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在评价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心室各节段心肌室壁运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两组,病例组为51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均为左心室型单心室,对照组为51例正常儿童,应用Q-lab软件分析并计算功能性单心室主心腔及正常儿童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收缩位移值,以及室壁收缩位移占舒张期室壁到左心室重心距离的百分比,即圆心位移值。结果病例组基底段后侧壁、前侧壁,中间段后侧壁、前侧壁,心尖段后壁、侧壁、心尖部的心肌位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相应节段的心肌位移值(P<0.05)。病例组余心肌节段心肌位移值与对照组相应节段心肌位移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心肌各节段的圆心位移值与对照组心肌各节段的圆心位移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利用心肌收缩位移评估功能性单心室患者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2.
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心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83例(包括正常人4 1例,心肌梗死患者4 2例) ,采用Agilent Sonos 5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进行二维图像采集,采用德国Tom Tec公司的Gmb H型三维图像处理系统进行三维图像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节段心肌梗死组局部舒张末容量和局部收缩末容量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 P均<0 .0 5 ) ,心肌梗死组前间隔基底部、前间隔中间部和室间隔心尖部这3个部位局部心搏量和局部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0 .0 5 ) ,心肌梗死组部分节段(侧壁基底部、后壁基底部、下壁基底部、室间隔基底部、侧壁中间部、后壁中间部、下壁中间部和室间隔中间部)局部-整体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 P<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部位相应节段局部心功能显著下降,而未梗死部位相应节段局部心功能代偿性增强,局部射血分数是反映左室局部心功能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各30例,正常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获取左心室的轴向(C)、径向(R)及纵向(L)的应变(S)及应变率(SR)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峰值S及SR。结果对照组、HFNEF组及HFREF组三组间EDV及ESV递增,除HFNEF组较对照组EDV及ESV增大无统计学意义,余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LVEF递减(P均<0.05)。左心室收缩期轴向、径向及纵向的S和SR在三组间的总趋势是递减的。在应变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后壁CS,前壁RS、侧壁RS、前室间隔RS、后室间隔RS、侧壁中间段LS、室间隔心尖段LS及HFNEF组与HFREF组前壁CS、后壁CS,侧壁中间段LS、侧壁心尖段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应变率参数中,除对照组与HFNEF组下壁CSR、后壁CSR、前壁RSR、侧壁RSR、前室间隔RSR、后壁RSR、后室间隔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侧壁、下壁、后壁、后室间隔CSR比C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外,其余各壁轴向、径向及纵向S均比SR与LVEF的相关性好。结论 STE测量心肌S及SR能有效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11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20~340 mg/m2;B组4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 mg/m2;C组36例,为尚未进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并记录左心室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尖位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A、B、C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心尖段、后壁及下壁中间段、心尖段和后间隔心尖段外,左心室心尖位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出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较C组出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外,应变在部分节段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监测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节段心肌容积与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非高血压性HCM患者22例为HCM组,体检健康者22例为对照组,于心尖四腔观RT-3DE获得左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时间曲线,分析左室节段收缩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前后径和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水平前间隔、后间隔,乳头肌水平前壁、前间隔,心尖段水平前壁、间隔LVEF均降低,基底段水平、心尖段间隔及下壁的节段ESV减小(均P<0.05)。两组节段EDV与节段LVEF无相关性;对照组乳头肌及心尖段水平室间隔的ESV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7,-0.501,P<0.05);HCM组乳头肌水平下壁、侧壁和心尖段下壁、下侧壁ESV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26、-0.441、-0.424,P<0.05)。结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非高血压性HCM患者左室节段心肌功能隐匿性受损,局部异常肥厚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明显减低;非肥厚区心肌节段容积变化影响节段LVEF。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 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 mm±4.20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 mm±4.33 mm)与正常对照组(28.82 mm±3.67 mm,43.25 mm±3.21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issue imaging,STI)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功能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临床确诊的DHF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各32例.分别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7.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记录上述三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记录基底水平、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心室扭转峰值(Twist).结果 DHF组的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两组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的径向应变率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组左心室心尖水平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乳头肌水平后壁、后间隔,基底水平后壁、下壁及后间壁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HF组左心室心尖、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较正常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DHF患者早期存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方法 冠心病(CAD)患者54 例,年龄(60.83 ±8.58 )岁.