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75岁)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施行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的初步探讨。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年龄75岁,并有骨质疏松症、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共23例。均施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骨水泥型),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切口。结果:共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75~89岁,平均年龄82.5岁,均随访8月以上。15例于术后2周拄双拐步行;8例于术后3周拄双拐步行。未发现假体松动、断裂现象。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采用DHS或髓内钉等手术方式。笔者发现,对于患者年龄较大且严重骨质疏松合并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人工股骨头置换,能达到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负重、术后并发症减少、减少痛苦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严宁 《中医正骨》2005,17(10):24-24
患者王某,男,19岁,学生.2002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隐痛,时发时止.患者坚持打篮球等运动.疼痛逐渐加重,夜间较剧,影响睡眠.2003年4月摄X线片示右股骨内髁溶骨性病灶,无反应性新骨,骨皮质变薄,尚无膨胀,无骨膜反应.初步诊断为骨巨细胞瘤.患者往上海求医,于2003年4月17日在上海某医院行右股骨内髁病灶清除骨水泥填充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恢复良好,半年后跑跳运动无异常.2004年11月18日慢跑时突发右膝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摄X线片示右股骨内髁三块指甲大小骨水泥松动移位.在当地医院手术取出骨水泥碎片.以后右膝一直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经过一年以上的随访,对术前评估、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微创技术,创伤小,运动早,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人工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去卵巢后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量及骨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求去卵巢后雌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量、生物力学性能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将20只11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去卵巢模型组,同样环境下饲养3个月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剥离右后肢股骨、胫骨和腰椎检测骨矿含量、骨密度,剥离左后肢胫骨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剥离左后肢股骨头部位常规病理学切片。结果:与假手术组对照,模型组右股骨、胫骨、腰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左胫骨生物力学性能以及左股骨梁髓比及平均骨小梁密度等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量及骨强度明显减低,与临床相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假体置换治疗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未发生病理骨折的股骨近段骨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骨成形术组和假体置换组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早期功能。结果随访1~31个月,平均5.56个月。经皮骨成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假体置换组(P均0.05),术后早期功能明显低于假体置换组(P0.05);假体置换组1例患者术后12 d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经皮骨成形术及假体置换术均为股骨近段骨转移癌的重要手术方式,对未发生病理骨折的全身多发骨转移、身体条件差及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建议行经皮骨成形术,可尽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预防病理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6岁。右大腿上段一肿物,大小约12×6厘米,质硬,不活动,无明显压痛,剧烈运动时感疼痛。半年前曾有外伤史。90年4月在上级医院诊断为右股骨骨软骨瘤。X线检查:右股骨上段附着一个骨性突起,似象牙外观,尖端背向髋关节,边缘清楚。其松质骨与皮质骨分别与股骨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相连续,呈宽基底。距基底约1.5厘米处,见  相似文献   

8.
