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问题在于心腔扩张,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近年来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肌的生物学性质,阻断神经内分泌与心肌重塑之间的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然而至今有关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拮抗剂的临床试验却屡告失败,并由此提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问题是解决神经内分泌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确定,其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激活是重要的环节。本文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3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高血压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高血压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组,入院后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2组治疗方法 的有效率,并对患者5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指标如心脏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内径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等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访5年发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组再住院率42.3%,病死率1.9%,显著低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的56.1%,7.3%(P<0.05),且高血压心力衰竭组心功能指标如5min步行距离、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内径等改善情况较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考虑长期足量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去交感神经治疗始于 192 1年 ,2 0世纪 4 0年代IngaLindgren发展了此法[1] ,后来由于开发了 β受体阻滞剂而停滞。直至 80年代 ,由于发现高位硬膜外阻滞的可逆性、区域性阻滞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 ,1978年Vik -Mo[2 ] 开展了高位硬膜外阻滞(TEA)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研究 ,1989年Blomberg将TEA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 ,90年代末哈尔滨医科大学刘风歧、曲仁海等又将此法应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 ,我们在黑龙江省第五医院采用TEA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和肺心病心力衰竭182例 ,均取…  相似文献   

5.
郭伟岩  韩红强  张翠丽  富路 《医学综述》2012,(18):3056-3059
现代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然而仍有很多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后的症状不能明显缓解。高位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心脏交感神经,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心率和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就近年来关于高位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首选洋地黄制剂。但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特别是特大心脏者,易发生洋地黄中毒,且长期应用使心肌β受体密度下降,心肌储备能力下降。为了提高心肌β受体密度,恢复心肌储备力,试用依那普利加美托洛尔口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病人。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神经内分泌学说的确立,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已逐步由过去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向目前的综合治疗,即:①阻滞神经内分泌和活化因子的过度激活;②充分地处理血流动力学障碍;③恢复心肌的充分灌注和充分的能量代谢;④维持电的稳定性;⑤改善生活方式及康复教育等。CHF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种的临床治疗,探讨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的适应证。方法于拟治疗疾病所涉及的脏器的相应交感神经节段,行硬膜外间隙穿刺并留置硬膜外导管5-7cm,注入低浓度局麻药0.5%利多卡因或0.2%罗哌卡因5ml,以阻滞相应脏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根据不同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每日注药次数及治疗持续时间,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作为判定标准。结果采用本法治疗的疾病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围术期心脏保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持续状态等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痛等具有稳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通脉益气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纳入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例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自拟通脉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88%(7/32),与对照组的25.00%(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脉益气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够缓解心衰症状,提高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抑制RASS系统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正>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本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11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组55例,分析了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110例扩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