健康对照组17 例,年龄(57.08 ±9.69 )岁.全部研究对象经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实时全容积三维图像的采集用Philips Sonos 7500 型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应用TomTec 三维工作站.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的各参数没有明显改变(P >0.05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的LVM 、LVMI 、EDV 、ESV 均增加,EF 值明显降低(P <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比评价正常右心室及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比较成年人正常心脏左右心室的可行性,并探讨左右心室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RT-3DE全容积成像采集58名心脏正常成年人的心脏三维数据,在TomTec工作站中分析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在Qlab工作站中分析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 右心室EDV[(85.84±20.82)ml]、ESV[(41.87士10.48)ml]分别大于左心室EDV[(69.37士17.83)ml]、ESV[(26.46±8.26) ml](P均<0.001),而右心室EF[(50.94士5.57)%]小于左心室EF[(61.97±6.48)%,P<0.001].左心室SV[(42.91±11.72) ml]与右心室SV[(43.96±12.15)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左右心室的对应参数均有相关性.结论 RT-3DE是评估左右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方法,且其相应参数在左右心室间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DCM患者(DCM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期前1/3充盈分数(1/3FF);分析1/3FF与E/E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EDV、ESV、SV及E/E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CM组EF及1/3F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1/3FF与E/E均呈显著负相关(r=-0.81、-0.81,P均<0.05).结论 3DE能定量评价DCM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应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左心室应变。方法 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比较两组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应变。结果 DM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应变(G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均低于对照组(t=2.18、3.27、2.05、3.76,P均<0.05)。DM组左心室前壁及侧壁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及侧壁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M组基底段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对照组基底段环向、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以评价2型DM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评价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段收缩功能.方法 对42例FH患者(FH组)及34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及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分析所有受检者共1368个节段,追踪成功率98.25%(1344/1368). FH组前壁基底段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 FH组三腔心、两腔心、四腔心S、SR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H组整体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FH组后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侧壁基底段至中间段、下壁基底段至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至中间段SR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FH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收缩功能受损;通过STI技术纵向应变可早期发现其改变,其中SRs较S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 CT(MSCT)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就诊本院并于10日内均行 MS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者89例。所有患者按心功能(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分成四个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EF)值,MSCT 评价心功能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各心功能组 MSCT 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左室功能参数 EDV、ESV、SV 和 EF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检验两种方法的测量值高度相关(P <0.05);NYHA 不同分级的 EDV、ESV 及 EF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SV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 冠状动脉CTA 评价心功能较为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比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舒张运动的意义。方法获取60例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部左室长轴、两腔和四腔观组织速度图像,离线分析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共18个位点及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各位点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时限(TQ-E)。计算同一节段6个壁间TQ-E的最大差值(Inter-ΔTQ-E)、同一壁内3个节段间TQ-E的最大差值(Intra-ΔTQ-E)及左心室18个位点间TQ-E的最大差值(Max-ΔTQ-E)。计算左心室各壁二尖瓣环Ea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比值的平均值(Ea/Aa′)。并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心肌梗死组EDV、ESV均明显升高,心肌梗死组EF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Inter-ΔTQ-E、Intra-ΔTQ-E、Max-ΔTQ-E均明显延长,Ea/Aa′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中,Max-ΔTQ-E与Ea/Aa′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DV及ESV呈显著正相关;与EF呈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房室顺序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分别检测房室顺序起搏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AI)模式患者10例(A组)、房室顺序起搏双心腔起搏双心腔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患者10例(B组)及正常对照10例(C组)的左心室16个节段的径向位移、速度及应变指标,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所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三组间左心室EF值、收缩期16节段径向位移峰值均数、径向速度峰值均数与径向应变峰值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径向位移峰值在左心室下壁基底段、间隔基底段及心尖段降低,径向应变峰值在下壁及间隔心尖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左心室各个节段的径向位移、径向速度与径向应变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DDD模式时,左心室下壁及间隔的基底段和心尖段收缩功能降低,AAI模式时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背景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运动障碍,收缩功能降低。