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非铜矿带位于刚果(金)—赞比亚的Lufilian造山带,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发育有大量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SSC),为了解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中非铜矿带主要为还原相型和砂岩型层状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层位层控特征。其中加丹加铜钴矿带(KCB)盛产还原相型铜矿床,主要赋存于Roan群Mines组(R2),上部的Nguba群地层中发育有铜矿床和锌铜矿床;赞比亚铜带(ZCB)大多数还原相型铜矿床,赋存于下Roan群Kitwe组的矿化页岩段地层内(RL7),在矿化页岩段的下盘和上盘中发育砂岩型铜矿床。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中非铜矿带多层位成矿特征为盆地卤水交代成因,氧化含矿卤水和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还原性流体发生还原作用形成多层位铜(钴)矿体和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2.
SABINGA铜钴矿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加丹加铜弧带上,通过收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分析矿床的赋矿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经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应属于"早期沉积富集""晚期热液改造富集""表生富集",受"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和"层间断裂"等控制的多成因控制的铜钴矿床,即属于热液改造沉积型砂页岩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3.
孙培周  张晓  郭忠  梁军  时培哲 《矿产勘查》2020,11(6):1277-1284
刚果(金)-赞比亚铜钴成矿带上铜钴矿化连续发育。目前已发现的矿床和矿化地区达数百余处。铜钴矿的品位较高,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是我国海外铜钴矿业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区。本文通过1∶25万区域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已有的地质矿产资料,总结遥感异常信息和已知矿床的遥感成矿特征,分析总结构造、岩层与成矿的关系,综合研究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鹏飞 《矿产勘查》2018,9(10):2007-2014
MYUNGA-KALUMBWE(以下简称MKM)铜钴矿区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南非赞比亚-刚果(金)矿带的北西部,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MKM矿床为大型层控型矿床,主矿体位于倒转背斜轴部,受区域浅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而富集。矿体主要赋存于加丹加岩系罗安群内一套受了区域变质作用的陆源碎屑岩和白云岩地层中。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MKM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控矿地质因素、矿床成因类型等。  相似文献   

5.
卡莫亚铜钴矿床位于中非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与坎博韦大型铜钴矿床毗邻,为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矿床产于卡莫亚—坎博韦推覆体内,矿体赋存在中元古界加丹加群罗安组内。文章以卡莫亚铜钴矿床最新勘查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矿化特征等进行阐述,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卡莫亚铜钴矿床是受一定层位控制,经后期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变质热液叠加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层控型铜钴矿床。根据野外找矿经验和综合研究分析,提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刘雄 《矿产勘查》2018,9(4):756-760
赞比亚卢姆瓦纳铜矿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卢弗里安弧形褶皱带西南端,产于姆万比兹穹隆中,穹隆中心出露的最老岩层为基底杂岩,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花岗混合岩、互层状长石片岩、长石片麻岩、白云母片岩,铜矿化产于强烈变质、重结晶的白云母-金云母-石英-蓝晶石片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受片理控制明显。该铜矿包括两个主要铜矿体:马伦德威和齐米乌戈矿体,其中马伦德威矿规模较小,为单层矿化,但是铜品位高,断续见有铀矿化和金矿化,偶尔见钴矿化;齐米乌戈矿体规模较大,可见到3层矿化,但是铜品位低,普遍含钴,偶见少量铀矿。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成矿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始富集、变质成矿和次生富集3个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其矿化特征、矿床成因与赞比亚砂页岩型铜钴矿有明显的差异,为在赞比亚找矿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沈光银 《矿产勘查》2013,4(2):219-223
通过对蒙古西北部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区(带)特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归纳了该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通过分析典型金、银、铜铅锌、钨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结合区域综合找矿成果信息,认为蒙古西北部阿尔泰—萨彦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斑岩型、夕卡岩型、韧性剪切带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火山喷流沉积型、斑岩型铜铅锌矿床和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行英弟  叶胜 《矿产勘查》2021,12(5):1228-1240
