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为便于工业化生产,提高聚酯织物的抗菌性,将非水溶引发剂在水相中乳化,并对聚酯织物接枝3-丙烯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抗菌单体。通过对乳化工艺进行讨论,并对接枝前后织物进行表征,再将织物氯化后进行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可将0.5%的引发剂稳定乳化并对织物进行整理;抗菌单体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相比于引发剂未乳化时织物的接枝率(0.046%),引发剂乳化后织物接枝率(0.489%)大幅提高,加入交联剂进行整理,织物接枝率(1.023%)进一步提高;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达80%,引发剂乳化后与交联剂联合整理的织物抗菌率达96%。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来酸酐对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棉织物进行改性,并通过银离子浸渍吸附和汽蒸还原的整理工艺,制备纳米银抗菌棉织物。采用红外光谱图分析改性接枝棉织物结构,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与织物接枝物聚甲基丙烯酰胺的氨基反应,实现了马来酸酐改性的目的。研究整理工艺因素对整理织物上银质量分数的影响,测定整理织物的抗菌耐洗性,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整理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当浸渍时间30 min,汽蒸时间45 min,硝酸银浓度0.1 mmol/L时,整理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9.99%;整理织物经过50次标准洗涤后抑菌率仍保持在97%以上,具有良好的耐洗性;相对于未改性的接枝棉织物,经马来酸酐改性的接枝棉织物能有效阻止纳米银的团聚。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氯胺抗菌织物在公共卫生领域作为清洁布的实用抗菌效果,采用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ADMH)处理涤纶/锦纶超细纤维针织物,以活性氯含量为指标,确定了制备氯胺织物的最佳活化工艺: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3 000 mg/kg,浸泡时间20 min,60 ℃下烘干20 min。测试了氯胺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以及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抗病毒性能,并将其用于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设施和公共食堂餐桌擦拭清洁。结果表明:活化氯胺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接触3 min时,抑菌率均达到99.999%,对H1N1的抗病毒活性率达到99.94%;经过擦拭的ICU设施表面细菌量为零,氯胺抗菌织物连续擦拭30张桌面后桌面和擦拭织物均不带菌,且氯胺抗菌织物具有良好的活化再生功能。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6,(3)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长碳链三甲氧基硅烷以及N-β-(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改性硅油,并乳化为含固量25%的乳液。采用该有机硅防水剂乳液对棉织物进行防水整理,得到优化整理工艺为:乳化剂质量分数3%,乳液p H值5~6,整理剂质量浓度100 g/L,浸渍时间4 min,170℃焙烘3 min。整理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56.5°,且柔软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超声辅助制备壳寡糖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最佳工艺及其稳定性,本文以壳寡糖、果胶为Pickering颗粒原料,以葵花籽油为油相,选取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制备壳寡糖-果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工艺条件,并考察优化条件下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壳寡糖-果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寡糖与果胶质量比为0.05,溶液pH为5.22,油相体积分数为32%,超声功率为350 W,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乳液EAI为(5.129±0.003)m2/g,ESI为(796.68±4.43)min;稳定性实验及乳液内部显微结构观察表明,乳液在25~50℃和0~100 mmol/L盐离子(NaCl)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因此,结合超声技术辅助优化获得的新型Pickering乳液,改善了乳液的乳化特性,为壳寡糖Pickering颗粒制备及其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纳米ZnO、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ZnO/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探索了合成工艺,然后将合成乳液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采用FT-IR、XPS和SEM等方法对乳胶膜和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80℃,保温时间为60 min时,乳液的合成效果最好。合成的乳液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其乳胶膜的吸水率为8.64%。XPS和SEM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复合乳液和织物相结合,提高了亚麻织物的疏水性。相比聚丙烯酸酯整理后的织物,经复合乳液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对水的接触角提高了60.4°。  相似文献   

