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高发病区,HBV感染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目前治疗乙型肝炎主要包括降酶,调节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在我国常用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主要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2008年替诺福韦TDF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  相似文献   

2.
任贻军  张宏琳  邹俊 《中国药房》2009,(23):1823-1825
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的高发传染病,全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其中25%进入慢性肝病阶段,即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α-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新一代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恩替卡韦(ETV)具有抗病毒作用强、副作用小、临床耐药发生率低的优点,被认为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成军  程书权 《医药导报》2013,32(12):1604-160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运用替比夫定(LdT)初治失败耐药后的后续挽救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LdT初治耐药的CHB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22例,B组22例,C组2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LdT联合ADV、恩替卡韦(ETV)联合ADV,进行后续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变化、HBV转阴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12,24,48周后HBV-DNA及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C组的HBV-DNA水平较A、B两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LdT初治耐药的CHB患者给予LAM+ADV、LdT+ADV、ETV+ADV三种救援方案挽救治疗均可取得良好效果,而ETV+ADV可使HBV-DNA和ALT下降更快,并可获得更佳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最常见病毒感染,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3.5亿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其中约5%~40%死于肝硬化、有或无肝细胞癌,死亡率男50%,女15%。据统计每年死于肝硬化或肝癌者约100万人。慢乙肝(CHB)分为3个主要类型,即HBeAg携带无活动性疾病、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HBeAg阴性CHB根据ALT又分3个类型:(1)持续ALT增高占24%;(2)ALT波动占48%;(3)间歇性或复发活动增高占28%。ALT间歇性增高易误诊为无活动HBV携带者。HbeAg阴性CHB在亚洲和中东常见,约为709/6~80%,CHB病人的治疗,目前世界应用最多的三种抗病毒药物,即干扰素α(interferona,IFN—α)、拉米夫定(lamivudine)和阿地福韦双酯(adefovir dipivoxil)。然而上述药物抗病毒的疗效至今一直不理想,尤其是HBeAg转阴率低,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待开发疗效更佳的药物。1 抗病毒治疗目的与治疗反应定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4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103例CHB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DV组47例,ETV组56例,分别给予ADV和ETV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ETV组和ADV组各检测时点HBV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服用替诺福韦(TDF)早期治疗2周的乙肝病毒载量下降对数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TDF组应用TDF,300 mg口服,1次/日;ETV组应用ETV0.5 mg口服,1次/日。观察治疗2周时HBV-DNA下降的对数级。结果:TDF组治疗2周时HBV-DNA可下降70-85%以上的对数级,ETV组可下降30-50%的对数级。70-80%、30-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F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起效迅速,短期内可使HBV-DNA明显下降,优于恩替卡韦组,在肝衰竭、特殊患者(需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需将HBV-DNA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是临床最常用的一大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笔者概述常用NAs特点及其耐药的管理、经济评估以及抗病毒治疗指征等方面的进展。方法:在Pub 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英文数据库和CNKI、Wan 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信息,搜集了慢性乙型肝类(CHB)流行病学、NAs治疗CHB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NAs耐药性、NAs治疗CHB的经济评估、CHB治疗指南(美国、欧洲、亚太及中华肝病学会)等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因其强效、不易产生耐药被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其余NAs均被建议在无法使用ETV和TDF时使用。耐药是NAs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大问题,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治疗的难度与成本。目前的研究揭示了相关耐药位点与产生耐药的模式,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应通过加强教育、合理选择用药、重视监测、及时补救治疗等手段减少和应对耐药。在我国CHB的长期治疗中,与TDF以外的NAs相比,ETV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临床上需严格掌握抗病毒治疗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用药的同时,及时对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外周血白介素33(IL-3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CHB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组给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ETV与阿德福韦酯对CHB的抗病毒作用并探讨HBeAg水平与恩替卡韦长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85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观察2年。结果 ETV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HBeAg水平在ETV长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论HBeAg水平如何,ETV都不失为CHB患者治疗的良好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丁也  张宁宁  赵文嫣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53-2754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1],其中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  相似文献   

11.