准确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心功能的改变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传统M 型和二维超声技术相比,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不仅可以客观地显示整个心脏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而且可以对各节段心肌的容积及运动状态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 运用RT-3DE技术定量评价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改变,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配备X3-1探头(1~3MHz)和Qlab6.0定量分析软件,检查25名正常人与2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获取左心室整体和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及17种不同色彩的“牛眼图”,并将超声图像信息储存于硬盘上脱机分析。获取左室整体及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和整体及各节段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在由公式:rEF= [(rEDV -rESV)/rEDV]×100%,rgEF= [(rEDV-rESV)/EDV]×100%计算出整体及局部射血分数(EF、rEF)和局部-整体射血分数(rgEF)。然后比较两组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整体EDV、ESV及梗死节段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整体EF和梗死节段rEF、rgEF降低(P<0.05);心尖部rEDV、rESV 增大,rEF、rgEF较对照组降低(P<0.05);非梗死节段中部分节段rEF、rgEF较正常组增大(P<0.05),余节段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左心室整体、梗死节段及心尖部收缩功能下降,部分未梗死节段心功能代偿性增强。RT-3DE可准确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容积及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各节段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于术前和术后30min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集动态图像,脱机行VVI分析,测量左心室心肌各节段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VVI参数: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肌缺血后,分别与术前及与假手术组比较,长轴方向上,前间隔心尖段与后壁心尖段的Vs明显减低;前间隔中间段、心尖段与后壁心尖段Ss、SRs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轴方向上,前壁、侧壁的基底段,前间隔、前壁、侧壁的中间段和心尖水平的各节段的Vs明显减低;前间隔、前壁、侧壁的基底段,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的中间段以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Ss、SRs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支供血节段及部分相邻节段的长轴及短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VVI技术能够客观、准确的检测实验兔心肌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局部运动功能的微小变化,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的、可靠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接受左前降支PCI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个月应用RT-3DE进行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分析,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及左心室1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差的标准差校正值(Tmsv-16-SD%),即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同时得到前壁、前间隔及心尖帽共7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及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校正值(Tmsv%).结果 术后1个月EDV、ESV、rESV及大部分节段的rEDV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EF、rEF高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Tmsv-16-SD%及局部节段Tmsv%低于术前(P<0.05),与术后1周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ESV、Tmsv- 16-SD%及大部分节段的rEDV、rESV、Tmsv%低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0.05),EF及大部分节段的rEF高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0.05),rEDV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5).结论 利用RT-3DE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速度梯度,以了解该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存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心肌运动图像。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分析系统,提取各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等节段室壁的M型运动曲线,测量心肌内外膜峰值运动速度及对应的室壁厚度,获得各室壁节段心肌速度梯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短轴心肌速度梯度均较正常组低,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二尖瓣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前壁、后壁及下壁在2组间有差异(P<0.05)。在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和前壁均有差异(P<0.05)。舒张期较收缩期更早出现异常。结论全方向M型超声可以评价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应用双源CT定量评价左心室功能,探讨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及双源CT在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的患者60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利用Simpson法计算出左心功能指标:舒张末期蓉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比较.结果 双源CT测得心功能结果:EDV(103.28±20.67)ml、ESV(33.18±12.96)ml、SV(70.10±11.95)ml、EF(69.80~6.54)%;超声心动图测得心功能结果:EDV(105.17±17.44)ml、ESV(35.05±10.08)ml、SV(70.12±10.51)ml、EF(68.07±5.43)%.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2、-1.21、0.99、0.16.P均>0.05).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相关良好,双例PearBon检测:EDV、ESV、SV和EF高度相关(r分别=0.89、0.91、0.79、0.70,P均<0.05).结论 双源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结果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互为补充,在心脏功能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有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