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对乳腺增生病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中药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病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普通级大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is)和黄体酮(progesterone)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MGH),用健乳灵(Jianruling)治疗60天,观察乳头高度,乳腺组织结构,测定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动物血液中的垂体促乳素(prolactin),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孕酮(progesterone)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动物的第二,第三对乳头高度已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健乳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体内垂体-性腺的激素分泌活动,并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腺组织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癖消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分别注射大鼠3周和1周,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于造模4周后给予乳癖消颗粒,连续8周,测定血清中E2、P、T水平,测量第2、3对乳头高度,镜下观察第2对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观察各组乳腺增生程度。结果乳癖消颗粒能显著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降低E2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乳癖消颗粒可减轻乳腺增生大鼠乳腺充血与水肿,减少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结论乳癖消颗粒具有一定防治乳腺增生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方美登木片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美登木片对苯甲酸二醇致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方法:按体重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剂量、中剂量组4组。各组用等容不等浓美登木片药液灌胃给药。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子宫指数的影响。结果:用药1月后,模型大鼠乳头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美登木片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乳头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并对乳头直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康汤对大鼠乳腺增生及调节内分泌激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康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增生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造模,制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以乳结平胶囊作阳性对照,观察各组大鼠乳头高度,以及乳康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增生及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乳康汤各剂量组大鼠导管上皮细胞层数和...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豚鼠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方法的建立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采用给豚鼠已烯雌酚、黄体酮联合注射法所致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测量乳头直径及高度,检测血清中雌二醇、黄体酮;对乳腺、子宫、卵巢组织作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的乳头直径及高度显著性增加,乳腺组织切片可见典型的乳腺增生,血清中各激素的水平也有不同的变化;子宫、卵巢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与充血。结论采用已烯雌酚、黄体酮注射能成功复制豚鼠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雌激素介导的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膻中、三阴交穴)、西药组(灌胃三苯氧胺0.5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肌注己烯雌酚(剂量为0.5 mg·kg-1·d-1)及黄体酮(剂量为4mg·kg-1·d-1)方法复制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及西药组治疗30d,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第2对乳头高度,血清雌激素(E2)水平,雌激素受体(E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治疗前乳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后模型组乳头高度显著增加(P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康汤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形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以乳结平作阳性对照,观察3个不同剂量乳康汤组大鼠乳头直径、高度和形态学变化,测定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含量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强度,检测模型大鼠细胞调亡比例。结果:乳康汤可使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红肿或增生减轻,明显减少乳腺小叶腺泡数及腺导管上皮细胞层数,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而升高孕酮(P)含量,对乳腺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抑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乳康汤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激素水平,改善机体内分泌环境,使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对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康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形态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应用少量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研究乳康汤对该模型大鼠乳头形态、组织学和雌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取大鼠第3对乳腺组织,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乳腺组织中雌二醇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的变化。结果乳康汤均能明显改善模型鼠乳头增生性形态学改变(P〈0.01),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和泌乳素的水平(P〈0.01或P〈0.05);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孕酮的水平(P〈0.01或P〈0.05)。结论乳康汤具有抑制乳腺增生模型鼠乳头增生形态的改变;乳康汤抑制乳腺增生;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改善机体内分泌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鹿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鹿角、鹿角胶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方法:长期外源性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给药4周后,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测定子宫指数、卵巢指数;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全部治疗组大鼠的乳头红肿、乳腺小叶、腺泡、导管增生均较轻;血清中E2、孕酮、睾酮、LH不同程度降低,PRL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鹿角、鹿角胶对大鼠乳腺增生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各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用药乳腺宁贴片对乳腺增生模型SD大鼠的乳头直径与高度、乳腺组织病理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乳腺宁贴片组(T组),每组10只。M组与T组大鼠通过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构建乳腺增生模型。从肌内注射开始,T组在大鼠第2对和第3对乳头外敷乳腺宁贴片中硫酸盐粉末膏药3 g,而C组和M组给予等量赋形剂,每24 h换药1次。