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针对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福田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资料等统计分析,对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影响因素、计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性别、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种类和剂量进行分析,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中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最为常用,辛伐他汀常见的使用剂量为20~40 mg,阿托伐他汀的最常用剂量为20 mg,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1.66%、77.78%。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医生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使用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47/50)明显比对照组62.0%(31/50)高(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调脂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11月~2014年12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2252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243例,60~74岁组2009例,比较2组入院前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剔除不能提供所使用他汀类药物种类或剂量的病例,≥75岁组剩余95例,60~74岁组剩余811例,统计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及剂量在2组患者中的应用比例。结果≥75岁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60~74岁组(75.3%vs 66.7%、39.9%vs 28.3%,P0.01)。≥75岁组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使用比例显著高于60~74岁组(6.3%vs 1.7%、8.4%vs 3.1%,P0.05),阿托伐他汀使用比例显著低于60~74岁组(42.1%vs53.3%,P0.05)。≥75岁组与60~74岁组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及匹伐他汀使用比例无明显差异(15.8%vs 14.4%、24.2%vs 26.2%、1.1%vs 0.6%、2.1%vs 0.7%,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为老年患者制定调脂药物治疗方案时,应兼顾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为老年患者带来最大的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心脑血管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逐渐受到关注,逐渐增加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高血压、肾脏保护、延缓退行性瓣膜病进展、抗心律失常、影响凝血系统及促进干细胞分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可充分发挥他汀类药物疗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临床试验研究将逐步阐明他汀类药物多效性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的使用现状。方法筛选医院电子病历数据,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和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年龄≥60岁的ASCVD患者15751例,按患者的年龄分为60~69岁组6230例,70~79岁组5192例和≥80岁组4329例。调查3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现状,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比较患者LDL-C、非HDL-C控制达标的情况。结果≥80岁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比例明显高于60~69岁组和70~79岁组(1.6%vs 1.1%和0.8%,P=0.000)。所有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67.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99.2%、PCI后为98.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为9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PCI后、CABG后、住院科室、入院时间是影响他汀类药物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与60~69岁组和70~79岁组比较,≥80岁组LDL-C达标率(48.07%vs 32.98%和30.97%)及非HDL-C达标率(38.99%vs 30.99%和28.76%)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ASCVD急症患者中使用率较高,但在慢病管理中的使用及血脂达标情况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被证明是一种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2~ 81岁,平均(68.21±10.65)岁,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病诊断及分级标准,其中高血压Ⅰ级46例,Ⅱ级34例,排除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严重心脏瓣膜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将80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比例、高血压分级、血脂、血糖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相似文献   

7.
王华君  刘向阳 《山东医药》2007,47(16):51-51
高血压(EH)患者常出现左心室肥厚(LVH),LVH逆转与患者的预后有关。2004年3月~2005年9月,我们观察了左旋氨氯地平对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LVH的逆转作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EH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0~70岁。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未服抗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压和改善心室重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临床关注.众多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有直接和间接的抗高血压和改善心室重构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G蛋白、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活性氧的影响,从而拮抗高血压和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因素。方法从2014年1~12月连续收住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择360例复发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治疗组131例,未治疗组229例。按LDL-C2.6mmol/L的标准为治疗达标,调查340例患者入院时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0例患者中,服用他汀类药物131例,药物治疗率36.4%,未用他汀类药物229例,占63.6%。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年龄≥65岁(58.8%vs47.2%)、高脂血症(30.5%vs 19.2%)、冠心病(32.1%vs 8.3%)和2型糖尿病(55.7%vs 3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原因中,患者自行停药及病情好转停药63.3%,医师未建议服用22.7%,存在药物不良反应5.2%。LDL-C达标患者104例,达标率为28.9%。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冠心病、高脂血症、抗血小板药物、降糖药物是影响患者他汀药物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率低,LDL-C达标率更低,应加强患者教育及临床医师培训,提高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许多患者主诉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这些患者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评估了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和他汀类药物高依从性患者心肌梗死复发、冠心病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等的风险。方法:研究纳入了2007~2013年因心肌梗死住院的105 329例患者出院后接受中等剂量或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不耐  相似文献   

