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深圳大学新生军事训练期间常见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来英 《中国校医》2009,23(3):282-283
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好发疾病、集中发病时间及性别差异,以便今后更好地采取预防和及时治疗的措施。方法依据设计的"大学生军训疾病登记表"对就诊学生进行逐项登记,总结。结果2 225名新生在为时2周的军训期间患病人次率达127.73%;呼吸系统疾病第7~12天发病人数达高峰(144.5人/d),外伤性疾病第3~11天达高峰(55.89人/d),消化系统疾病在第3~10天达高峰(27.88人/d),晒伤(日光性皮炎)在第4~10天达高峰(42.86人/d),过敏症患者第7~10天达高峰(15.25人/d)。呼吸系统疾病男生占52.48%,女生占30.47%,外伤男生占24.17%,女生占16.21%,晒伤男生占1.75%,女生占27.37%,中暑女生占4.78%,男生占1.40%。结论大学新生由于环境、饮食及军训体能运动改变较大,极易发生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外伤、晒伤、过敏及中暑等疾病,因此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或群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病率,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保健工作。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广州大学新生5374名,对军训期间常见疾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为29.2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4.27%,皮肤病发病率为5.6%,中暑发病率为4.78%,外伤发病率为2.3%,腹痛发病率为1.79%。女生在军训期间发病率为32.58%,男生在军训期间发病率为26.0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军训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减少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汪洋 《中国校医》2013,27(6):428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军训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庆师范学院大龙山校区2011年全体军训学生共4 688人为调查对象,对2011年入学新生军训期间在医疗服务站点和校医院门诊就诊的新生数及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军训期间就诊率高,就诊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外伤、皮肤病、五官科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病为主。结论军训期间应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和防护措施,提高新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降低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和2010年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发病率最高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10.50%,其后依次为急性胃肠炎、痛经、外伤、各种皮炎及过敏等,分别为2.50%,2.17%,2.17%,2.00%.2010年发病率最高的仍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12.94%,其后为急性胃肠炎、外伤,各种皮炎及过敏、口腔疾病等,分别为3.92%,2.63%,2.49%,1.82%.女生在急性胃肠炎、皮肤疾病及窦性心动过速等的发病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外伤、急性结膜炎发病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新生由于环境、饮食改变及军训体能运动消耗较大,易发生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外伤、过敏等疾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患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医疗措施,更好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2004级4 000名新生第1学期就诊情况进行登记,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 在第1学期,看病总人次为5 687人,平均每人看病1.42次;男生与女生就诊人数相当;9月份就诊人数为1 762人,占该学期5个月的30.98 %;大学新生所患疾病以呼吸道疾病所占比例较大,为2 981人次,占总患病人次的52.42 %,其次以皮肤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较多见.结论 就诊高峰在新生刚入校并进行军训的9月份,呼吸道疾病占首位.学校应加强新生的预防保健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做好军训期间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教育,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患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医疗措施,更好地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方法对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2004级4000名新生第1学期就诊情况进行登记,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在第1学期,看病总人次为5687人,平均每人看病1.42次;男生与女生就诊人数相当;9月份就诊人数为1762人,占该学期5个月的30.98%;大学新生所患疾病以呼吸道疾病所占比例较大,为2981人次,占总患病人次的52.42%,其次以皮肤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较多见。结论就诊高峰在新生刚入校并进行军训的9月份,呼吸道疾病占首位。学校应加强新生的预防保健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做好军训期间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教育,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7.
《健康博览》2012,(11):9-9
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学生军训期间,仅2周内,近3500名学生中就有1298人生病,累积看病达到5649人次,就诊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皮肤晒伤、痛经、中暑、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口腔溃疡等。其中,仅上呼吸道感染就有将近600人。北京大学的例子并非个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和病种,为及时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市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合计96所学校进行了因病缺课的网络直报,直报系统报告率为79.34%。因病缺课总人次为3118,因病缺课总天数为4140d。缺课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85%、5.33%、4.13%(P〈0.01);男生为6.69%、女生为6.67%(P〈0.01);农村地区学生为7.60%、城镇学生为5.53%(P〈0.01);缺课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外伤和传染病,分别占55.19%、19.79%、8.27%和6.92%。中小学生均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初中和小学胃肠道疾病居第二位,高中外伤居第二位。[结论]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传染病、外伤4种疾病是中小学生缺课最多的病种,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9.
山东科技大学5年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军训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2008年山东科技大学入校参加军训的25592名新生为调查对象,对不同性别、不同年份新生的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军训期间就诊率高,就诊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7.10%)、各类皮炎(4.87%)、消化系统疾病(4.15%)为主。结论军训期间应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提高新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降低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川北医学院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就诊疾病情况,以便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2017—2019年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就诊情况(时间、性别、年龄、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19年12 090名新生军训14 d,患病2933人次,患病率24.26%。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10.22%),消化系统疾病(4.16%),运动损伤(3.52%),其次是皮肤病、中暑、痛经等;男女学生诊断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来,学生就诊均在第5天达到顶峰,对新生进行健康教育后,就诊人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大学新生常见的疾病种类很多(感冒、胃炎、扭伤等);新生由于环境、饮食和军事训练的变化而消耗大量体力,并且容易患上呼吸道、消化系统和创伤等疾病;相关部门健康宣教,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保健意识,教练合理安排军事训练强度,能有效减少新生军训期间患病。  相似文献   

11.
