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死亡病例临床演变过程,探讨EV71神经损伤途径,反思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的临床分期。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至2010年广西9所医院(12例)和2011至2012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描述分析14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尸解病理特征与临床症状、病程特点。结果 14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男7例,女7例,年龄7~36月龄,平均(19.0±9.8)月龄。14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均见脑干筛状坏死及软化灶形成,10例累及延髓,肺、心和其他脏器病理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专家共识中10个(35.7%)症状和体征未被发现或记录,4期的惊厥与2期症状同时出现,4期的意识障碍在2期的抖动后出现,起病后48 h以内可观察到的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皮疹、呕吐、惊跳、惊厥、疲倦、咽峡炎和抖动。分别有42.9%(6/14)的EV71感染重症病例2~4期症状与体征于12 h内和48 h内体现,直至死亡。12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中从发热至死亡平均为72.4 h,从基础生命体征(3期症状体征)出现异常(平均65.5 h)至死亡为6.9 h,从出现自主等神经系统症状(2期症状体征平均39.8 h)至死亡为32.6 h。结论 ①EV71感染病例直接死亡原因为脑干器质性破坏后功能衰竭;②推测EV71存在神经损伤通路;③神经专科评估特异性指标应作为EV71感染病例必要的过程;④惊厥可列入 EV71感染早期后神经损伤的观察指标中,对意识障碍进行具体分级并相应表述于专家共识的不同分期中;⑤建议结合神经专科评估特异性指标,进行更充分的临床分期高质量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充分的观察和干预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症感染死亡病例脑、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7、8的表达,探讨TLR7、8的表达在EV71感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以9例因EV71感染死亡的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EV71组),7例因意外或非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儿童病例作为对照。采集两组死亡病例尸检时的脑、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肺和脑组织中TLR7、8的阳性表达;采用积分光密度值(IOD)对TLR7、8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EV71组TLR7、8在肺和脑组织中的表达呈强阳性,其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LR7和TLR8在EV71组的肺、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7、8在EV71重症感染死亡病例的脑、肺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提示TLR7、8可能参与了EV71重症感染患者脑及肺部损害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根据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VP1结构蛋白序列研制多肽疫苗并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从贵州省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到17株EV71毒株,其VP1氨基酸序列一致(共297个氨基酸),据此设计并合成多肽片段(除最后一段为2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20个氨基酸);用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病愈患儿的阳性血清,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免疫原性较好的多肽片段,制成多肽疫苗;用多肽疫苗免疫ICR健康雌鼠,并设未免疫的对照(Con);将雌鼠的子代小鼠随机分为注射和不注射EV71病毒颗粒的2个亚组;注射病毒2 d后处死所有小鼠,分别取小鼠的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通过RT PCR检测病毒感染情况,同时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共设计并合成19段含交叉序列的多肽片段,从中筛选出3段免疫原性较好的(P2:VSRALTHALPAPTGQNTQVS;P4:ALQAAEIGASSNASDESMIE;P8:YANWDIDITGYAQMRRKVEL), 制成多肽疫苗并免疫雌鼠,取雌鼠的子代小鼠进行后续试验。RT PCR结果显示,各感染病毒亚组的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中均能检测到EV71病毒,而未感染病毒亚组均检测不到;病理结果显示,未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子代小鼠在感染EV71病毒后,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炎性改变;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子代小鼠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的炎性改变明显减轻,3种多肽疫苗对EV71所致炎症的改善作用无明显差异;接种多肽疫苗母鼠的未注射病毒亚组子代小鼠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V71病毒,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炎性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VP1抗原表位多肽疫苗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为今后相关疫苗的研制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肺出血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对照组(71=15),肺出血存活极期组(存活组,71=14),肺出血恢复期组(恢复组,71=14)和肺出血死亡组(死亡组,71=6)新生儿BALF中SP—A水平。结果肺出血组BALF中SP-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死亡组SP-A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存活极期组(P〈0.05);肺出血恢复期,SP-A水平明显恢复,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肺出血新生儿BALF中SP—A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肺出血高危新生儿预警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死亡病例预警症状和体征早期甄别能力。