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Nim)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四血管结扎法(4-VO),单胺递质测定采用荧光光分光度法,结果: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75mg.kg^-1和1.5mg.kg^-1能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电活动,脑电恢复时间可恢复到19±3min和17±4min(P〈0.01),尼莫地平还能明显减轻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的单胺递质的降低;结论:Nim对缺血引起损伤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颗粒剂的药效学和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药理学方法研究古方补阳还五汤颗粒的药效学及其急性毒性,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补阳还五汤颗粒剂对实验性大脑缺血的作用,对大鼠心电、血压、颈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对凝血主血栓的影响。结果:该颗粒剂对脑缺血大鼠脑指数显著降低(P〈0.05),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P〈0.01),降低脑血管阻力(P〈0.01),延长凝血时间及抑制血栓的形成(P〈0.01);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对小鼠ig最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为群  费樱  赵明祥  严德凤  付原 《贵州医药》2000,24(10):593-59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脑醒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IL-2、IL-6水平。结果 脑醒死患者治疗前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治疗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4.
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 及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 的影响。方法:2 组( 各30 例) 均给予一般性治疗( 甘露醇、川芎嗪、卡托普利及格列齐特) ,噻氯匹定组另予噻氯匹定250 mg , po,qd ×30d 。治疗前后做CD62P, CD63 含量检测及疗效评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CD62P及CD63 含量比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1) , 治疗30 d 后明显降低( P<0 .01) ;噻氯匹定组总有效率(80 % ) 高于对照组(53 % ) 。结论:噻氯匹定能抑制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的激活,减少对脑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感染性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百日咳菌液右侧颈内动脉注射造成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n=6).BE组:注射百日咳菌液(06mL·kg-1);NS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Nim组:注射菌液后10min,静注尼莫地平10μg·kg-1,再以075μg·kg-1·min-1持续静滴,4h后观察右脑伊文斯蓝蓝染,测定右脑水、钙、钙调素及钠含量.结果:Nim与BE:水822±10%和844±12(P<001);钙105±13mmol/kg干脑和175±14(P<001);钙调素159±18μmol/kg湿脑和240±30(P<0.01);钠173±7mmol/kg干脑和275±38(P<005).两组脑蓝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莫地平对感染性脑水肿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连续测量脑血流量(CBF),观察3,4,5-三甲氧基苯甲酸-8-(二乙胺基)-辛酯(TMB-8)对麻醉大鼠CBF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B-80.5,1.0和2.0mg·kg-1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CBF5%,20%和34%.其中仅2.0mg·kg-1组使平均动脉压(MABP)降低6%.而尼莫地平(Nim)0.01mg·kg-1在使CBF增加21%的同时,使MABP降低了27%.麻醉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的MABP低限是5.3kPa.在MABP4.0kPa时TMB-82.0mg·kg-1能增加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而Nim0.01mg·kg-1则无明显作用.提示TMB-8增加CBF和增强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是其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脑灌注成像(CTP)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进行脑灌注成像,对50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所有病洌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脑梗死侧CBF和CBV较对侧显著降低,MTT比对侧显著延长(P〈0.05),有45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为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125例脑梗死病人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G、LP(a)、oxLDL显著增高(P<0.01),HDL显著降低(P<0.01),TC、LDL、ApoA-Ⅰ、ApoB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血TG、LP(a)、oxLDL浓度增高和HDL浓度降低与脑梗死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奚血症对肾小球损伤或硬化的病理意义。方法:对15例肾病患者进行血脂和血清蛋白的测定,并与1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全部患儿Ch、TG、HDL-Ch、LDL-Ch、ApoA1、Apo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HDL-Ch、ApoA1外,上述血脂异常与白蛋白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明病蛋白尿并  相似文献   

10.