刘建英 《中国校医》2011,25(1):34-35
目的防止高校新生在军训期间发生运动性晕厥,研究新生军训期间运动性晕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8、2009年入学新生在军训期间运动性晕厥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2009年新生运动性晕厥的发生率略高于2008年(P<0.05),城镇学生发生率略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其发病原因与基础健康水平低,训练前准备不充分、有饥饿疲劳感,训练过程中突然停止剧烈运动等有关,同时亦与天气闷热,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结论预防运动性晕厥的发生,需要训练组织者,参训学生和卫生人员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新兵集训期伤病发生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兵集训期伤病的发生。方法 登记整个集训期疾病,结合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指标采用昼夜发病率(‰)和构成比。结果 集训期新兵伤病昼夜发病率13.15‰。呼吸系统疾病、军事训练损伤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前3位,昼夜发病率分别为7.85‰、1.97‰、1.88‰。呼吸系统疾病中75.28%为上呼吸道感染,昼夜发病率5.91‰;军事训练损伤中65.68%为软组织损伤、膝关节扭伤和足扭伤,昼夜发病率分别为0.53‰、0.44‰、0.32‰;消化系统疾病中59.38%为胃肠炎,昼夜发病率1.12‰。呼吸系统疾病和军事训练损伤均在第3周最高,次高峰在第9~10周。消化系统疾病开训初期发病较高,第11~12周出现次高峰。结论 云南地区新兵集训期伤病特点与以往其他地区同类研究略有不同,除自然条件影响外,借鉴已有防病措施可影响伤病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新兵军训期间伤病情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某新兵连战士在海拔2800m地区军训期间的伤病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并予相应防治。结果高海拔地区的新兵军训期伤病情以唇炎最多见,占93.3%;其次是日光性皮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四肢软组织损伤,分别占21.7%、20.0%、20.0%。所有伤病情经早期确诊,及时处理,最终均获得痊愈。结论高海拔地区新兵军训期间伤情特点与平原相近,而特有的病情主要表现为唇炎、日光性皮炎、冻疮等,这与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寒冷和强紫外线环境有关,充分准备、早诊早治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赵龙飞  陈丽 《中国校医》2019,33(12):899-901
目的 全面了解贵州某大学新生入学时的健康状况,为学校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校2016—2018年入学的13 968名新生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新生体检异常检出率86.52%,其中视力不良75.37%、肝胆疾病4.19%、心血管疾病3.63%、色觉异常1.01%、甲状腺结节0.66%、肾脏疾病0.47%、肺部异常0.17%,其他疾病1.03%;不同年度、性别、民族学生总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异常率高于女生(P<0.01),少数民族学生异常率高于汉族学生(P<0.01),该校近三年体检异常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该校新生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做好体检后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和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海口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2005 - 201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海口市2005 - 201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145 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791.07 /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自2009年起取代呼吸道传染病位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11年后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10年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每年4 - 7月和9 - 11月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0~3岁和15~44岁年龄组为主(40.02%、29.47%);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36.45%、10.20%)。结论 今后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及性传播疾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吕梁市离石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离石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腮腺炎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09年全区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52例,年均发病率为30.28/10万。其中,2008年发病72例,发病率为29.24/10万;2009年发病80例,发病率为31.29/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3月的25例(占16.45%),4~6月的54例(占35.53%),7~9月的27例(占17.76%),10~12月的46例(占30.26%);发病年龄以〈15岁发病为主占90.79%,其中3~14岁儿童发病最多占87.50%;发病职业构成以学生(占69.08%)和幼托儿童(20.39%)为主。年均发病率,男性为32.18/10万,女性为28.28/10万(P〉O.05)。[结论]2008~2009年离石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主要以3~14岁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为主,为今后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川区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预警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病例2 328例,平均发病率为352.86/10万,发病涉及9个病种。发病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963例)、水痘(719例)、手足口病(313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1.37%、30.88%、13.45%。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消化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15%。托幼机构以手足口病为主,占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0.79%。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春季和冬季。结论 重庆市南川区近6年学校传染病总体情况可控,但形势不容乐观。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以流行性感冒、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托幼机构防控的重点是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尤其要加强乡村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川区所有中小学、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预警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南川区2012—2017年累计报告学校传染病病例2 328例,平均发病率为352.86/10万,发病涉及9个病种。发病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963例)、水痘(719例)、手足口病(313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1.37%、30.88%、13.45%。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消化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15%。托幼机构以手足口病为主,占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0.79%。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春季和冬季。结论 重庆市南川区近6年学校传染病总体情况可控,但形势不容乐观。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以流行性感冒、水痘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托幼机构防控的重点是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尤其要加强乡村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征,为制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军队疫情直报系统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26/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7.03/万上升到2015年的9.98/万,各年度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病最多的是肺结核,占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5.11%;其次为水痘(占26.89%),流行性腮腺炎(占8.77%)、麻疹和风疹(各占5.16%)、流感及流感样病例(占4.05%),这6种疾病共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14%.各年、月份发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年间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40起,分别占各类传染病聚集性发病疫情总数的86.96%和发病总人数的88.36%.2009年新增甲型H1N1流感,2013年新增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病(腺病毒感染).结论 该部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且聚集性发病逐年增多,肺结核常年高发,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好部队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