方法 复习文献穷尽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表现,临床诊断EV71感染重症病例时开始观察,死亡病例进入本文分析,以首次发热作为EV71感染起病零时点,系统记录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统计死亡前(特别是6、12、和24 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系统定位。结果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家参与医院住院并系统观察记录了54例EV71感染重症死亡病例,男31例,女23例, 5岁以下53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78.5(6~432) h,120 h内死亡43例(79.6%),4项一般指标均被记录(发热、皮疹、咽峡炎和流感样症状),余89项观察指标中7项未被记录到。除一般指标外,起病至36 h出现的症状体征有8项:特异性指标(1项)、运动障碍指标(6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1项);~48 h症状体征增加了25项:运动障碍指标(16项)、意识障碍指标(1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8项);~60 h症状体征增加了15项:运动障碍指标(11项)、意识障碍指标(1项)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指标(3项)。出现超高热、顽固休克、深昏迷、超高心率和持续超高血压者,神经系统定位主要在延髓和部分下丘脑,6 h内死亡;出现眼球共济失调、呼吸共济失调、咽反射减弱/消失、肺渗出、呼吸节律异常和血压升高者,神经系统定位于交感神经、中脑与延髓,12 h内死亡;出现焦虑不安、疲倦思睡、肢体抖动、惊跳、呕吐、皮疹、发热者,距离死亡超过24 h。结论 EV71感染死亡病例临床表现具神经系统定位意义,及时甄别死亡前预警症状体征对降低EV71感染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死亡病例肺、脑及脊髓病理改变,并检测清道夫受体B族2型(SCARB2)的表达.方法 以9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即EV71组)临床资料及肺、脑和脊髓组织为研究对象,7例意外死亡病例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CARB2的表达,图像分析软件检测阳性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 9例病例均出现发热、呕吐、惊跳、抖动、嗜睡等表现及肺水肿X线征象;9例病例肺均显示淤血、广泛水肿伴肺泡壁炎性细胞浸润,1例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脑组织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7例脑干、3例大脑及3例脊髓出现筛状软化灶,卫星及噬神经现象,胶质小结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CARB2在EV71组和对照组均阳性;EV71组和对照组病例肺IOD值分别为4.15×105、0.0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0,P<0.01);脑IOD值分别为2.85×105、0.1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0,P<0.01).SCARB2在EV71组大脑、脑干及脊髓中IOD值分别为2.24×105、3.65×105、3.95×105,大脑与脑干、脊髓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脑干与脊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感染后主要死于严重的脑炎、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EV71感染严重程度及其嗜神经性可能与SCARB2的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尸体解剖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3-6月桂林市7家医院收治的9例EV71感染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尸体系统解剖,对脑、肺、肠、心、肝、胃、脾、肾等脏器行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患儿年龄7个月~3岁。临床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6例病程中手足口或肛周有手足口样皮疹,3例无皮疹。9例患儿均在发病第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呕吐,肌张力下降,抬头不稳、行走不稳,肢体抖动;3例在病程中有抽搐。病程第3-4天,9例患儿均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而死亡。尸解结果显示其脑、肺部病变明显。脑部主要累及蛛网膜、脑干、软脑膜、脊髓、大脑、脊髓膜等处,表现为水肿、炎症、坏死,有明显的软化灶、出血灶形成;肺部主要为肺淤血、肺水肿及肺出血;心脏无炎症及心肌炎的表现;肝、脾、胃肠道、肾等器官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 EV71感染危重病例的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为继发病变;严重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是死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定量检测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小鼠脾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型和2型(Th1/Th2)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T-bet和GATA-3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MCMV在急慢性感染期对Treg、Th1和Th2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MCMV全身播散型感染模型,根据主要脏器内病毒滴度,确定感染后28d为本模型急、慢性期界定点。42只模型鼠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1、3、7、14、28、45、60天各处死6只小鼠,分离脾细胞,以灭活MCMV抗原为刺激原,体外培养5d,另设42只正常小鼠作为模拟感染对照。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小鼠脾细胞Foxp3、T-bet和GATA-3mRNA表达强度。