干预第30天测量3组大鼠乳房的直径和高度,观察3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C、M、T组大鼠乳头直径分别为(1.40±0.07)、(1.64±0.05)、(1.51±0.03)mm,高度分别为(1.24±0.09)、(2.24±0.12)、(1.87±0.10)mm,与C组比较,M组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M组比较,T组大鼠的乳头直径、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与C组比较,M组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显著增多,乳腺腺腔扩张同时出现大量分泌物,导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增生排列紊乱,ERα、PR和Ki-67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较,T组乳腺小叶的腺泡数显著减少,管腔内的分泌现象减弱,ERα、PR和Ki-67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乳腺宁贴片外敷于乳腺增生模型SD大鼠,可降低乳腺组织ERα、PR和Ki-67表达,改善大鼠乳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乳消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制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以乳康片作对照治疗,检测模型大鼠灌服乳消胶囊后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泌乳素(PRL)水平,观察各组大鼠第二对乳房的乳头高度及乳房组织光镜下病理改变,结果显示:乳消胶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2、PRL、乳头高度明显降低,P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对照组比较,E2降低,P升高(P<0.05),PRL无明显差异,光镜下乳腺组织接近空白组;乳消胶囊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E2、乳头高度降低(P<0.05、P<0.01),光镜下乳腺组织接近空白组;其余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说明高剂量乳消胶囊可整体上调节性激素水平,减少其对乳腺的刺激,起到修复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乳癖安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对大鼠乳房、乳头的直径和高度进行测量,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浓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腔平均直径,判定乳腺增生类型并计算乳腺增生率,锥板法测血液黏度观察乳癖安胶囊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结果乳癖安胶囊能抑制乳腺增生大鼠乳房、乳头增高、增大;调节血清E2和P浓度,改善E2/P比值;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改善病理组织变化,抑制乳腺增生程度;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结论乳癖安胶囊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积雪草甙对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积雪草甙对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在制备模型同时或之后,灌服积雪草甙,于给予受试药后第32天测量左右两个乳房直径,高度和乳头直径;放射免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镜下观察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计算乳腺增生率和增生程度。结果:积雪草甙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症的发生率,抑制乳腺增生程度,调节血清E2和P浓度,改善E2/P比值,积雪草甙能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减少乳腺增生症的发生率,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块消软胶囊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乳块消软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他莫昔芬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的方法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测定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乳块消软胶囊能明显减小大鼠乳房直径、乳头高度,明显降低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提高孕酮(P)水平,增大胸腺系数、减小子宫系数。结论:乳块消软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小叶增生合剂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用抗小叶增生合剂30.0,15.0,7.5ml/kg 3个剂量治疗30天,测定大鼠乳头直径,观察乳头大体形态变化及显微镜下乳腺组织变化,观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测定血清苯甲酸雌二醇含量。结果抗小叶增生合剂能明显减小大鼠增生乳头直径,减少乳腺小叶数、腺泡数和腺泡腔直径,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减轻乳头形态学症状和降低血清苯甲酸雌二醇含量。结论抗小叶增生合剂对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建立与人类乳腺增生病相类似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己烯雌酚、黄体酮处理动物。检测血液中雌二醇(E2)、黄体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乳腺组织作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动物的乳腺组织切片均有典型的乳腺增生;血清中各激素的水平也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采用“己烯雌酚 黄体酮”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建立乳腺增生病的动物模型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芝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2):937-939
目的探讨乳痛安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未孕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乳痛安组,每组10只,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病,用乳痛安进行灌胃,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测定血液中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中、高剂量乳痛安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液中的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则明显升高(P〈0.05),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明显减小(P〈0.05),腺泡和腺管数目减少,体积缩小(P〈0.01)。结论乳痛安通过调整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增生的乳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美登木片(白花蛇舌草、美登木茎叶、海藻、鹿仙草等)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雌二醇法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结果:复方美登木片能明显减小雌二醇加黄体酮所致乳腺增生大鼠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减轻乳腺重量;对性激素水平有明显的影响,显著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提高孕酮(P)水平。结论:复方美登木片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善症状和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药乳腺-Ⅰ (M-Ⅰ)号对乳腺增生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及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选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动物每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1)1次,连续25 d,随后每天肌肉注射黄体酮(4 mg· kg-1)1次,连续5d,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对照组大鼠给予三苯氧胺1.8 mg·kg-1灌胃;M-Ⅰ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M-Ⅰ号0.5、1.0和3.0g·kg-1灌胃.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乳头高度,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特征,检测大鼠血清及乳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高度仍显著增高(P<0.01),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乳腺组织ER、PR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Ⅰ号各剂量组大鼠乳头高度明显偏小(P<0.05或P<0.01);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M-Ⅰ号高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血清及乳腺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乳腺组织中ER和PR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M-Ⅰ号对乳腺增生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乳腺增生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美登木片(白花蛇舌草、美登木茎叶、海藻、鹿仙草等)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雌二醇法造成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结果:复方美登木片能明显减小雌二醇加黄体酮所致乳腺增生大鼠的乳房直径、乳头高度,减轻乳腺重量;对性激素水平有明显的影响,显著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提高孕酮(P)水平.结论:复方美登木片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善症状和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