气密度等各种误差因素对测量数据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电压传感器性能的补偿措施,如曲面拟合、公式修正等软件方法,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同轴电容电压传感器可代替传统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