11.
近来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1]).也有学者报道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一组80岁以上高龄老年轻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连续1年的观察,以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该类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显示,随着脉压(PP)升高,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也随着上升,PP能更可靠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研究显示,PP与脑卒中和各种原因的死亡相关〔2〕,改善动脉弹性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和PP〔3〕。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中有协同降压作用〔4〕。为进一步验证他汀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及其血流动力学机制,本文观察了血脂正常的老年ISH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PP与动脉弹性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门诊或住院的老年ISH患者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6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实施CAS治疗的患者1700例,按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1224例和非他汀组476例。降脂目标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2.1 mmol/L或降低基础水平的4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发生率,分析他汀类药物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100%。(1)术后30 d内43例(2.53%)患者出现主要不良事件,其中卒中34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8例,应用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24/1224),而非他汀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9%(19/4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17)。两组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56%(19/1224)和3.16%(1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AS良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524,95%CI:0.279~0.983;P=0.044)。结论 CAS的预后他汀治疗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可降低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强效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拥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资料证实了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如对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而他汀类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论。他汀类药物可能存在抗肿瘤作用,也有学者指出这类药物降脂可能增加肿瘤发病风险及  相似文献   

15.
普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其除具调脂作用外,还有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本文主要观察了普伐他汀(美百乐镇)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降脂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观察了2004年2月至2005年4月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60例,男女各30例,年龄65~78岁,平均(6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2~2014-07该院收治的96例ACS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常规组40例和他汀类药物组56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组再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28例,小剂量组采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大剂量组采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常规组和他汀类药物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他汀类药物组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类药物组TC[(4.34±0.63)mmol/L]、TG[(1.56±0.52)mmol/L]、LDL-C[(2.43±0.62)mmol/L]分别较常规组[(5.21±0.75)mmol/L、(2.15±0.73)mmol/L、(2.91±0.81)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大剂量组TC[(4.04±0.65)mmol/L]、TG[(1.24±0.57)mmol/L]较小剂量组[(4.65±0.68)mmol/L、(1.75±0.74)mmol/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ACS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脂代谢水平,且大剂量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出院前)他汀类药物应用对长期服药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998~1999年从我院出院的AMI患者,根据出院前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与非他汀组,随访两组主要终点即全因死亡、因心绞痛再住院、非致死性再梗、血管重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脑卒中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目前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60例,完成随访227例,其中在出院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他汀组)107例,未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非他汀组)120例,随访(52.5±16.1)月。(2)随访期间他汀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明显降低(31.8%比50.8%;P=0.004)。(3)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仅年龄和出院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主要终点显著相关(P均为0.038)。(4)随访期间他汀组患者比非他汀组患者服药率明显提高(62%比19.4%;P<0.001)。结论AMI早期他汀类药物应用可以减少主要终点的发生率,提高长期服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2014年于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就诊并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CHD患者140例,按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评价标准将CHD患者分为依从性好组90例及依从性差组50例。分析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居住地、月收入、二级预防知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等因素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支持、居住地、月收入、二级预防知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复诊条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4.50,95%CI(1.23,30.14)〕、居住地为农村〔OR=2.80,95%CI(2.02,17.49)〕、缺乏二级预防知识〔OR=3.97,95%CI(2.08,28.27)〕、担心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OR=3.32,95%CI(1.90,22.45)〕是CHD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居住地为农村、缺乏二级预防知识、担心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是CHD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工作者应多关心老年患者,加大对患者CHD二级预防知识的宣教力度,普及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的相关知识,以减少患者不按时服药情况以及长期用药的抵触心理,从而更好地实施CHD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其疗效优于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有效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血压改善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对比上也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对改善患病临床症状和提升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