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中如何选择静脉置管的部位,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为病员服务。方法:对486例盆腔手术病人选择输大隐静脉和桡静脉,随机分组,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结果:盆腔手术中输桡静脉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快。结论:盆腔手术中选择上肢静脉置管优于下肢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麻醉手术期间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对确保患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1993~l998年我院手术室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完成手术3000例次,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章红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1):759-760
目的熟练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浅静脉留置针在手术患者中的穿刺成功率。方法434例次住院手术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浅静脉留置针434例次,平均穿刺成功率为98.5%。结论在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留置针,正确选择穿刺肢体和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静脉插管动力辅助静脉引流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 对14例使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以评价该方法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对策。结果 (1)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可作为一种可靠,快速及无需开胸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的方式。(2)股静脉插管是手术的关键性步骤;(3)手术过程中动、静脉系统的压力监测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证。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体外循环及辅助循环手术方法,股动、静脉插管辅助静脉引流是一种可靠的体外循环技术,是传统体外循环的补充,对急诊病例的抢救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手术患者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既不能在监测血压的肢体上进行静脉输液。又要考虑到手术体位及术者操作的方便,还要选择较粗大、易固定的血管,同时术中静脉输液时选择的针头较粗,加之患者术前禁食水或外伤失血,均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静脉充盈不良。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如何选择好各种手术病人的穿刺血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特殊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平 《吉林医学》2011,(1):174-174
手术室作为救治急、危、重、难等患者的前沿阵地,患者多病情变化迅速,对手术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行输液、输血和静脉用药是麻醉、手术、抢救与治疗十分重要的手段。为保证药液和药物尽快准确输入患者体内,确保其吸收和分布,只有娴熟的穿刺技术才能迅速为各种特殊静脉患者建立起体外补液通道,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常规消毒,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结果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手术中能满足输液要求。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急诊抢救手术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化疗多用于手术中、术后辅助治疗,也常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病患者。近年不少研究显示采用药物泵对5-氟尿嘧啶实施长时间静脉滴注(持续静脉输注)较常规静注对大肠癌疗效较高。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PICC)以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化疗药物,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间共收治97例(124条)大隐静脉曲张患,其中大隐静脉与股静脉交接处扩张形成大隐静脉球9例。手术中,我们采用紧靠股静脉切除后缝合的方法处理大隐静脉球,无1例术后出现股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出血病人病情紧急、出血多、伴不同程度的休克、补液量大,与此同时往往出现周围循环不良或衰竭.因此,建立有效可靠的静脉通道是大出血手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的静脉留置针静脉置管术,对其50例大出血患者手术输液中的效果和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留置针穿刺管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对大出血患者有很多好处,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漆怡红  易启连  黄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1012-101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236例住院手术患者采用肢体浅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方式建立静脉通路。结果 1 236例手术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手术过程中再次穿刺率为零,手术结束后留置针顺利带回病房继续输液。结论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能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迅速补液及扩容,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全身各系统发育均不稳定,病情变化快而重,但只要及早发现,及时用药,及时手术,患儿病情缓解快,恢复也很容易。新生儿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须承受麻醉及手术创伤等严重打击,其危险性很大,因此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是患儿生命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笔者至今对26例新生儿行头皮静脉套管针穿刺,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从手术到化疗,静脉是给药、补充营养及液体的必经通路,然而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使静脉硬化,萎陷变细,甚至静脉阻塞。故在化疗期间正确选择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做好针对性护理,即做好手背静脉网及指背静脉的交替使用和保护,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讨论化疗期间指背静脉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患从手术到化疗,静脉是给药、补充营养及液体的必经通路,然而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使静脉硬化,萎陷变细,甚至静脉阻塞。故在化疗期间正确选择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做好针对性护理,即做好手背静脉网及指背静脉的交替使用和保护,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着重讨论化疗期间指背静脉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插管在危重病人及大手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内科病人大多采用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插管,个别改为颈外静脉穿刺。外科手术病人则采用右侧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插管。所有病人插管后,均接三通管测中心静脉压,并以中心静脉为主要静脉通路输液。结果:内科18例病人,除3例癌症病人外,15例治愈或好转出院,占83.3%;外科76例手术病人全部顺利渡过手术。结论:中心静脉插管能为危重及手术病人提供一条快速、高效的静脉通路,并能提供中心静脉监测,应用得当,能为危重病人抢救及大手术安全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儿科手术中输血,补液,一般常用头皮静脉,手术病人常因固定不佳,造成液体外渗,采用大隐静脉切开,不仅患者痛苦,而且易引起感染,为此自1992年我们采用静脉导管针穿刺共17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李献凤  练敏 《右江医学》2005,33(2):216-216
在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保证静脉通畅是主要的抢救措施之一,这类病人行周围静脉穿刺后在烦躁时易滑脱,使用静脉留置针,能保证手术中快速输液和稳妥固定,便于体位的变动。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经颈外静脉穿刺救治失血性休克病人10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手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手部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断指再植、静脉动脉化及静脉间吻合治疗手部撕脱伤提供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10例手静脉的分布情况及2例手铸型标本静脉的分支分布规律。结果 手掌部的深静脉较细小,浅静脉走行分散,无明显伴行动脉,管径细小,分布规律性差。手背静脉粗大,分布恒定,手部静脉有静脉弓和静脉网两种类型。结论 指背静脉是断指再植中的主要吻合静脉,指掌侧浅静脉也有吻合价值。通过吻合手掌部浅静脉,可提高手掌部皮肤撕脱伤的术后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经皮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手术中的应用附属医院手术室陈格玲关键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术经皮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就是应用专门的深部静脉留置针经皮肤进行深部静脉穿刺后置入留置针套管,可便于大中手术输血输液,重症病人监护、化疗、静脉高营养和循环监测。深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8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颈内静脉组(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组)103例,锁骨下静脉组(subclavian vein,SV组)78例。IJV组患者接受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SV组患者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静脉穿刺难度、手术相关并发症、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结果 IJV组在手术时间、静脉穿刺难度、医源性气胸、导管破裂上均优于S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的穿刺难度在静脉直径>1.0cm时低于静脉<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直径>1.0cm时,两组间静脉穿刺难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直径<1.0cm时,两组穿刺难度升高且IJV组大于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JV组具有手术时间少、穿刺难度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术前对患者静脉直径的评估可以预判静脉的穿刺难度。必要时运用术中超声引导,可以降低手术中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