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指导造影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合理使用及副反应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630例增强扫描病例使用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对照,分析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率与程度比较。结果:在3630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中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有3572例,其中8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2.30%。58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增强扫描中,有1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18.97%。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实践应用中副反应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我院在CT增强扫描时,除使用少量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外,大部分应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离子型造影剂价格低廉,符合我地区情况,易于患者接受。但因为静脉注射时的速度快,碘剂浓度高、剂量大。又由于个体差异,有极少数特异体质的病人,可能会发生轻、中、重度不同的过敏反应,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和抢救措施,发生意外也是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内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诱发肺肿瘤的研究非离子型造影剂已用于婴幼儿胃肠道造影和气管支气管造影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造影剂可进入肺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经幼鼠气管向肺内注人造影剂(Metrizamide阿米培克)后的远期影响。研究方法:150只幼鼠...  相似文献   

4.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支气管造影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支气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对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疑诊为支气管扩张的150例患者,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行支气管造影检查。结果支气管扩张98例,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狭窄7例,支气管扭曲移位6例,正常27例。非离子型与离子型造影剂的支气管显影结果相当,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支气管影像清晰,细小的支气管乃至肺泡都显影良好。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用做支气管造影检查,支气管影像清晰,能够满足支气管病变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及其市场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根据含碘造影剂的市场变化,探讨造影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1)上海市医药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上海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所提供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从1994年 ̄1998年的用量变化数据;(2)挪威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的非离子型(1994年 ̄1998年)和离子型(1996年和1998年)造影剂用量调查和统计。结合放射学文献中的统计资料和有关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临床使用造影剂的用量日渐增多,尤其是非离子造影剂用量上升更为明显。上海市用量从1994年的923520.5g碘增长至1998年的2487265.1g碘。而晨离子造影剂所占比例升高,上升原因可能为医生和患者认为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更为安全。结论:造影剂的使用量及检查患者人数在不断的上升。相对来说,非离子造影剂应用较为安全与舒适。越来越多的高  相似文献   

6.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CT增强扫描时快速注入大剂量造影剂所导致的副反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具有造影剂副反应高危因素人群中产生的副反应更为严重。非离子型造影剂的问世是碘造影剂发展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它可降低造影剂的渗透性、电离性及化学毒性。本文目的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相似文献   

7.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进展与应用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新的低渗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开发的问题很复杂,由于这些造影剂价格昂贵而限制了临床应用。低渗造影剂(LOCM)是多年来精心研究和发展的产物。这种新技术给病人带来的变化及好处与放射学家有紧密的关系,因此应特别认真地衡量其应用的利与弊。发展史一、离子型化合物儿个重要的历史性发展预示了新的LOCM 的开发,即Swick 博士最初发明的水溶性X 线造影剂及Almén 开发的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正象我们应特别感谢Hickey 博士的许多最基本的X 线观察及X 线名词的命名一样,我们应特别感谢  相似文献   

8.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任德玲曲萍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266011碘造影剂对人体的毒副反应的性质、程度及发生率主要是由造影剂的高渗性、化学毒性及电荷3个因素决定的。高渗造影剂最高渗透压可超过血液张力的8倍,静脉内快速注入大剂量时会引起血细胞变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两组分别应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ICM 和 NICM)行常规血管造影(CA)、DSA和 CT 增强病例的造影剂不良反应(ADRs)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证实:(1)由于 ICM 的高渗透压、离子电荷和化学毒性,使其 ADRs 发生率高于 NICM;高危因子病例如选用 NICM,ADRs 将可明显减少;(2)经动脉注射造影的 ADRs 发生率高于经静脉注射法;(3)曾有 ICM 之 ADRs 病例,可以继续应用NICM;(4)由于低渗性 NICM 对血浆容量的增加和血管内造影剂的稀释影响甚小,故使用低于 ICM 所用的浓度或/和剂量的 NICM 进行同类检查仍可获得优质图像;(5)虽然 NICM 是一较安全的理想造影剂,但在高危人群仍必须谨慎应用。提出 NICM 合理选用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于离子型造影剂是无可争议的。在静脉DSA时以及动态CT扫描时通常需要多次注射造影剂。低渗透性非离子型造影剂比离子型造影剂具有更好的耐受性,这一点在CT应用中已得到证实。本文用双盲法研究,在第二次给药时其耐受性如何,以及二次给药后副作用发生率是否上升。方法 1984年4月与10月之间,采用随机抽样选择100例病人进行双盲研究试验。观察病人在第二次注射造影剂后的副作用发生率与严  相似文献   

