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催化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uO-CeO2/γ-Al2O3多相催化剂替代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中的绝缘填料,构建新型电催化氧化体系。考察了槽电压、pH、气体流量和极板间距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当槽电压为15.0V、pH=7、曝气量为0.08m3/h、极板间距为3.0cm时,反应180min后,对NH4+-N的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对渗滤液的电催化氧化降解进行动力学分析,NH4+-N的脱除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经过该体系处理渗滤液,出水的可生化性由0.107提高至0.52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合磷硫酸铁絮凝剂(PFPS),混凝和电催化氧化方法相结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结果表明当絮凝剂用量为8‰、搅拌速度为450 r/min、搅拌时间为6 min、pH为7时,化学需氧量(COD)、固体悬浮物(SS)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1.5%、86.7%和96.8%。其渗滤液出水经过随后的电催化氧化处理后,在pH为9、槽电压为16 V、曝气量为0.04 m3/h、极板间距为2 cm时,可以高效率去除氨氮(NH3-N),达到国家渗滤液排放标准(GB 16889-2008),并且对COD也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可达69.1%。混凝-电催化氧化作用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有效降低其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负荷。  相似文献   

3.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解槽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电解催化处理研究,考察不同的极板间距、电流密度、氯离子的质量浓度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板间距为1.0 cm,电流密度为10 A/dm2,氯离子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该法对中等浓度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7.3%。  相似文献   

4.
目前7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无害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将导致污染环境。采用Fenton,Fenton-Microwave和臭氧的高级氧化法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pH值、H_2O_2和Fe~(2+)物质的量比、臭氧浓度等条件对垃圾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_(cr))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法在pH值为3,H_2O_2和Fe~(2+)物质的量比为3,反应时间90 min条件下垃圾渗滤液(COD_(cr))降解率为52.32%,Fenton-Microwave法在pH值为5,H_2O_2和Fe~(2+)物质的量比3,微波功率为420W,微波辐射下反应时间6min条件下垃圾渗滤液COD_(cr)降解率为61.74%,臭氧氧化法在pH值为8,臭氧速度为30mg/min,催化剂Fe~(2+)和COD_(cr)质量比为3最佳条件下垃圾渗滤液COD_(cr)降解率为48.30%。  相似文献   

5.
老龄垃圾渗滤液高氨氮的电化学氧化及其能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垃圾渗滤液高氨氮、难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含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电极材料、电流密度、Cl-质量浓度、pH、极水比等因素对渗滤液中高NH3-N去除的影响,分析了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耗和电流效率。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30 mA.cm-2、Cl-质量浓度5 000 mg.L-1、pH为8、极水比17.8 m2.m-3的条件下,以Ti/RuO2-IrO2-TiO2电极为阳极电解6 h后,NH3-N的去除率、电流效率和比能耗分别为99.9%、35%和91.9 kWh.kg-1。  相似文献   

6.
以攀钢燃煤炉产生的粉煤灰为对象,经过不同的预处理过程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煤炉产生的粉煤灰在经过酸洗和350℃条件下热处理后,其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都将得到较高的增加。在pH为2.0,H2O2投加量为200mg/L,反应1.0h后预处理后的粉煤灰对垃圾渗滤液的去除率达到76.4%,能够较好的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气泡-电催化协同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pH、微气泡通气量等工艺条件对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单一使用微汽泡、双氧水、电催化及其双组合协同工艺方案去除COD和氨氮的效果,并采用Design Expert 8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协同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响应面预测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为33.3 mA/cm2、通气量为8.5 L/min、渗滤液初始pH 8.5,在该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5.3%和97.1%,与预测值(COD为75.0%,氨氮去除率为95.4%)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阳极为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阴极为AISI201不锈钢,考察了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3-N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稀释比是影响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初始pH和极板间距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小。在稀释体积比1:2,电流密度75mA/cm2,不调节pH,极板间距为10 mm的最优工况条件时,COD、NH3-N的质量浓度变化分别满足线性方程COD/(mg·L-1)=1 675-3.1t/min和ρ(NH3-N)/(mg·L-1)=1 296-2.5t/min,对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6。电化学氧化9 h后,COD、NH3-N去除率分别为99.13%、99.95%,能耗为88.61 kWh/m3。  相似文献   

9.
多孔陶瓷粒子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2-氨基吡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梁雪梅  潘珍  殷杰  孟勇  尹笃林 《化工进展》2014,33(1):219-223,256
采用以CuO-ZnO/多孔陶瓷粒子电极构建的三维电催化氧化反应器降解2-氨基吡啶,考察了初始pH值、槽电压、电解质投加量和曝气流速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和反应的电流效率,并通过检测2-氨基吡啶降解过程中几种含氮产物,分析了2-氨基吡啶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比中性条件更有利于2-氨基吡啶的降解,在初始pH值为8.4、槽电压为15 V、支持电解质用量为30 g/L、曝气流速为40 L/h的条件下,处理150 min,2-氨基吡啶和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3.98%和74.44%,粒子电极可以显著提高电流效率。2-氨基吡啶降解过程分析表明:在电催化条件下,N2和NO3?-N是2-氨基吡啶主要含氮矿化产物,且2-氨基吡啶的开环转化和矿化可以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0.
电絮凝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电絮凝法去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试验。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处理本试验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条件为:极板材料采用铁电极,极板间距为20mm,pH为6~8,电流强度为3A。最佳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