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良地质条件是诱发青岛地铁工程事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根据目前青岛地铁工程建设的数据资料,发现其存在的主要不良地质包括富水砂层、承压水、上软下硬地层、断层破碎围岩和特殊土(填土及软土)等,是青岛地铁建设中安全问题的主要危险源。论文根据常见不良地质问题的分布规律及工程特性,结合地铁生产安全事故实例,提出了不良地质问题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对策,希望对后续青岛地铁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今后地铁施工不良地质条件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修海 《山西建筑》2011,37(16):184-186
简单介绍了青岛市地铁发展现状,针对青岛地铁一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盾构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类似青岛环境中的应用,论证了青岛地铁盾构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指导青岛市轨道建设。  相似文献   

3.
介绍青岛地铁M2号线首次应用DSUS型双护盾隧道掘进机(TBM)进行掘进施工的情况.在分析工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掘进机的影响;针对隧道掘进机掘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了专项施工建议.研究成果对于今后青岛地铁TBM法施工工段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刁志武 《江西建材》2023,(1):225-226+229
文中以青岛地铁1号线施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BM施工技术,并提出了TBM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适应盾构施工和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飞 《建筑知识》2013,(10):295-296
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的大断面暗挖地铁车站施工,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施工方法,本文通过青岛地铁江西路车站设计推荐的二种工法进行分析对比,否定了设计推荐的方法。并根据实践经验与地质情况,提出了“孤岛法”的施工工艺,成功的解决了上软下硬的地铁暗挖车站的施工难点,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青岛地铁M4号线里程CK0+000.0~CK0+889.1(m)段位于青岛前海滨海地段,线路穿越历史风貌旅游区及热点学区,周边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隧道结构紧邻海岸线,涉及明挖法、矿山法、TBM法等多种施工方法,施工安全风险高。在开展详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段的地质构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影响该段隧道施工的安全因素,指出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基于不同工法与隧道围岩分级特性,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与专项施工建议。研究成果对于青岛地区后续地铁线路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设计角度介绍了青岛地铁3号线工程的防水情况,总结了一般地铁工程防水设计的思路,并对比青岛地铁3号线、2号线的防水设计,在地铁防水设计原则、防水方案确定、混凝土自防水、排水设计、防水材料选择、细部防水构造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岛地铁实际建设过程,阐述了青岛地铁3号线建设采用的主要施工工法,并分析了各工法基本原理、优缺点、工艺流程等,以期为后续其他线路修建时工法的选取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地铁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城市道路、桥梁、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以青岛地铁1号线海泊桥站侧穿杭鞍高架桥桩基为例,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铁施工对桩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建议,以指导设计和施工,也可作为同类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市政技术》2013,(4):26
<正>近期,青岛地铁3号线保儿站主体结构顺利完工。在施工中,为了让出车站边上的车行道,方便居民出行,施工单位经过技术攻关,最终在国内地铁施工中首创明挖无柱拱形地铁车站,成功压缩了施工空间。截至目前,作为全市第1条开建的地铁线,青岛  相似文献   

11.
结合青岛地铁M1号线线路规划特点,分析了M1线穿越区特殊的岩土条件;重点围绕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并结合勘察工作的重点,对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对于青岛地区后续进行的地铁线路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青岛地铁3号线君峰路暗挖车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对比分析硬质地层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既有大跨度地铁车站,将开挖方法由原来的双侧壁导坑法改为双侧直壁CRD法施工,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MIDAS GTS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三维有限元施工过程模拟,对比分析两种开挖方法引起拱顶沉降、洞内净空收敛值,从施工工序和施工力学上对两种施工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实际施工监测值,验证了优化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为类似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解决爆破施工带来的周边建筑物安全问题,基于青岛地铁4号线横通道爆破施工的现场实测振动数据,拟合了青岛地质条件下的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的岩性系数;根据周边建筑物现状确定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振速控制标准,进而获得了爆破方案的爆破振动安全距离,避免了爆破施工对周边建筑造成的损坏。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扰民纠纷,结合回归得到的经验公式,确定了该施工方案的爆破振动影响范围即爆破施工前需要开展调查的范围,为后续青岛地铁爆破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青岛地铁盾构施工中遇到的滚刀磨损问题,根据遗传算法建立了以刀间距、贯入度、刀刃宽度及刀盘转速为约束条件,以滚刀破岩比能最小、掘进距离最大及掘进速度最快为多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利用MATLAB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了编程求解,计算出了减少滚刀磨损的最优掘进参数和刀具结构参数,并提出了针对性优化措施,可为青岛地铁后续盾构施工...  相似文献   

15.
双护盾TBM施工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山岭隧道建设的重要选择。通过对已建的双护盾TBM隧道调研得到了双护盾TBM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结合青岛地铁2号线提出了基于地质适应性、线路适应性、周边环境适应性的双护盾TBM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适应性分析方法。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采用双护盾TBM施工的隧道多为特长、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受高地应力和地下水影响,经常发生卡机、涌水、渗水等灾害;和山岭隧道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采用双护盾TBM施工时灾害发生率更低且处治措施更为灵活;双护盾TBM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中具有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回填层质量较差和TBM过站与车站施工协调难度大的新问题提出了设置止浆环和曲线过站的处治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发展,盖挖法施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开始在车站施工选型中占据重要位置,它相对于明挖法来说影响交通和周边环境时间较短,对于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有着极大的帮助.而相对于暗挖法,盖挖法是在结构顶板或临时路面系统下进行暗挖作业,施工风险小.本文选取青岛地铁一期工程M3号线五四广场站的盖挖逆筑车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围护...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京地铁五号线区间隧道,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通过3DFLAC 程序分析盾构施工对隧道围岩变形的作用机理;同时考虑了盾构施工期间,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注浆压力对结构和围岩的影响,为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州地铁二号线广州火车站区间隧道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 ,分析盾构施工对隧道围岩变形和地面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同时对盾构施工期间 ,因释放不同大小地应力引起的隧道围岩和地面路基变形值进行了比较 ,为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断面检测是地铁建设中非常重要一环,断面超欠挖情况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然而传统断面检测方法主要是使用全站仪采集离散数据形成断面的空间形态,这样不利于原始数据利用和隧道空间形态展现。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本文探讨使用徕卡公司的高精度站式扫描仪P40进行地铁隧道的信息采集,通过对点云数据去噪、拼接、坐标转换、拟合、裁切和点云抽稀等后处理,真实展现地铁隧道的空间形态,此方法具有很多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以青岛地铁1号线过海段为例介绍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采用纵波波速测试评价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时,常会遇到岩块纵波波速试验值小于岩体纵波波速的异常情况。通过对青岛地铁勘察资料和勘察过程的调查分析,以花岗岩为例,采用对比试验模拟勘察试验过程进行验证,发现岩块饱水状态的变化和岩块纵波波速测试规程不严谨是导致岩块纵波波速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发现,文中对提高花岗岩岩块纵波波速测试结果准确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