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梁崇南  陈荣 《新中医》2012,(1):131-132
哮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中医学认为,哮病是由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临床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3.
马新荣 《光明中医》2009,24(4):669-670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由于呼吸道反复感染而引起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细胞浸润,平滑肌痉挛等病理改变,常反复发作.笔者于2000-2007年,运用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哮病发作期84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哮病,又称哮喘病、哮证。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它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相似文献   

5.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属中医急症范畴。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参考名家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就哮病急症的辨治规律探讨如下。1 辨病与辨证1.1 从证舍病 哮病急症辨证分五型论治:(1)寒痰伏肺: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白量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2)热…  相似文献   

6.
郑晓蕾  袁泉  王燕 《光明中医》2012,27(12):2542-2543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是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在12岁以  相似文献   

7.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哮证护理应注意把握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辨证施护.1 发作期护理哮证发作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等诱因,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本期以邪实为主,护理应注意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以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急促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为其特征。其发病机理为宿痰内伏于肺 ,加上外感邪气 ,饮食不当 ,冷暖失宜 ,情志劳倦等因素 ,致痰阻气结 ,壅塞气道 ,使肺管狭窄 ,通畅不利 ,肺失宣降 ,引动内积之痰而致痰鸣喘促 ,哮鸣有声。正如《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鸣之久而常发者也 ,因内有壅塞之气 ,膈有胶固之痰 ,外有非时之感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哮喘病情往往错综复杂 ,尤其是一些反复发作的久病患者 ,临床中出现虚中有实 ,寒中有热的挟杂症状 ,给治疗带来一定困…  相似文献   

9.
哮病是呼吸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发作期多见于冬春秋季节,夏日少见,主要表现为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病因为宿痰内伏,诱因触发而作,临床春秋冬多发,然跟师期间门诊所得暑日发作哮病验案一则,通过对该病案的辨证、治法、方剂、药物等相关简略分析,以期对治疗此病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0.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临床特征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引起的喉中哮鸣。是内科常见病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痰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肺系疾患中常见的病证。《临证指南》称哮证为“宿哮”“沉痼之病”,因而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根据笔者临床治疗体会,整理如下。 一、发作期治疗需分清寒热 哮证发作期根据症状,归分为冷哮、热哮两个类型。冷哮证见喘憋气逆,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其咳不甚,疲质稀薄,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选射干麻黄汤、三拗汤加减。常用药有射干、麻黄、杏仁、  相似文献   

12.
方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7):300-302
支气管哮喘是以突然发作、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哮病 ,由于哮必兼喘 ,故又称哮喘 ,亦有称哮吼和喘。哮病临床一般辨治首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分冷哮与热哮两型。冷哮多为痰积日久 ,痰从寒化所致 ,常呈内外皆寒 ,外有表寒、内伏寒痰之候 ,方选射干麻黄汤 ;若反复发作者 ,不但肺实 ,更有肾虚 ,宜加配真武汤温肾益阳 ,化气行水 ,杜绝寒饮再生 ,寒饮不生 ,寒痰从何而来。热哮多为积痰日久 ,痰从热化所致 ,常呈内外皆热 ,外有表热 ,内伏痰火 ,上焦热盛 ,肺气壅阻之候。如新病暴发主责于肺 ,次及于胃 ,勿须…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祖国传统医学称为"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是由于宿痰内伏,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用中药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是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吸收的双重作用,达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消除炎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1])。《证治汇补·哮病》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的发作与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三者密切相关。"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症,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五型,本文试就哮喘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证,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甚至张口抬肩、喉间哮鸣、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虚脱。“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及气候变化时。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5型哮喘。现将笔者临床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哮病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由于哮必兼喘,也有称之为哮吼或胸喘者。但临症时,哮应与喘严格区别开来。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喘者,张口抬肩,动则加剧。喘,除气息喘促之外,以发作时喉间哮鸣如水鸡声为其特征。《医学正传》说“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哮有寒热之分,喘分虚实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证,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甚至张口抬肩、喉间哮鸣、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虚脱."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及气候变化时.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5型哮喘.现将笔者临床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医学认为哮证是指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气促困难 ,甚至喘息不能平卧 ,它是由于宿痰伏肺 ,遇诱因或感邪引触 ,以致痰阻气道 ,肺失肃降 ,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这一症状可以表现在现代医学的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 ,但与之紧密相关的主要是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气道慢性炎症 ,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缩窄 ,临床表现和哮证相同。西药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三类 :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 ,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则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