患者唐某,女,37岁。因车祸致肝脾破裂、颅内出血、全身多处骨折,于2007年2月28日下午5时许急诊入院。急诊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肝修补、脾切除术,左股骨髁上骨牵引术。术后10天又继续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左髋部、腰椎经后路、左尺骨鹰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以左胫骨结节骨牵引4周。在拔出骨牵引针后的第3天(即4月9日上午11时)患者感右股部及右小腿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与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前瞻性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对照组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结果108例患者得到平均2 a的随访。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将成为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用内窥镜下植骨术治疗股骨粉碎骨折、骨不愈合及骨纤维细胞瘤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典型病例 2例介绍如下。病例 1 患者 ,男 ,18岁 ;1998年 7月因车祸送入当地医院 ,诊断为“左股骨干骨折 ,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股骨行切开复位 ,髓内钉内固定术 ,小腿骨折清创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因感染伴骨缺损 ,于伤后1年 3个月来我院治疗 ,股骨X线片显示 :股骨中上1/ 3骨折不愈合 ,骨折端有间隙 ,硬化 (见图 1) ,胫骨中下 1/ 3有 8cm骨缺损 ,骨端萎缩 ,伴肢体短缩 5cm。查体 :左下肢肌萎缩 ,测量短缩 5cm ,…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13岁。于 1998年 12月 2 5日因车祸致左大腿肿胀、疼痛 ,不能站立 2 0小时 ,急诊入院。伤后曾在当地医院拍片示 :左股骨干下段粉碎性骨折 (当时未摄及同侧髋关节 ) ,带 X线片来诊 ,收入院 ,即行左胫骨结节骨牵引术。于 1998年 1月 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骨下段粉碎骨折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 ,骨折近端有内收及内旋趋势 ,未引起术者注意 ,术后予前后石膏托外固定。 1月后拆除石膏外固定后发现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约 4 cm,轻度屈曲内旋畸形 ,遂行X线片检查示 :左髋关节后脱位。于 1999年 2月 1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对手术适应征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早期下地,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粗隆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1年以来,采用股骨踝上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8~38a。膝关节屈曲程度30度以下,17例行走时有膝关节前跪或打软,11例须一手扶腿行走,28例均在连硬麻醉下行股骨髁上向后成角截骨,术后1y以上随访,26例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正,17例术前前跪或打软消失。9例扶腿行走改徒手行走。2例屈曲矫正不完全扶腿情况改善。2手术方法可采用连硬麻醉,腰麻等,取股骨踝上前内侧纵行切口约6.0~8.0cm,在股骨内侧与股骨中肌之间进入骨都,切开骨膜并剥离,用骨膜剥离…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但对术后影响假体稳定性的放射学变化及其对THR的预后判断尚无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骨水泥THR术后股骨假体常见X线征象的力学或生物学原因并分析其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假体的设计和骨水泥技术都影响被植入的股骨假体的使用寿命.虽然已有报道用第2代骨水泥技术比第1代骨水泥技术固定几种设计的假体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但某些假体运用同一代骨水泥时有较高的失败率.第2代骨水泥的研究包括各种设计的股骨假体.用现代骨水泥技术固定严密设计的股骨假体和当今普遍应用的股骨假体的长期观察数据对比是有限的.Harris Design-2股骨假体由美国新泽西州卢瑟福Howmedica公司生产,是现代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其带有圆角、直角几何学、大小约40微英寸的粗糙表面,并有小溪样凹槽等,有报道术后12年效果满意.这种设计的假体用第2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的应用远期结果尚不清楚.另外,以前的研究对不同的年龄组的治疗结果没有进行过比较.为探讨用第2代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颈部有粗糙面的新型股骨假体(Harris Design-2)的远期临床和放射学结果.作者于1980~1983年应用Harris Design-2型股骨假体和第2代骨水泥技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髓腔塞和骨水泥枪)236例,256髋.现作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5例),分析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1.4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54岁, 于1996年9月2日因左大腿砸伤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h入院. 左股骨正侧位片示: 左股骨下1/3骨折. 入院第2d,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股骨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1个钢板螺钉滑丝, 故予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 手术成功, 9月23日出院回家调养(医嘱: 多摄入高蛋白、高钙食品).  相似文献   

18.
胎儿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1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是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植骨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常用方法之一。植骨术一般分为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自体骨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但来源有限,而且增加患者创伤,大量取骨又会增加并发症,因而采用异体骨替代已成为骨科学者们多年来研究的课题。根据我们临床实践观察认为,胎儿骨移植在骨科临床中有更多的优点,经6年100例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取储骨方法和临床资料1.五胎儿骨的制备与储存选用大月份妊娠经雷夫奴尔引产的胎儿,在无菌条件下,作胎儿皮肤去脂消毒,手术取骨(股骨、胜骨、肋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的疗效。方法:以收治的31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生物型的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较高;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方法。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率高,在临床治疗中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骨不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例股骨骨不连病人均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加内或外固定结合中医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随访8个月至2年。结果:20例全部治愈,均获得随访,愈合时间最短13周,最长19周,平均15.6周。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加内或外固定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促进股骨骨不连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