结果MCMV感染组第7天T-betmRNA表达显著增高达峰值,与模拟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后下降,到第28天降到对照组相当水平,至第6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GATA-3mRNA在感染后第3天表达开始升高,第7天达峰值,第14天开始缓慢下降,但至第60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oxp3mRNA表达在感染后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第28天显著降低(P〈0.01),但至第45天开始明显上调,第60天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在感染急性期,Treg未被诱导活化,宿主产生有效Th1/Th2应答反应,但随后逐渐下降,并向Th2偏移;在感染慢性期,Treg细胞增殖活化显著,进一步抑制Th1和Th2反应,且对Th1抑制效应更强,提示CMV诱导Treg细胞增殖活化是其抑制宿主抗病毒免疫而呈持续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位点-1082A/G、-819C/T和-592C/A多态性与IL-10水平及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组91例,重症组46例,另选取行健康体检儿童12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临床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0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IL-10基因位点-1082A/G、-819C/T和-592C/A的多态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组患儿的-1082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更高(P < 0.05)。在EV71感染组中,重症组-1082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症组(P < 0.05)。两组间IL-10基因位点-819C/T和-592C/A多态性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症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IL-10-1082 AA基因型、-819 TT基因型和-592 AA基因型与IL-10的低表达有关(P < 0.05)。在单倍型构建上,EV71感染组GCC单倍型的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在EV71重症感染组中,ATA单倍型患儿的IL-10水平较其他单倍型显著降低,而GCC患儿的IL-10水平较其他单倍型显著升高(P < 0.05);轻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各单倍型间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与IL-10表达水平及EV71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卡维地洛应用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EV71感染重症HFM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使用卡维地洛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51)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卡维地洛组,n=35),以同期我院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56)。总结并比较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儿茶酚胺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与卡维地洛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 0.05)。常规组与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卡维地洛组患儿治疗后多巴胺、血糖水平及心率、呼吸频率均较常规组治疗后降低(P < 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可能与EV71感染重症HFMD的发病相关,常规治疗EV71感染重症HFMD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改善患儿呼吸、心率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哮喘豚鼠肺组织中神经激肽A(NKA)、神经激肽B(NKB)及P物质 (SP)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时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各神经肽间的相关性 ,探讨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法制作豚鼠哮喘模型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15只 )。①哮喘组 (诱喘一次组 ) :卵蛋白致敏后 ,第 2 1天激发诱喘 ;②反复诱喘组 :第 2 1天诱喘后 ,再反复隔日诱喘一次 ,连续一周 ;③正常对照组 :同期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研究组豚鼠于诱喘后 (组②于末次诱喘后 ) 2 0~ 2 4h取材 ,肺组织匀浆处理后 ,以酶联免疫方法检测NKA、NKB ;以放射免疫方法检测SP。结果 哮喘组 (诱喘一次 )肺组织中NKA、NKB及S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 (P均 <0 0 1) ;反复诱喘组肺组织中NKA、NKB及SP含量均明显高于诱喘一次组 ,差异显著 (P <0 0 1或P <0 0 5 ) ;②各组NKA、NKB及SP间均以NKA含量最高 ,显著高于NKB及SP ;诱喘一次及反复诱喘组豚鼠肺组织中NKA与NKB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74 5 ,P <0 0 5 ) ;NKA与SP间无相关性 (r =0 2 5 3,P >0 0 5 ) ;NKB与SP间亦无相关性 (r=0 15 9,P >0 0 5 )。结论 肺组织中NKA、NKB及SP含量变化 ,与卵蛋白诱发的豚鼠哮喘及病情关系极为密切 ,提示上述感觉神经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 ,而NK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病原学确诊为EV71和CA6感染的病例,分为EV71组和CA6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确诊HFMD住院患儿887例,其中EV71组438例(49.4%),CA6组43例(4.8%)。1EV71组和CA6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7.6±8.7)和(27.2±18.2)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组流行时间不同,CA6组以1~3月所占比例最大,EV71组主要集中于4~7月。3发热、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呕吐、惊跳及肢体抖动)在CA6组发生率明显低于EV71组(P均0.05),且意识障碍仅见于EV71组。4CA6和EV71组主要表现为手足疱疹、口腔疱疹和臀部皮疹,CA6组还更表现为躯干、四肢和口周皮疹。CA6组疱疹比例(23/43,53.5%)明显高于EV71组(49/438,11.2%)(P0.001)。5CA6组均痊愈,并完成随访;EV71组428例(97.7%)痊愈,1例(0.2%)死亡,347/437例(79.4%)完成随访。CA6组后期脱甲和脱屑的发生率均较EV71组明显增高(P均0.001)。CA6组均无后遗症;EV71组肢体瘫痪8/437例(1.8%),癫1/437例(0.2%)。