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以江西省八大高校为例,运用“5×1”系统模型分析当前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并提出优化政策环境,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重塑精品课程建设价值观,变“项目”意识为“共享”理念;健全精品课程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精品课程团队的积极心理;优化课程网站建设,为资源共享提供无障碍服务等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策略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效益取决于学习者、资源质量,网络平台及建设机制.从提供保障到实现共享效益,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 OCW)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可从精品课程建设网络平台的学习支持系统建设、课程评审制度、标准化的共建共享、建设转型、课程推广、工程协调六大方面不断完善,以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及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特别是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与机制已成为高教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湖南大学积极探索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间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与策略,提出了基于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专业学会、高校职能部门等三种不同的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化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五条优化策略,一是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共享意识,共同发展;二是构建以应用为核心的标准化精品课程资源技术平台,提高共建共享度;三是将评审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来进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四是构建实用高效的教与学辅助支持系统;五是完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采取持续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积极推动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精品课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问题是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乃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国家精品课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共建共享模式和解决方案,提出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2003年至今,广东高校总共建设了736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以高校教师为主,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主要是高校师生.通过对广东部分高校师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用户难于在精品课程资源网中获取到便于教与学的有用资源,目前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方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后续建设和高效应用.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数字化学习的深入,开放教育资源的质和量显得尤其重要.为确保十二五期间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建设与应用,以及促进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校际协作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相关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开放学习的典范——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的起源、理念和特色,重点分析其共建共享机制、评价机制以及互动机制,进而为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线教与学多媒体教育资源(MERLOT)项目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MERLOT项目是将高校教育创新付诸实践,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典范。文章介绍了MERLOT的起源与发展,对其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和学术支持服务机制进行了剖析,并总结了该项目取得成功的经验及其对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启示,旨在为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十二五质量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规划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之间在课程资源、课程教学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越大,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特色就丰富。据此,我们需要加大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盟力度,完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文章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经典模式和现状,并提出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评选为线索,分析精品课程建设政策导向初步产生的效果,以及其对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影响,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以精品课程为核心,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机制的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玫欣 《继续教育》2013,(12):10-11
课程建设是开展教学改革的核心,而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性,建立一套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MIT OCW项目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理念与运行机制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 OCW)和我国国家精品课程两个项目在建设理念、资源内容、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MIT OCW追求开放共享的理念,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强调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把握,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耦合度较高,运作机制完善。国家精品课程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推动下的政府行为,追求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关注课程资源本身的规划,课程整体规划不足,组织耦合程度较低,运作实施模式较为复杂,技术平台数据兼容性较差,产权保障和项目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国家精品课程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拓展开放共享的理念,面向全球开放共享,优化课程内容质量,发挥名师名教示范作用,加强高校间以及高校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变精品为日用品:云计算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至今日,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共建共享方面的问题.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网络应用技术,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对解决精品课程的问题具有技术优势,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精品课程的实用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铸造工艺CAE技术"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考虑中国职教特点和学院实际状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同时依托于装备制造业和德阳重装基地,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企业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色明显,提升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区域内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建特色专业进行了研究。行业协会参与共建特色专业既可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指导,还能在制定行业标准、参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区域内高职院校和行业协会进行特色专业共建的主要内容包括:特色专业的确定和分析、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创新推广和共建共享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近八年来在国内9个省、20所高校创新推广和共建共享的实践为案例,总结和反思了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经验与主要问题,并在对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的基本定位是为教师和教学提供服务的资源共建共享的支撑平台,教育部社科司委托课程网站各共建团队共同建设网站资源栏目。建立课程网站共建共享的前提是一个统一的基本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课程网站是多主体参与,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课程网站建设的关键点,一是网站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二是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要推动网站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尤其要注重政府的责任和优化共建团队的遴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课程建设规范,提升课程建设的整体品质;加强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到课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加强共建共享,提高精品课程效益;优化评审工作,推动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指向的是一门课程整体建设的精品性,其所具有的功能主要体现为示范、引领、共享、推动、提升等。实现这些功能,需要职业院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科学规划和整体推进精品课程协调发展,建立精品课程科学的评价机制并为精品课程运行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建设特色网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方法,对2003至2009年期间广东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调研,并就课程建设高校类别、课程学科分布、课程建设队伍、课程网站功能模块以及课程资源建设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数量逐年上升、课程建设队伍结构合理、课程网站功能模块齐全,但精品课程的学校层次和学科体系分布不均、学习资源不丰富、内容不充实,不能满足高校远程学习需求。建议采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高校共同参与合作建设,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