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成贵 《现代保健》2013,(16):34-36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将6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FL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紫杉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2%,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变化。  相似文献   

2.
刘晓燕  袁容 《现代保健》2013,(13):39-40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基础上加γ-干扰素雾化吸人治疗多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同时,雾化吸入γ-干扰素,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6个月和治疗结束,观察组的痰细菌学检查阴转率(分别为75%和1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病灶吸收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缩小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率(68.75%)高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多耐药肺结核效果强于单纯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组,联合治疗组应用放疗加化疗(n=29),化疗后休息1周,采用6MVX射线常规分割,前后对穿和等中心斜野照射。单纯放射治疗组(n=29)放疗方法同联合组。结果:①近期疗效:联合组近期有效率为92.6%,单放组为71.4%(P〈0.05)。②生存率: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52%和41%,较单放组显著提高(P〈0.05)。③症状改善情况:联合组治疗结束能进普食或软食者为79.5%,放疗组为6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综合组略高于单放组,但能耐受。结论:放射治疗加TP化疗联合组疗效优单纯放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雯 《现代保健》2011,(28):29-30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组(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Gy。联合组同步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d),2次/d,至放疗结束。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7例,有效率92.0%;单放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4例,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放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虽重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FOLFOX4方案单纯化疗)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肿瘤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率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效果确切,有利于肿瘤的控制,近远期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组采用热疗联合化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9%;对照组有效率6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中晚期鼻咽癌进行单纯放疗和同期不同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抽取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20例,其中采用单纯放疗的设为对照组。采用同期顺铂化疗的设为研究组1,采用同期多西紫杉醇化疗的设为研究组2,采用同期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的设为研究组3,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同期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采用单药化疗的毒副作用显著低于联合用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单药化疗的毒副作用较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压氧联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对脑瘤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脑瘤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常规放疗前行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的局控率,中位进展时间(1TrP),生存率,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局控率分别为88.9%和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TTP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发生放射性脑病几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加放疗可提高脑瘤术后的局控率、改善中位TTP和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鞠连英 《现代保健》2013,(16):26-2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止血同时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胃止血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Hp转阴率为78.1%,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Hp转阴率为48.7%,总有效率为51.2%,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14.3%,对照组溃疡复发率为26.3%,两组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蒙占权 《现代保健》2014,(11):111-113
目的:评价复脉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脉饮加味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脉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彩云 《现代保健》2014,(19):130-13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个人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仅采用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宫颈癌根治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术后病理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5);观察组阴道边缘、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及血管浸润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2.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80 mg缬沙坦,两组患者中若治疗1周后,患者血压未恢复不理想,可使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增至5 mg,缬沙坦剂量增至160 mg,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对血压情况进行改善,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对照组,观察化疗后近期疗效指标、肿瘤内分泌指标以及远期疗效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2,x2=5.992;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EGF-A、VEGF-B和VEGF-C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3,t=6.094,t=5.892;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3,x2=7.273, x2=6.274,P<0.05)。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2,t=7.883;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有助于促进肿瘤缓解、降低VEGF水平、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及延长整体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玲 《现代保健》2014,(36):51-53
目的:探讨对癌性腹水患者采用新型腹腔引流器联合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癌性腹水患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腹腔引流器联合腹腔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性腹水患者采用新型腹腔引流器联合腹腔化疗,确保较高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倩雯  张震  刘雪 《现代保健》2014,(33):46-4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银杏苦内酯片联合特布他林持续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内科收治并经检查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银杏苦内酯片口服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均无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银杏苦内酯片口服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疗效较显著,且安全性好,可作为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6.
赵冬花 《现代保健》2013,(24):35-3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EM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于术后服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EM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且临床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提高患者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肝炎综合征婴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明显小于观察组的9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脾脏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sALT及AS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