鲁一兵  缪珩 《天津医药》1999,27(7):399-400
采用单抗ELISA法测定了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OX-LDA、ApoE水平。结果显示:(1)DM组较对照组OX-LDL、ApoE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DM伴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前者血浆OX-LDL、ApoE水平显著增高(P〈0.05)。(2)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经力平脂治疗后血浆OX-LDL、ApoE水平显著下降。(3)血浆OX-LDL与血ch、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改善急性脑梗塞脑缺血缺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静滴尼莫地平,对照组(40例)静滴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平均减少值(MDSND)均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够使脑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氧饱合度(SaO2)增加,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疗效肯定,在扩张脑血管及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缺氧方面,综合疗效较胞二磷胆碱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研究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把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蚓激酶胶囊组42例,同样接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而蚓激酶胶囊组加用蚓激酶胶囊。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等进行对比。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蚓激酶胶囊组治疗前(10.85±3.26)与治疗后(5.04±1.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10.62±3.28)与治疗后(6.12±1.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蚓激酶胶囊组治疗有效率(90.50%)与对照组(7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蚓激酶胶囊组病灶一侧CVDI中,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治疗后[(4.26±1.26)ml/s;(9.98±1.82)cm/s]较治疗前[(4.13±1.46)ml/s;(7.12±1.63)cm/s]显著增加(P〈0.05),较对照组治疗后[(4.62±1.26)ml/s;(9.26±1.58)em/s]亦有显著增加(P〈0.05)。脑血管外周阻力及临界压力蚓激酶胶囊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826±258)Pa.s/m1;(6.02±1.84)kPa;(1926±253)Pa.s/ml;(7.03±1.43)kPa]较治疗前[(2132±323Pa.s/ml),(7.26±1.68)kPa;(2058±278)Pa.s/ml,(7.84±1.36)kPa]明显降低(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产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单盲、平行对照、随机的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分为2组:尼莫地平组(n=60)在使用甘露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3mg/d静脉滴注;对照组(n=60)单用甘露醇治疗。结果 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1.7%,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尼莫地平组病情程度轻型的疗效优于中、重型;病程1天内的疗效优于超过3天的疗效。其疗效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尼莫地平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比对照组更迅速、更显著(P<0.01)。尼莫地平组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降低15.7%(P<0.01);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分别增加15.4%及11.4%(P均<0.05)。对照组对血小板聚集、脑血流速度无明显影响(P>0.05)。尼莫地平组不良反应以头痛、头晕为主,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国产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有价值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观察和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86例该病患者进行脑循环动力学观察,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把患者分为两组,同样接受脑梗死的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均以14d为1个疗程。对患者进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前、治疗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结果①丹红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失,治疗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1%;②丹红注射液组患者病灶一侧CVDI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V)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较对照组亦有显著增加(P〈0.05)。血管阻力(R)、弹性及临界压力(CP)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较病灶对侧大脑差异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压、降压疗效和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采用联合治疗的C组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经治疗,C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降压总有效率和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降压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东升  杨红  钟平 《安徽医药》2001,5(3):179-180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对96例起病在48h内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颅内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改变。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明显。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讨更适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物。方法 :应用随机双育对照观察了巴曲酶和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但巴曲酶应用后神经系统功能的缺失的改善更为明显 ,且副作用等少。结论 :巴曲酶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比胞二磷胆碱更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更少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FNS对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SPECT半定量分析技术测定10例脑梗死患者经FNS前、后的局部脑血流量 ,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情况。结果 :10例脑梗死患者电刺激前皆有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减低 ,FNS后原脑血流减低区域和对侧大脑半球镜像区域皆有不同程度改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脑血流功能改善以病灶周边较明显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应改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FNS对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功能改善有肯定作用 ,随着脑血流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为军 《中南药学》2008,6(4):498-50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8mg,均加入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连用14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1.4%(P〈0.01);2组治疗14d后N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8d后有显著改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46例,首先应用巴曲酶分别10,5,SBU,qod,iv gtt,共3次,然后予以尼莫地平治疗;常规组48例,仅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0例(43%),显著进步20例(43%),总有效率94%;常规组基本治愈5例(10%),显著进步15例(31%),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且明显减低了病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