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探讨用超声技术从竹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以茶多酚的产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超声功率为70 W,采用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浸提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四个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70 W的前提下,从竹叶中超声提取茶多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g/mL),乙醇体积分数75%,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产率为0.624 3%。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环保,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以茶酒糟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水浴振荡法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对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的水浴振荡乙醇提取工艺,并考察茶多酚对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从茶酒糟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5 ℃。在此优化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量为41.52 mg/g。从茶酒糟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对·OH和DPP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1.7%、93.7%,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耦合乙醇-硫酸铵组成的双水相体系提取茶多酚,以乙醇体积分数、硫酸铵质量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影响因素,以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硫酸铵质量浓度0.25 g/mL、液料比70∶1(mL/g)、超声时间16 min、超声温度45 ℃,此时茶多酚提取率可达17.58%。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提取安化黑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安化黑茶茶多酚的工艺条件,以乙醇为溶剂,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当超声功率为100 W时,安化黑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0(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波协助提取提高了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提取效率,为安化黑茶精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热溶性绿茶粉中提取茶多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春雷  罗学平  张路  杜晓  杨安 《食品科技》2006,31(12):87-90
试验以热溶性茶粉为原料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比较了不同浸提时间、不同乙醇浓度、不同乙醇体积的条件下,茶多酚产品的提取率;并分析了茶多酚在各个工序中的损失情况,认为乙酸乙酯萃取工序中茶多酚损失最严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5min、乙醇浓度65%、绿茶粉与乙醇质量体积比为1∶10。  相似文献   

6.
以川产夏秋粗老绿茶绿毛峰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并与常规水提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得出超声波辅助醇提法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料液比1∶120、超声波火力值70%(功率350W)、醇浓度8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min。在此浸提条件下,茶多酚浸提率为14.53%;比常规水提10.85%的茶多酚浸提率相比,浸提效率提高33.92%。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波-超声波辅助乙醇法和水提法分别提取枣渣总黄酮和多糖。实验结果表明:枣渣黄酮提取的较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5℃、超声提取时间30min、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含量为1.50%。枣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固液比1∶20,粗多糖提取率2.17%,多糖含量达63.64%。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处理优化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eanut skin procyanidins,PSPc)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预处理后的花生红衣为研究对象,超声-微波协同乙醇提取PSPc,在单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PSPc提取量的显著因素,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且评价不同提取工艺对PSPc提取量和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60 W超声10 min,240 W微波 90 s,70%乙醇、50 ℃浸提 20 min、料液比 1∶40(g/mL),在此条件下,PSPc的提取量可达到 186.38 mg/g,显著高于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其他方法(p<0.05),且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选白茶茶多酚的回流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茶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浸提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醇提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浸提时间40 min,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70℃。按此条件,白茶茶多酚醇提取率为31.28%。  相似文献   

10.
从茶渣中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1∶5,乙醇沉淀静止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相似文献   

11.
茶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碎茶末,本文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碎茶末中茶多酚,将其变废为宝.方法是通过正交实验,以茶多酚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压力200MPa;保压时间5min;固液比为1:20,得率是37.7%.并将其粗制品应用到鱼肉的保鲜中,实验表明茶多酚粗制品能有效延长鱼肉的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2.
卢雯静  宁井铭  方世辉  江山  韦欢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6-299,317
为了实现对茶树的综合利用,以茶树的花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茶树花中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超声波功率350W,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30g/mL时,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得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8.38%和23.69%。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料加工工艺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福鼎大白群体种为原料,采用不同揉捻程度和干燥方式加工成青毛茶,按相同渥堆和干燥方式加工成青砖茶散茶。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及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随着揉捻程度加重,青砖茶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多酚和儿茶素保留量及酚氨比增加,感官品质降低。原料晒干或烘干处理陈香纯正、滋味醇和,感官品质优于炒干处理。炒干处理水浸出物、多酚、儿茶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及酚氨比最高,挥发性成分总量(39.51)及种类(49种)低于晒干处理(59.74,82种)和烘干处理(62.01,71种)。【结论】原料揉捻程度和干燥方式对青砖茶品质有显著影响,轻揉或不揉捻有利于青砖茶品质的形成,原料采用烘干或晒干工艺制成的青砖茶香味纯正,品质更好。为促进青砖茶安全高效生产及品质稳定,建议生产上采用烘干方式加工原料茶。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种不同的浸提方法与两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制备茶膏,对其进行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分析,并与市售茶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沸水浸提、真空减压浓缩的茶膏样品,其氨基酸、茶多酚、总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及其他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茶氨酸)的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16.95%、21.96%、24.93%、48.80%、45.31%、63.42%、0.48%、13.52%、38.85%。市售生茶茶膏的营养素、酚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普遍差异较大。因此,规范茶膏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普洱茶(生茶)拼配规则及各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普洱茶(生茶)实物标准样的科学制备,规范普洱茶原料及普洱茶(生茶)产品,揭示影响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滋味品质的物质基础,并探讨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临沧、普洱、大理、西双版纳的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1)通过筛选可拼配单样、小样试拼及排序、大样拼堆及评定等程序,严格通过品质水平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制备出二套实物标准样:晒青茶实物标准样、普洱茶(生茶)实物标准样。(2)通过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通径分析表明,茶多酚与氨基酸、黄酮是影响晒青茶滋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其中,黄酮对晒青茶的滋味品质直接作用最明显,茶多酚通过其余变量对晒青茶滋味品质的间接作用综合影响最大。本研究不仅为普洱茶的质量标准信息化研究、茶饮料开发等方面提供分析方法参考,更为促进普洱茶的高质量、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茶青为发酵培养基质,对灰树花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内含物含量的变化及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中叶茶,2%大豆粉,接种量1%,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9d。发酵后其菌质的有效成分为:茶多酚1.78%,游离氨基酸0.77%,酚氨比2.3,多糖4.69%。与发酵前比较其多糖含量增加了31.7%,茶多酚降解了77.8%,游离氨基酸降低了26.7%,酚氨比降低了69.9%,茶叶品质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武夷岩茶废弃下脚料茶梗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茶多酚工艺。以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水茶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50 W、浸提温度73.7 ℃、浸提时间37.5 min和水茶比22:1 mL/g。预测的茶多酚含量为15.52%,经过实验验证茶多酚含量为15.46%±0.03%。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在使茶汤具有最佳感官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8.
龙井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茶多酚的得率和纯度,以龙井绿茶为原料,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醇提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4次,每次45min,温度为70℃,液固比为20:1,最大浸提率为24.45%。微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预浸30min,乙醇浓度40%,微波解冻档浸提4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40:1,最大浸提率为24.70%。超声波辅助浸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5min,浸提2次,液固比为14:1,最大浸提率为24.72%。结果表明:微波与超声波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三者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色泽与滋味的有关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和色素等,本文对这几种成分的分析态势作了综述。研究表明:目前茶多酚和氨基酸都相继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对成分中的单体进行分离及分析研究;咖啡碱在提取技术的优化设计及含量测定新方法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对不同来源及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到的茶多糖的结构分析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而其所表现的活性也表现较大的应用潜力;同时,在保健作用上,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和色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单体成分均有不俗的表现。由此可见,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已不局限于对茶叶的色泽和滋味影响方面,分析技术、抗氧化性、细胞毒性、保健作用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