7.
王森  陈英 《纺织学报》2020,41(5):105-111
为解决传统乳液中乳化剂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TiO2-水杨酸(SA)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应用于防蚊微胶囊的制备。研究了纳米TiO2水杨酸表面改性、TiO2-SA质量分数、乳化速度、乳化时间、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及制备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粒径、微胶囊的包埋率、粒径的表征得出合成防蚊微胶囊时乳化条件为:TiO2-SA质量分数0.75%,PVA质量分数1.0%,室温,乳化速度8 000 r/min,乳化时间7 min。研究表明:改性TiO2可改善纳米TiO2的亲油亲水性能以及乳液的稳定性;用研究所得乳化条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合成的微胶囊球形规则,表面光滑,包埋率为84.02%,平均粒径为2.867 μm;能谱分析表明,微胶囊表面含有C、O、N和Ti元素。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蛋白基Pickering乳液稳定性,采用美拉德反应制备乳清分离蛋白(WPI)-葡聚糖(Dex)接枝物,然后利用该接枝物制得蛋白基固体颗粒,再与中链甘油三酯制备Pickering乳液,考察WPI-Dex接枝物对蛋白基固体颗粒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蛋白基Pickering乳液乳析指数的影响,以及Pickering乳液在不同pH、加热温度、贮藏时间下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到共价接枝Dex将WPI形貌结构由球状转变为片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干法美拉德反应成功制备了WPI-Dex接枝物;与WPI相比,WPI-Dex接枝物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57.8%和138.5%;WPI和WPI-Dex接枝物Pickering乳液贮藏30 d时的乳析指数分别为52.3%和36.0%,WPI-Dex接枝物使Pickering乳液的乳析稳定性提高了31.2%;WPI-Dex接枝物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综上,蛋白质糖基化接枝修饰是提高天然蛋白质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棉织物纳米银抗菌整理存在银离子利用率低和耐水洗性差的问题,采用棉织物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整理工艺,制备纳米银抗菌整理织物。研究整理工艺因素对硝酸银利用率、整织物纳米银含量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考察整理织物的耐洗性。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可提高硝酸银利用率和织物纳米银含量,接枝率15.05%时,硝酸银利用率最大,织物纳米银含量最高;硝酸银浓度0.1mM时,整理织物纳米银含量为102.9 mg/kg,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抑菌率均达到99.9%,50次洗涤后,银含量保留率为83.19%,两种菌种的抑菌率仍超过97%。研究表明甲基丙烯酰胺接枝、硝酸银浸渍和汽蒸的纳米银整理工艺,银离子利用率高,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及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为织物抗菌剂,以大肠杆菌为菌种,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织物处理方法、微乳液中有机硅的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整理工艺条件:反法处理织物,微乳液处理时间30min,微乳液中有机硅的质量分数为2.5%.大肠杆菌培养液经用反法/水洗5次和反法/水洗50次的纯棉布处理后,其吸光度(DD值)由0.441分别下降至0.252和0.268、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植物多酚保健功能纺织品,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探讨pH值、温度、处理时间对茶多酚在棉织物上吸尽率的影响;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分析改性剂浓度、碱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吸尽率的影响;测试茶多酚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消臭性能。结果表明:茶多酚对棉织物的浸渍优化工艺为茶多酚6%(o. w.f),温度40℃,时间60min,浴比1:30,应用此工艺,茶多酚对棉织物的吸尽率为14.6%;棉织物的阳离子改性优化工艺为:改性剂质量浓度25 g/L,碱剂质量浓度6 g/L,温度70°C,时间90 min,浴比1:30,茶多酚应用此改性工艺处理的棉织物的吸尽率为48.8%。经阳离子改性和茶多酚二步法处理后,棉织物的抑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消(氨)臭率分别为92.2% 和90%,再经铜后媒处理,棉织物的抑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消(氨)臭率分别达100% 和99.9%。  相似文献   

12.
载银硅丙乳液抗菌剂对棉针织物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双氨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络合银离子,制得稳定的抗菌整理剂.该整理剂用于棉针织物抗菌整理可以获得优良的抗菌效果[抗菌剂用量为4%(owf)时,整理后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3%和99.0%,且耐洗性能较好],并能保持织物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偶联剂在棉织物表面连接氨基,然后利用氨基与银离子的络合作用在棉织物上负载银。探讨了偶联剂浓度、偶联温度、络合温度等因素对银负载量的影响,并测试了载银抗菌棉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处理的优化工艺为:偶联温度为50℃,偶联剂浓度为0.4%;络合反应的优化工艺为:络合温度为35℃,AgNO3溶液的pH =3.0,反应时间100 min。经过处理得到的载银抗菌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且经10次洗涤后,抗菌性能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杨尧  程伟  余圆圆  王强  王平  周曼 《纺织学报》2022,43(7):104-110
为制备同时具有抗菌和防细菌黏附功能的棉织物,采用光控葡萄糖氧化酶体系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分别以[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SBMA)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与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聚合,得到防细菌黏附聚合物P(TMSPMA-co-SBMA)和抗菌聚合物P(TMSPMA-co-DMAEMA)。然后,通过浸渍-焙烘法将2种聚合物单独或共同整理到棉织物上。测试了整理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元素含量、抗菌性能、防死/活细菌黏附性能等。结果表明:2种聚合物成功整理到棉织物上;抗菌整理棉织物抑菌率达到99.9%,表面较多死细菌;防细菌黏附整理棉织物具有85%以上抑菌率,表面黏附的死/活细菌均较少;抗菌防细菌黏附棉织物抑菌率与防活细菌黏附率达到98%和81%以上,且织物表面可防止死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15.
2D树脂不稳定,易释放甲醛,转变为裸露的N—H键结构。用次氯酸钠对整理到亚麻织物上的2D树脂进行氯化,使N—H键转变为N—Cl键,从而使2D树脂具有N—Cl键结构,赋予亚麻织物以抗菌抑菌性能。测试了氯化后织物的有效氯可再生性、白度、强力、折皱回复角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中的有效氯可再生,白度、强力和折皱回复角稍有下降,但不影响其服用性能,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2-正辛基异噻唑啉酮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性异噻唑啉酮类抗菌整理剂。性能测试表明,当抗菌整理剂乳液用量达到10%(owf)时,经50次水洗后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可达到95.90%,表明整理后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和耐洗性能。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顶破强力指标变化较小,表明制备的整理剂适宜棉织物的耐久抗菌整理。  相似文献   

17.
三氯生在棉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拓展具有优异抗菌性能的三氟生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领域,采用粘合剂粘合法将三氯生固着在棉织物表面,得到具有永久抗菌性能的织物。整理工艺优化研究表明,当抗菌荆用量为1g/L。粘合剂用量为40g/L时,被整理织物经50次标准洗涤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可达到70%以上,且整理工艺对织物原有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