刚果(金)Luben矿区砂岩型铜钴矿位于加丹加省卢本巴西市,地处卢菲利弧成矿带。本次勘查基本查明了该区地质特征、构造及矿(化)带分布。勘查工作主要采用高精度磁法和土壤地球化学(简称化探)面积性测量发现磁异常和次生晕异常,确定铜钴矿成矿有利地段;通过矿区地质测量及槽探圈定地表矿(化)体,随后利用钻探控制矿体延伸情况,最终圈定砂岩型铜钴矿(化)体三个,控制长度分别为1646 m、472 m、1244 m,真厚度分别为17 m、3.05 m、6.47 m;后期钻探控制金属储量铜23.36万t,钴18068 t。通过物化探工作,总结认为采用物化探方法在刚果金寻找铜钴矿效果显著,并且可极大地节约勘查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同地区、同类型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特拉喀密提铜锌多金属矿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成矿带矿产富集区,区内已发现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点)6处。文章在野外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地质矿产资料,系统地总结论述了特拉喀密提铜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形成环境、成因类型,认为该矿床属于黑矿(Kuroko)型VMS矿床,为该地区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Kamwale铜钴矿区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的北西部,是非洲中部卢菲利(Lufilian)弧形构造带北西段的一部分。区内地层以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孔德龙古群和恩古巴群地层为主。该区经历了多次推覆运动,相互叠加,构造主要为褶皱及断裂(块)构造,整体相对比较复杂。该矿床属于层控型铜钴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加丹加超群罗安群矿山组(R2)内,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到中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ROAN)地层和成矿后的推覆构造作用所控制。通过本次补充勘查工作,综合分析认为主矿体在东西两侧及深部还未进行工程封闭控制,还有扩储空间;矿区中部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世界上资源量最大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床(SSC)铜钴矿带,卢菲利安(lufulian)弧位于中非铜钴成矿带中部,卡富埃(Kafue)背斜位于卢菲利安弧的东部,该地区矿床的形成均与区域构造密切相关。文章基于Sentinel-2A卫星数据的解译,建立了卡富埃背斜北部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解译标志,特别是对变质核杂岩和主—次级拆离断层进行了解译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地壳伸展作用下的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构造与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中南部非洲新元古代卢富里安(Lufilian)铜钴矿带是全球最主要的铜、钴产地,该成矿带中除了传统上最著名的沉积型铜钴矿以外,还发育有大型的MVT型铅锌矿、沉积型铀铜矿、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和镍铜矿。文章通过整理研究该成矿带内已有的年代学数据,归纳总结该成矿带漫长复杂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划分其成矿年龄范围大约在880~500Ma之间,大致可识别出7个期次;区域上长期的矿化作用时间、多期次成矿作用可能是该矿带中沉积型铜钴矿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的原因。结合该成矿带中地层和构造特征,其大致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1)裂谷形成初期;(2)裂谷发育高峰阶段;(3)裂谷发育后期热松弛阶段;(4)区域性伸展构造运动阶段;(5)沉积成矿盆地倒转阶段;(6)广泛的造山运动和区域性变质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郑长友  孙宁  詹勇  曾旭  陈德稳 《矿产勘查》2021,12(1):153-161
刚果(金)某铜钴矿产位于著名的卢菲利安弧铜钴成矿带上,勘探资源量为铜金属量30万t,钴金属量4万t。该铜钴矿项目为国内某上市公司投资标的项目,受上市公司委托,对矿区资源量可靠度进行初步评估。研究区含矿层位主要为罗安群矿山组,矿化类型主要为氧化铜钴矿。通过对验证钻孔与原钻孔的钻孔参数、施工质量、地层岩性组合、矿层样品品位及厚度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验证钻孔与原钻孔的地层岩性组合、矿层样品品位及厚度吻合度较好。该矿区原钻探施工与编录质量合格、分析数据可信,资源量是可靠的。这为矿区后续资源量估算、矿产开发、矿产投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冬月  何旭  尹展  张建国 《矿产勘查》2020,11(10):2220-2230
利卡西市(Likasi)西南部位于加丹加Cu-Co-U-Au多金属弧形成矿带的中南段,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但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该文利用ALOS、ETM数据,开展1∶5万遥感地质解译和蚀变信息提取,进一步查明了区内的地层展布、构造格架和矿化蚀变分布等情况,通过野外调查验证,证实了所解译的南北向大断裂和隐伏花岗岩体的存在,在遥感异常区也发现了较好的铜钴多金属矿化。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进行找矿预测研究,圈定出层控型、次生富集型和热液脉型铜钴多金属找矿靶区18处。此研究成果对该区部署地质矿产调查等工作具有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叉叉山地区金红石矿床位于柴北缘成矿带东端,为近年新发现的大型金红石矿床。矿床产于古元古界金水口群地层榴辉岩体中,严格受榴辉岩体的控制。呈条带状、透镜状产出,近东西向展布。成因类型属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成矿时期为加里东期。在总结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而与国内苏鲁榴辉岩金红石矿床、省内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等典型矿床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区内榴辉岩成矿条件有利,保存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风积沙是内蒙古东部的主要地质状况.关于风积沙的公路工程施工,交通部现行施工规范未做深入涉及.本文探讨了风积沙的分类、风积沙标准干容重、风积沙路基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