11.
非离子型造影剂致肾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导致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接受非离子型造影剂检查者的血肌酐变化以及造影剂肾病发生的情况.结果: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无合并症者无1例发生造影剂肾病;合并糖尿病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5%;合并高血压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9.4%;肿瘤局部化疗发生率高达17.0%.结论: 非离子型造影剂仍有一定肾毒性,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局部化疗等.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了使用与正常血浆等渗压浓度之非离子型造影剂行IA DSA 的体会。作者应用Iohexol血浆等渗压制剂,用蒸馏水稀释、添加EDTA 及pH 调整剂与界面活性剂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用上述造影剂施行了40例、134次IA DSA。男25例、女15例,年龄6~84岁。除6例使用21号聚四氟乙烯套管针作颈动脉直接穿刺外,均使用导管法造影。所有病例均行20秒连续摄影。每次注射的造影剂量及注射速度以通常的血管造影方法为准。每次注射了解注射时病人的热感和疼痛,请操作医师以外的两名以上放射科医师评价每次摄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今日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此方法是一种无危险性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新方法的初期将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并用,旋即发现非离子型造影剂明显优於离子型造影剂。尽管非离子型造影剂用於DSA后引起的副作用很小,但后来发现中心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Iopamidol 370mg Jod/ml)对心电图发生影响,此外根据临床报告,对至今认为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必须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型造影剂用于放射诊断已日益普及,并取代目前常用的离子型造影剂。最近在日本发表的关于33万次造影剂检查的总结中,指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副作用比离子型造影剂低75%。虽然很多文章报告过副作用的病理机制,但这种过敏样的并发症的准确过程仍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弄明白。中心问题是作用于血  相似文献   

15.
含钆造影剂在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含钆造影剂在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例接受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例有使用碘剂的禁忌证而单纯使用含钆造影剂。7例同时进行了含碘与含钆造影剂比较,造影血管包括胸主动脉,颈总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肝动脉,髂动脉及子宫动脉,含钆造影剂为离子型钆喷替酸葡甲胺,使用剂量≤0.3mmol/kg体重,术中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术后进行血尿常规钆喷替酸葡甲胺,使用剂量≤0.3mmol/kg体重。术中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术后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7例患者进行含碘与含钆造影剂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比较,含钆造影剂在显示动脉主干血管影像与含碘造影剂无显著性差异。远端分支及肿瘤染色的图像质量差于含碘造影剂,2例患者单纯使用含钆造影剂完成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含钆造影剂动脉内注射对患者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无不良影响。结论 应用含钆造影剂做DSA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对于碘剂过敏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应用含钆造影剂进行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6.
造影剂在放射科特殊检查中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阳性含碘造影剂应用更为普遍,尤其在CT增强检查及介入诊疗过程中不仅应用普遍,而且应用剂量特别大。离子型造影剂虽经过反复改进和提高,但由于近些年来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出现和推广,其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更加上厂商的宣传及医务人员对安全性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种倾向,即非离子型造影剂应取代离子型造影剂。但非离子型造影剂昂贵  相似文献   

17.
至今尚无应用皮质类固醇预防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作者于1988年开始随机抽样研究其降低非离子型造影剂全身毒性的功效。三年内共对比观察1155例病人,其中101例接受Omnipaque300,1054例接受Optiray 320。这些病人分为两组。一组(580例)接受32mg口服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在注射造影剂前6~24小时及2小时各给药一次;另一组(575例)给予安慰剂片,仅含有赋形剂,在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88年—1990年用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行下肢静脉造影90例病人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观察了两种造影剂的副反应、反应情况、程度和片子显影质量,并作了比较。讨论了副反应的原因及分类(即特异质反应与物理化学反应)。由于非离子型造影剂价格较高,考虑到效用/价格比例的原则,参照国内近年召开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临床试用研讨会关于非离子型造影剂选用原则建议,对四肢血管造影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原则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广泛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也日益增加.非离子型造影剂的相对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安全性[1].有关文献报道[2]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无需做过敏试验,可直接造影.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并非绝对安全,因为它也是一种含碘造影剂,并不能完全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其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并有多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病例的报道[3~8].因此国内学者对碘过敏试验的应用日益重视.为了进一步说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必要性,笔者对本院1170例患者进行了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原液的过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中预防毒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加入地塞米松在CT增强中预防或减少过敏及毒副反应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80例患者中观察组 1860例用离子型造影剂加入地塞米松 ,两药混均后经肘静脉注入进行CT扫描。结果  2组结果表明 ,过敏及毒副反应发生率轻度反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 3 .1%,中度反应率对照组 1.4%,观察组 0 .5 %。结论 离子型造影加地塞米松在CT增强的应用中预防或减少过敏及毒副反应研究是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