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在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0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单眼症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为(0.75±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7)(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12.02±1.6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9±2.56)mmHg(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3.60±0.16)mm高于对照组(3.09±0.35)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对于患眼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胡劼  郑丹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8):902-90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成2组,超声乳化组35例(35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例(30眼)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的变化。结果随访期内,对照组1例眼压控制不理想,超声乳化组6例眼压控制不理想,术后平均眼压较就诊时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房角开放和提高视力等优势,可考虑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44例 ( 48眼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其中 ,2 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2 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 6个月以上。结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一月平均眼压 ( 1.70± 0 .5 4)kPa ,较术前 ( 4.3 6± 0 .74)kPa明显下降 ,与联合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49,P >0 .0 5 )。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 ,中央前房加深 ,房角增宽 ,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 ,房角关闭所在象限有不同程度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既可提高视力 ,又可控制眼压 ,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81-84
目的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其对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眼科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9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组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49、0.192,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8.636,P0.05)。两组术前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7,P0.05);两组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7,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8%,低于对照组的24.44%(χ~2=3.920,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安全有效,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恢复房角功能,降低患者眼压,还可提高视力,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52例(52眼)资料.结果:视力: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3~6个月,<0.1者5眼,0.1~0.2者8眼,0.3~0.6者29眼,>0.6者10眼;眼压:术前眼压平均为26.2±3.4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2.7±2.6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可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6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28眼)与观察组(30例32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小梁切除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下治疗前后眼压、视力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方式,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控制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方式在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眼压有效控制,视力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膨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超声组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均有所改善,与小梁组相比,超声组术后眼压明显更低,视力及前房深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晶状体膨胀患者而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理想,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压、视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与房角分离术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比两组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视力水平,还可开放房角,控制术后眼压,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眼压和角膜散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维露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4+179-174,179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水平、眼压及前房深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眼压及前房深度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显著提高视力,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更加简便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视力及眼压改善。方法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已被确诊的50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以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d、7d、30d后患者眼压以及视力均逐步提升,同时治疗各时间点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值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眼压以及升高视力,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17例设为房角分离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14例设为小梁切除组。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组内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的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三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2月接诊的三联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1眼)与同期小梁术后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者作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均随访半年以上,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与3个月眼压、术前与术后前房变化、术后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前房深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性高,可更好地改善视力与眼压,是临床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明显控制患者眼压,提高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行青光眼手术后发生白内障的80例患者(96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在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方面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术前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进行临床对照研究。55例(60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33眼(对照组)和B组27眼(实验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术,实验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体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方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差别,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手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A组及B组两组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前方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合并症等情况,以探讨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我院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2例75眼,根据患眼病情,选择22例23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50例52眼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等情况。结果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者11眼,约占50%,用药1周后眼压正常,随访6~12个月,2例眼压升高,局部用药后眼压控制。联合小梁切除术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者12眼,约占23%,用药1周后眼压正常,随访6~12个月,眼压均正常。两种手术方法,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根据患眼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房角关闭早期或药物控制良好的可缓解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药物难于控制眼压,前房角粘连范围>2个象限者,应选择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86只患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只患眼)与观察组(46只患眼)各33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眼压、散光和裸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裸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微型青光眼分流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视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