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是新一代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和极低耐药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急慢性重型肝炎等疾病.此文就ETV在HBV相关肝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至2019年在某院接受某原研TDF片300 mg/d抗HB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初治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 DNA、丙氨酸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进行抗病毒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总计58例对象,均筛选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某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抛硬币法分为TDF组和ETV组各29例,服用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为ETV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药物治疗为TDF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在同期治疗中,ETV组与TDF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基因指标数据差异明显(P0.05);谷丙转氨酶指标差异不明显,TDF组与ETV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肝硬强度指标不具备较大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是治疗慢性乙肝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的常用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而且安全度高,短期疗效来看,恩替卡韦抑制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长期疗效不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作用,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生化水平等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我院门诊CHB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抗病毒治疗2年。采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2种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BeAg(+/-)之间抗病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结论①恩替卡韦抗病毒快速平稳,优于ADV;②HBeAg(+/-)组患者均出现明显的病毒抑制,2年时阴性组HBVDNA水平低于阳性组;③ALT水平不影响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发生肝硬化的乙肝患者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增加.研究表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恩替卡韦(ETV)是新一代抗乙肝病毒(HBV)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高效选择性HBV多聚酶抑制剂,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耐药率低[1].我院于2006年初开始用ETV治疗代偿期肝硬化,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的人生活在HBV高流行区.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6.9亿人在中国;全球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5亿人,其中1/3在中国;在全球前10位疾病死因中,慢性乙型肝炎(CHB)占第7位,每年因CHB死亡者约为75万例,其中28万人来自中国,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我国的资料显示CHB在5年内有6%~20%进展至肝硬化,所以CHB肝硬化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20名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单用LAM(100 mg/d),B组单用ADV(10 mg/d),C组单用ETV(O.5 mg/d)治疗,观察患者3,6,9及12个月时血清生化指标及病毒载量变化。结果经过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各组HBV DNA载量在3,6,9和12个月后均有大幅度下降,ETV组患者HBV DNA载量下降及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LAM组和ADV组。结论 ETV更适合于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明芳  章幼奕  周垚  赵云  沈毅  羌韧  秦刚 《江苏医药》2016,(5):536-539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对70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标准剂量PegIFN-α-2a或PegIFN-α-2b治疗。将治疗48周时,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03copies/ml)、伴或不伴HBeAg和/或HBsAg的血清转换者定义为应答组(43例),其余为无应答组(27例)。结果应答组患者基线ALT较高(≥5×ULN)、HBV DNA载量较低(<10~6 copies/ml)、HBsAg水平较低(<5000IU/ml)和HBeAg水平较低(<500S/CO)者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P<0.01)。应答组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率69.8%(30/43),高于无应答组的48.1%(13/27)(P<0.01)。治疗12周时,HBsAg滴度下降幅度预测疗效的灵敏度为65.1%,特异度为92.6%。基线ALT≥5×ULN和12周时HBV DN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和治疗12周时的HBV DNA和HBsAg下降幅度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8):1480-1483
目的:评价替诺福韦酯(TDF)对恩替卡韦(ETV)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门诊收治的ETV经治失败的CHB患者40例资料,分析CHB患者对ETV疗效不佳的原因,并采用TDF治疗第12、24、48周,评价其HBV-DNA阴转率、病毒学突破率、ALT复常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ETV经治失败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48周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0.00%、40.00%、72.50%和92.50%(各时间点病毒学突破率均为0),ALT复常率分别为10.00%、37.50%、62.50%和90.00%,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BV-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第12、24、48周时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00%、6.30%和15.62%;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48周时血肌酐测得值为(81.5±10.5)μmol/L略高于治疗前为(79.2±11.2)μmol/L,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DF挽救治疗方法治疗ETV经治失败的CHB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是1种有效、安全的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细胞介素 18(IL-18)水平的变化,探讨替比夫定对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立健康对照组100例,CHB组96例,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中IL-6和IL-18的变化;CHB组加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8及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CHB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②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6、IL-18及HBV DNA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降低CHB患者血清中IL-6和IL-18的水平,可以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