结论EV71和CA6感染所致的HFMD好发于不同季节,与EV71感染相比,CA6感染患儿年龄偏小,皮疹广泛,形态多样,脱甲及脱屑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受累较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对慢性哮喘小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调控和对血管生成、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卵清蛋白(OVA)激发试验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治疗组从第28天开始每日在OVA激发前1 h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00 μg/kg,对照组以PBS代替OVA。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气管管壁厚度变化,Masson染色分析肺组织胶原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血管生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表达水平。分析气管管壁厚度、血管面积百分比与VEGF、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气道管壁增厚,肺组织胶原沉积、血管面积、HIF-1α和VEGF表达显著增加;治疗组较模型组气道管壁厚度、肺组织胶原沉积及血管面积减少,HIF-1α和VEGF表达显著下降。气道管壁厚度、血管面积分别与HIF-1α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HIF-1α与VEGF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布地奈德通过抑制HIF-1α、VEGF表达,明显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血管生成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基因rs1946518位点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易感性及其与EV71感染致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确诊的EV71感染患儿123例作为研究对象(EV71感染组),匹配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5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EV71感染组分为轻症EV71感染组(简称轻症组,n=62)和重症EV71感染组(简称重症组,n=61),提取DNA后通过测序分析IL-18基因rs1946518位点多态性.结果 EV71感染组与对照组均存在rs1946518位点多态性,EV71感染组AA、AC、CC基因频率分别为27.64%、50.41%、21.95%,A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2.85%、47.15%,对照组AA、AC、CC的基因频率分别为26.92%、42.31%、30.77%,A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8.07%、51.93%,EV71感染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AA、AC、CC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4.51%、54.84%、30.65%,A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1.94%、58.06%;重症组AA、AC、CC的基因频率分别为40.98%、45.90%、13.12%.A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3.93%、36.07%,轻症组与重症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P=0.002).轻症组与重症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P=0.001,OR=2.455,95%CI 1.496-4.102).结论 IL-18 rs1946518A/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EV71感染严重程度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携带IL-18 rs1946518A等位基因的感染患儿进展为重症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模型很难模拟人类哮喘的主要特点,而且因致敏原的不同影响了实验研究的意义。该文采用哮喘的常见致敏原尘螨抗原提取物(Derp)制作尘螨过敏性哮喘模型,并描述其气道炎症,评估其气道高反应性,尽可能与人类哮喘的病因及病变过程相似,以利于哮喘的实验研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Derp两次腹腔注射致敏(day0,day10),麻醉后滴鼻激发隔日一次,共7次,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24 h检测气道高反应性(AHR),之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做病理检测 (常规及特殊染色)。结果模型组气道阻力增加幅度(Raw%)、动态肺顺应性下降幅度(Cdyn%)均增高(P<0.01),Raw增加25%时(PC25Raw),Cdyn下降15%时(PC15Cdyn)所需的MCh浓度均下降(P<0.01);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绝对值计数以及嗜酸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1);模型组肺组织病理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出现超微结构的改变,还可见杯状细胞,粘液及大量肥大细胞颗粒。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致敏并滴鼻激发的方法可以建立尘螨过敏性哮喘模型,具备了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10年昆明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HFMD患儿132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中包括死亡病例8例、重症病例715例和普通病例12563例。结果:人肠道病毒检出8200例,总阳性率为61.72%,其中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占29.49%(2418/820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占53.21%(4363/8200),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占0.91%(75/8200),肠道病毒其他型占16.39%(1344/8200)。四个季度间人肠道病毒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0年昆明地区儿童HFMD以CoxA16感染为主,但感染EV71更易导致重症HFMD,且重症患儿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病毒载量与患儿病情无关;全年发病高峰期在第二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