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朝建立政权后,采用唐代监察制度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风格,在沿用例唐“六条问事”制度的基础上,又对监察官员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了发展扩大,形成了独具辽朝特色的监察制度,巩固皇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汉代行政监察的组织和机制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一职,其办公机构为御史台,并在此之下建立刺史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监察.在御史制度之外又建立了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等监察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3.
程天芹 《兰台世界》2012,(15):60-61
宋代考课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官员黜降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一整套考课和监察制度、御史台弹奏格及"制词"。因考课导致的官员黜降并不多,北宋因御史、谏官和转运使弹劾而引起的官员黜降的记载很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一种有效途径。明代监察制度承前启后,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都察院作为明代的最高监察机构,在监督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阐述了朱元璋的监察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产生对监察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其完备而严密的监察组织体系,单线垂直独立的监察组织模式,秩卑权重、禄薄赏厚的职权定位原则,较为完善的监察法律基础等,都体现了有明一代对历代监察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傅丽 《兰台世界》2015,(6):74-75
明朝时期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双重监察体系,其中提刑按察使司是明朝地方监察的主体。本文探索了提刑按察使司制度的形成过程、职能及其监察运作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明代的提刑按察使司制度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7.
巡视监察制度,古已有之记者: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央巡视工作,成果斐然。这一制度安排,在我国古代是否有迹可循?张晋藩: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由来已久,实际上,有官就有察官,有官就有考课。监察、考课是逐渐连在一起的,但是,作为一种监察制度,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确立的。战国以前,还是贵族政治。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出现,皇帝任免官员。监察官的制度、名称,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安徽省启动了"安徽省行政权力电子监察"项目建设。在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安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设计并构建了基于"三级监察"、"三级联动"应用架构和基于"1+N+1"技术架构的电子监察系统,在电子监察业务开展和平台架构设计方面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开始采用巡视的方式来加强统治。西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后,巡视制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监察作用。本文拟在梳理中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建立及其发展演变的基础上,略述其可资借鉴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监察案件档案是指行政监察机关在监察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监察案件的各种文件材料.监察案件档案直接反映了监察机关开展业务工作的情况和成果,因此.又可以称作监察业务档案.  相似文献   

11.
叶玲 《兰台世界》2016,(4):132-134
唐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除了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外,还进一步强化各种制度的建设,尤其注重对官吏廉政管理制度的建设,既有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又有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还有细致周密的监察制度作保障,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唐代的政治清明,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王朝为监察政府官员,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官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纪检监察报》坚持策划先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连续推出一系列重磅稿件,全方位记录深化改革步伐,立体呈现监察体制改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图景,有效提升了监察体制改革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4.
詹瑞明 《新闻世界》2009,(9):177-178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曾为封建政权的巩固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吏实行严密的监察,是我国古代官吏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某些独到之处对当今社会健全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文中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形成时期、机构设置、职权、运行机制及演变过程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景庆凤 《兰台世界》2005,(10):67-69
在青海省档案馆馆藏中珍藏有一幅明朝万历十九年钦差巡按陕西监察御史王关于"拒虏纳马"事给青海地区藏族的申明告示.此幅短短625个字的告示,记载了茶马互市的历史痕迹,反映了当时历史时期下推行的茶马贸易制度--"差发马"即"金牌差马"制度的历史概况.由此也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朝时期汉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互通有无,互为依赖,互为支援,共同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1,(9):26-27
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文中对秦汉时期中央监察制度形成时期、机构设置、职权、运行机制及演变过程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两种"巡查"制度一是位高权重、职宽责严的巡按御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明代,巡查制度已相当完备。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明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  相似文献   

19.
于文 《编辑之友》2018,(5):17-21
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新兴知识服务是基于网络时空而产生的全新知识生产和分享空间,围绕知识作品使用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也都随之颠覆与重构,引发了知识服务在"思想/表达""成本/效率""围墙/自由"方面的版权矛盾与冲突.出版业等数字内容产业在知识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应当从建立和完善侵权监察制度、版权许可方式、版权合作机制和版权经营理念等方面做好相应的版权制度调适.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